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高中学生发展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4期   作者:王华
[导读]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当今的社会,

        王华
        黑龙江省穆棱林业局第一中学校 黑龙江 穆棱 157513
        摘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当今的社会,不管是工作、生活、还是学习,人们都离不开信息化的影子,信息技术已经与人们的生活串联,给了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也改变了目前教育现状,信息技术与教育的高度融合,是加快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因此这里就以信息技术对高中学生发展的影响做研究,并提出策略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学生发展;影响
        引言: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元年,在信息化的发展下,衍生出了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等技术。信息化产业也呈现繁荣发展,如电子商务、电子支付、交通、零售都需信息化相互绑定,使得信息技术成为一切发展的可能。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教师的专业性素质、教学理念、教学思想、课本教材等都在改变。基于信息化技术与条件,以网络大数据为基础,实现了教学的高效化互动,同时也使得课堂、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互动更频繁,有效的加快了学生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人才培养战略的转变
        信息经济化时代、知识经济化时代的到来,加快了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而信息经济作为目前社会不断发展、前进的动力,已经改变了社会发展的结构,让整个社会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如信息化对工业制造、服务产业、金融业、零售业等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而基于信息化产业衍生出来的市场经济,正在不断改变全球对人才的培养战略。越来越多国家将信息化经济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而培养具备信息化技术的人才将成为教育发展、改革的重点。信息化技术不再是单一的信息、工具,而是实现生产力、知识、科技创新的新手段。在二十一世纪,信息化教育将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如何实现对人才信息化技能培养,将从教育的创新、信息化素养培养、信息管理能力、视觉素养、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以及知识开发等能力上实现人才的信息化素养培养,进而加快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信息化教育。
        2、信息技术对教育内容的影响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改革产生的深远的影响,并形成了新一轮的学习风暴。基于信息化技术,正在不断改进并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尤其是目前信息化普及,互联网逐步普及到了各家各户,人们对于知识的来源、知识的丰富性都可以轻松获取,而这也让信息化教育成为了必然,信息时代的学生,不管是从学校、从父母、还是从社会获取知识与力量,都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载体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拓展,甚至可以借助自学、线上学习来实现个人能力的拓展,眼界的提升,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于教育的改革与推进显然是十分重要的,要如何使学生在广阔的电子空间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下面有几点分析:
        首先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需要有知识、有魄力的人才。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知识,而授人知识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人才的要求逐步提升,对知识的掌握要求更严格,因此人才的知识需要不断去更新,不断创造,才能更好的满足于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发展要求。


        其次是信息化社会不再仅需要会学习的人才,更需要会创新、会协助的人才,满足人际交往,敢于突破的人才,信息的发展打破了人与人的沟通距离,也实现了五湖四海人的远程交流与互信,而信息化经济也在其中出现。因此,如今社会需要的是综合能力强的人才,能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敢于创新、突破的人才,这样才更符合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如果说工业化中采用机器的结果是以流水线的集体劳作方式代替个体劳动方式,从而体现了人际协作的重要性,那么,信息社会中的遥距模式,是以网络化的更为精密的系统协调代替了流水线式的协调。因此,具备协作、交流、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成为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品质,是实现人才创新发展的关键。
        最后,信息化社会需要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人才。不管是什么时代、什么社会,人都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努力活的更好,因此掌握生存能力是必然。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加快了人类活动节奏,人的身心健康成为是否满足信息化良性发展的关键。尤其是信息化对信息资源的高度聚集,信息资源的获取变得得心应手,而信息下出现的不良文化、恶俗信息无不在影响着现代人的发展与思维,对人的身心品质敲响了警钟。因此,科技现代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也有两面性,而具备坚韧、品质高尚的人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并为以后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3、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创新的几点原则分析
        3.1信息技术在高中课堂的应用并不是对传统教学的抛弃
        信息技术的加入是对原有教学的补充与创新,对不足的地方进行不断优化与改进,而不是所谓的抛弃。尤其是现代教育理念与传统教育理念还有很多值得融合的点,在不断推进信息化教育的当下,应该学会把两者教学模式进行大胆融合与创新,并形成符合于学生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加快对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3.2教学模式创新应追求效果而非形式
        新课标教育改革已经在深入的推进,而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并非是形式上的改变,而是最终教育的结果。如何去客观评价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应该把握信息技术的特点,以及其双刃剑的问题。将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降低,并灌输正确的教育理念与原则,让学生能够积极看待并应用信息技术实现自身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受网络环境的影响,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3.3教学模式的创新应该实事求是,而不是大刀阔斧的一面切
        以实事求是进行改革教育与创新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因而教育改革与创新也应该立足于学生发展、立足于学校发展。考虑硬件更应该考虑软件。只有综合性考虑何方要求,统筹规划,才能实现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融入是实现教学硬件的创新,而真正要实现教学的创新,还需要在教学手段,软件层面入手。如如何有效利用信息化资源实现高效教育,如何灵活应用信息化教育理念,又或者满足于学生要求,也满足于教学发展。对于教育的改革切忌不能一面切,势必会带来不利的发展,应该讲究科学,讲究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才能实现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加快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立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策略浅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07):85.
        [2]赵丹. 城市高中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模式构想[D].西南大学,2018.
        [3]符阳玲.信息技术对高中学生发展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3(03):132-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