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六师五家渠市政务公开问题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4期   作者:涂 江
[导读] 推进师市政务公开,必须融合新媒体发展

        涂 江
        新疆五家渠市六师党校  新疆五家渠市  831300
        内容摘要:推进师市政务公开,必须融合新媒体发展,适应“枫桥经验”发展,顺应大数据发展趋势,才能让办事人少跑腿、不跑腿,降低企业和群众办事制度性成本,产生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积极作用。笔者以此为思路阐述作风建设的个人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政务公开;枫桥经验;新媒体融合;法治政府;廉洁政府
        
        政务公开,是指行政机关公开其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和执法结果。《中华人民共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指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建设法治政府,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具有重要积极作用。”
        一、六师五家渠市政务公开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政务公开渠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不相适应。
        一是政务门户网站利用率不高。目前来看,师市政务网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政务公开的要求,只是机械接受、反馈上级来信、来函,线上使用、服务、应对、处置、管理等方面还处在初学阶段。二是政务公开共享性、时效性不高,缺少具有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团场机关依靠传统方式公开政务信息较多。14个团场主要依靠政务公开栏、电子屏、广播和电视等渠道公开社会救助、财政预决算资金公示、议案提案、部门文件、申报项目、政府采购、公开招聘、“四议两公开”、公开执法等信息;师市各部门事业单位政务信息传播方式较多,公布信息较为分散。多数依靠行政服务厅、准噶尔时报、五家渠电视台及本单位、本系统网站、微信平台、服务热线、QQ群公开信息;团场作为乡镇一级的基础行政单位,缺乏实现政务信息共享的技术、制度和环境。急需解决上层设计和上层推动的问题,扫除实现政务信息共享的屏障。
        (二)政务公开与“枫桥经验”发展不相适应。
    一是政务公开与满足公众需求有差距。政务公开认知度不高、随意性强、更新时效差。调研反映,认为师市政务公开业务被动、服务意识不强占比76%;认为政务公开随意化现象占比91%;认为政务公开更新时效不高的占比74%。二是政务公开与群众有效互动有差距。从依法申请公开数量来看,2018年全师不足5个行政单位有申请公开情况,其它单位均无申请;政务网站政务互动还不够。政府门户网站访问人数较多,但在线访谈只有1次,政民互动平台回应只有2次,与师长受理信件达804件相比,说明政务互动平台不协调,仍有上升的空间。
        (三)政务公开与大数据发展不相适应。
        一是政务信息公开目录标准体系建设不统一。公开事项无区分。没有明确要求师团连三级差异化公开信息,没有根据不同层级的职能职责对事项进行分层分级梳理,公开的针对性不强;公开内容随意化。究竟公开哪些内容、公开到什么深度,没有明确的标准和具体的规范;公开主体不明晰。比如,土地征收的具体行政行为发生在团场、应该由团场公开,团场认为部门承担行政主管职责、应该由部门公开,造成公开的盲区。二是数据开放与共享意识不够强。根据《第六师五家渠市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中要求,应当按照保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审查,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等信息,但现实操作中,数据开放与共享意识不够强。三是统一大数据平台还没有建立。目前政府收集数据,仅仅做一些基本的统计分析,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做更深层次的研究应用还远远不够,大数据的巨大潜在社会和商业价值没有被完全开发挖掘出来,远没能满足公众对政务公开的需求。

因此,实现大数据环境下政府信息服务创新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统一的政务大数据平台,以推动其深入应用。
        二、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新时代政务公开
        (一)让办事人少跑腿、不跑腿,打造“一网办、指尖办”。
        一是推动政务网“一网通办”建设。全师网上平台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构建,通过部署在互联网上的师市政务服务门户网站提供服务,推进完成IPv6访问改造。推动师、团、连三级电子政务外网全覆盖,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和数据交换技术规范,严格分域管理,扩大网络带宽,满足业务量大、实时性高的政务服务应用需求。推动各部门非涉密业务专网与电子政务外网对接整合,构建互联网提供对外服务、电子政务外网支撑业务办理的网络格局,全面推动师市政务网“一网通办”建设。二是推动“一部手机办事通”建设。围绕自然人、法人全生命周期,突出公安、市场监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税务、卫生健康、民政、住房城乡建设等重点领域,梳理主题办事服务事项清单,按适宜手机办理和统一规范要求,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并接入“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动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
        (二)推动政务服务事项规范化、标准化管理,降低企业和群众办事制度性成本。
        一是推行政服务事项标准化。按照“师级统筹、标准统一、自上而下”的原则,结合师市企业和群众实际办事需求,全面梳理政务服务事项并细分办理项,分类编制全师各级部门行政权力事项和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住房、社保、民政、扶贫、公共法律服务等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清单、部门实施清单及办事指南,完善政务服务事项名称、编码等信息要素,确保师、团、连三级基本相同。推动业务手册和办事指南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办事要件标准,实现师市上下同一政务服务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均等化服务。二是优化业务办理流程。优化政务服务流程,依托统一身份认证、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等基础支撑,推动证照、办事材料和数据资源共享互认,统一精简材料、压缩环节、缩短时限,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的全流程在线办理。以企业和群众办好“一件事”为标准,突出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和高频办理事项,按链条优化企业开办等涉及多个部门、地区关联事项办理流程,编制主题办事目录清单,变“一事一流程”为“多事一流程”,逐步做到一张清单告知、一张表单申报、一个标准受理、一个平台流转。
        (三)推进数据共享,实现师市政务数据服务一体化管理、“一网通享”。
        一是建立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建设师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编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打通师有关部门经济基础库和行业部门主题库信息资源,提供可调用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接口,实现与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互联互通。发挥师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作为基础设施和数据交换通道的作用,对各团场和师市有关部门提出的政务服务数据共享需求,由师市网上平台统一受理和提供服务。二是强化数据资源汇聚,确保“一数一源”。统一建设全师网上平台政务服务数据资源中心和共享交换系统,支撑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实时交换,归集、汇聚全师政务服务数据,推动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跨业务、跨系统的政务服务数据交换与共享互认。按照数据供需对应关系和“一数一源”管理要求,明确各级部门政务服务数据共享清单和责任清单,统一编制全师政务服务数据目录清单,满足主题事项、证照目录、办事材料和信息项等关联配置与数源梳理确认。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政务服务数据标准化管理,开展政务服务态势分析,为师市政府决策和提升政务服务质量提供大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胡仙芝·我国政务公开的现状、挑战与进路[J].国家治理,2021.03.
[2]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政府信息公开研究[D].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