王建伟
(漯河技师学院电商学院 河南·漯河 462000 )
摘要:面对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严重不足,高职院校承担着人才补给、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使命。高职院校应贴合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现状,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校本课程,加强双师型队伍及实训基地建设,以积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随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普及,农村电商的发展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电子商务在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面临电商人才培养跟不上农村电商发展的困惑。高职院校承担着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使命,是培养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的重要渠道,高职电子商务技术教育可以补给农村电商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基于此,探索高职院校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高职院校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意义
高职院校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首先有利于优化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结构,使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和城市电商人才结构趋于均衡化。其次是有利于改善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填补农村电商企业中人才的不足,促进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的改善,让农产品更好地通过农村电商平台走向市场,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最后,高职院校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还有利于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促进电子商务专业可持续发展,以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二、髙职院校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定位模糊
电子商务是一种集信息、物流、网络技术等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当前高职院校在设置电子商务专业时,并没有专设农村电子商务相关的学科设置,缺少对农村电子商务的专业性建设。尽管高职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有了定位,但教学实际上会存在培养目标过泛、没有目标性的现象,满足不了农村电商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专业化及实用性需求。
(二)教材陈旧跟不上时代需求
当前,高职农村电子商务系列相关教材的版本琳琅满目,编写内容陈旧老套且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很难以适应农村电子商务课程实践的要求。由于农村电子商务行业日新月异且知识覆盖面广,现有农村电子商务相关教材的编写在相关的案例、实训等内容编写方面远远滞后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加之实践及动手操作方面的内容较少,并不符合高职学校学生的学情。即便部分高职院校使用的是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要求编写的农村电子商务相关的校本教材,但也存在理论与实践之间脱轨的问题。
(三)师资建设机制不健全
因电子商务专业是随着市场变化而迅猛兴起的专业,致使高职院校在电商专业设立之初便盲目跟风,师资力量和专业设施均达不到评估标准[1]。从事电子商务专业任教的教师大部分来自计算机、物流等相关专业,自身缺少完整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这些教师普遍缺乏农村电子商务项目的开发、创新和运营经验,而与农业相关的专业中也没有设置对电子商务专业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将电子商务与农业相结合只是流于形式。此外,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均缺乏对年轻教师的培养机制建设,导致农村电子商务教师专业素养普遍偏低,难以胜任教学与实践工作,培养出来的学生也难以胜任农村电商项目管理、运营、推广等方面的实践工作。
(四)农村电商的实践实训基地较少
通过动手实践和操作来掌握农村电商的相关技能是农村电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当前高职院校的实践实训主要通过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的方式开展,但往往缺少相匹配的实验实训经费,造成实验室也仅仅只有简单的模拟实验系统,且很多模拟软件来不及及时更新升级,滞后于农村电商的发展,因此实训内容缺乏创新性与对接岗位存在较大差距,实验室实践训练的效果甚微。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校外电子商务企业的规模一般都较小,更缺少与农村电商相关的电子商务企业,因此,农村电商的实训基地少之甚少。
三、髙职院校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措施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农村电子商务专业设置应明确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目标,首先,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目标应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情和知识储备能力以及市场需求来制定,并与农村企业进行合作,加紧创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2]其次,应立足于对农村电商的人才需求状况展开的社会调研定制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方案。最后,高职院校应量体裁衣根据自身情况找准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位定,所培养的人才应再农村电子商务方面有良好的适岗性。另外,职业院校还应设置以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基础课程与以适应农村电商环境为导向的农村电商岗位核心课程,和农村电商企业培训一并实施,紧跟农村电商发展的时代步伐开展课程内容的讲授和分析。
(二)开发农村电商校本教材
相关教材开发以及课程体系设计及审查施行对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囿于很多教师都是通过教材或者查阅的相关资料进行农村电商的教学工作,并没有融入实践成分,然而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辅导教材不应拘泥于电子商务的基础教育,还应当结合农产品发展及农村电商的发展进行教学。因此,职业院校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农产品及农产品电商的发展状况开发符合区域农业及农产品经济发展的电子商务专业辅导校本教材,结合教学方法联系实际对已有教材进行优化,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因地制宜优化现有课程教学材料。
(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农村电商人才和农村电商课程体系建设离不开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院校应加强农村电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需要整合政府和企业等部门培训农村电商相关的师资资源。首先,积极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为年轻教师提供继续深造及科研创造的良好环境,并选聘校外相关企业家或学者兼职到校任课,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农村电商教师队伍。
其次,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学校教师到农村电商企业开展挂职实践工作,以便教师及时更新科技动态和管理方法,同企业一起形成电商人才的协同育人培养机制。最后,组建专家团队建设,确保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从理论层面落实到实践层面的成功转换。另外还要完善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参与,全面客观化的评价角度,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为辅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评价工作。
(四)加大实训基地建设
通常,职业院校的实训方式有校内实训、课程实训、综合实训、考证实训和毕业实训几大部分构成,职业院校应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首先,应加强校园网络硬件平台建设及信息化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研发出适用于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系统,在实训实验室构建信息
化的培养环境,实现校内实践与企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的实训模式。其次,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搭建各种合作平台,积极与农村电商企业、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开展
合作,推动校企深入、全方位的人才培养的实训平台合作,并筹建校企资源分享平台,借助电子商务行业平台,将校企资源进行有机整合,通过校内外实践共同促进对农村电商人才综合能力的锻炼,培养出符合农村电商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电商人才。
综上,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关系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针对农村电商的发展,高职院校应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推进农村电子商务专业方向的课程结构和实训环节的完善,强化实训基地建设,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农村电商发展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电商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晓亚.农村电商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福建电脑,2021,37(04):71-73.
[2]易丹.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农村电商本土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产业科技创新,2020,2(18):117-118.
作者简介:王建伟(1986.9—),男,汉族,河南漯河籍,大学本科学历,初级职称,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