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宝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赵官镇中学小学部 山东 德州 251113
摘要:在广大农村地区,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进展还比较滞后,主要表现在:对课程改革理念的学习和理解不够深入,实施方法不恰当;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导致新课程改革发展不平衡,教研活动开展不够,实效性不高,导致教学质量不高。近年来,随着教学的推进,数学文化已成为小学数学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通过分析数学文化与数学的融合的意义,然后分析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融合的状况,指出当前数学文化与现有模式融合的困境和原因,对其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从而促进数学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数学文化;农村小学;教学模式
引言:数学是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部分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受教学方法、教学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小学生产生了教学抵抗性,学习兴趣低;加之农村小学教学设备普遍不足、简陋落后,教学主题单一,教学器具极少,基础教育条件也相当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数学知识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知识,它是逐层构造的,逻辑性很强。如果以前的知识不了解,基地不牢固,以后的学习就不牢靠,难以建立成体系的结构,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融合创新,培养农村小学学生的基底素养和文化内涵,以促进未来学习的提升。
一、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融合的意义
我们的数学课程的开发一直以来都是以实用主义为基础、以实践为导向来解题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学生数学分析和数学思维的下限,使小学生在数学应用中达到了一种稳定性。但不足之处在于这种应用性教学的划分,其课堂展示模式也限制了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使他们对数学的理解也仅限于公式和定义,由此,学生们缺乏基本的数学素养和数学素质,思维结构和构架能力严重不足。数学对理解现代文明很重要,其中之一的表现就是从语言、思维等多个角度对人类产生深远影响。把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长期接触数学,它使学生更多地受到数学的影响,既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深入理解,又能帮助学生更积极地思考,增强创新思想和意识。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更注重实践和实用性,于是,数学的本质在教学和应用过程中被逐渐弱化,这种弱化是很有用的,但是同时,也要求数学科学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分析和探索。数学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社会和人类个体的发展影响深远。数学知识可能会被遗忘,但通过数学教育所获得的思维方式、道德修养、科学态度和创造力却能使人终身受益。农村教育受发展所限,这就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外,还必须能够根据学期特点及时指导学生,并将数学文化与教学融为一体,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与数学文化融合的状况分析
1.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存在严重脱节
在传统数学教学观念的束缚下,一些教师仍在沿用旧的教学方法,以教材为基础,以教学经验为蓝本。根据书本内容讲解数学知识,向学生灌输一些基本的数学理论和枯燥的书本知识。同时,有些教师并未紧跟时代发展,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并不真正了解教材本身的教学意图,更未体会到新时代用人导向背景下对人才模式培养的创新。甚至单纯的以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将其设定为相当于“奥林匹克数学”的教学模式。数学教学的口号过高,教学中盲目追求高难度、高深度,使学生的学习欲望逐渐减弱,学习效率逐渐降低。甚至有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也没有做出积极的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未能满足新时代的教学要求,一味地高喊口号并不能促进学科教学实质性进展。
2.教材内容与地区发展不协调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必须把现有的教育资源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相结合,突破课堂教学教材的束缚,引入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到数学的实用性。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与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是有区别的。有的教材中创设的情景是农村地区所不存在的,例如在超市购物,在海边捡贝壳,在公园里数花等。实际上,我国农村的各方面条件是很落后的,在城市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在农村是不存在的,许多农村儿童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在教学中无法唤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想要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是不可能的。
三、数学文化融入农村教学模式的探索
1.挖掘乡土资源,巧用历史文化。
虽然农村不发达,软硬件基础设施薄弱,但它有其独特的“本土文化”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这需要我们的农村教师善于观察和发现,融入当地文化,了解时代背景和历史发展,注重学生能力发展,就能找到适合自己所在的农村地区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认识小数”这一章节,我可以与学生一同欣赏小数点的起源。“每个人都知道小数。那你们知道谁先提出小数点的吗?”通过课堂发问引起学生兴趣,然后讲述小数的发展历史:在三世纪,即1600年前,中国的伟大数学家刘惠提出十进制。最初,据说只写小数。直到13世纪,人们才开始使用低晶格的表示形式代表小数。后来,有人圈了圈小数部分的数字,该圆圈将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开。此表示法后来传播到中亚和欧洲,但是,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可以使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带小数点的数字。现在,有很多写小数点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用逗号,另一种是使用小黑点,我们中国是采取小黑点的使用方式。
2.创设学科情境,吸引学生兴趣。
科学有趣的数学情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与合作的过程,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创设适合农村学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情境,进行有效的教学,农村学生有更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可以让同学们自备学习器具,如自制小棒,裁剪教学图案等,在实际教学后,布置生活化情景作业,如学习圆的知识后让同学们测试家中碗口的面积,学习平均数知识后测量家中人口的平均身高和体重等,增设生活化情景,引发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新练习形式,感受数学文化。
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老师先讲授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进行习题练习,“传授+练习”的模式并不适用于每个学生。有些学生适合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掌握和巩固知识点,有些学生适合掌握知识点后再加以运用,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记日记或者办数学板报的方式丰富学生的日常活动,办板报需要学生具备版面设计、信息收集、艺术抄写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将学生分成小组,每周或每个月新办一期数学板报,内容可以采用学过的知识来“温故而知新”,亦可采用即将学习的知识发问老师和同学,还可以通过分享学习方法、活用数学思想、编写数学故事、收集数学家的轶事、巧问有趣的数学问题等形式来为了丰富板报内容,老师对每一期的板报进行评比,组织同学集中学习,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要使数学文化融入农村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方式就要贴近学生的生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创造一个与农村学生生活背景密切相关、学生感兴趣的学习背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邵淑杰.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1(04):94.
[2]孙采萍.浅谈新课改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J].读写算,2021(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