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忠江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第一中学 黑龙江 萝北 154200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化学这一门课程的起点。教师指导战略的选择可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学习意识,自主性的学习能力较弱。兴趣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形成较强的推动效果,促使其积极参加教师主办的教育活动,发现学习化学知识的喜悦,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效率。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开始,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的开展。这篇文章就关于培养学生对中学化学课程学习兴趣的策略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习兴趣;策略
引言:初中化学是一门具有互动性的学科,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一部分学生完全不感兴趣,还有一部分些学生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感兴趣。由于教学内容不能更改,便只能在教育过程中下功夫,采取适应学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借用多元化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并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中深层次的含义,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育活动,让化学素质的影响发挥实质性作用。就中学生而言,只有在喜欢学习的情况下,才能真正融入到学习中去。这反映了兴趣的重要性。初中化学课程的内容是比较基本的课堂知识,较为基础和简单,但是比较抽象化,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恰当,导入方式不合理,便会给学生会造成一种化学很无聊的刻板印象,容易影响后期的学习效果。因此,针对这样的教育情况,中学的化学教师应选用合适的教育战略来刺激和培养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一、营造生动轻松的上课氛围
轻松和谐的教室氛围,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因此,中学的化学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年龄特性,将更有趣的要素引入课堂教学,改变过去说教的教学方法,用更鲜明、灵活的方法来表现化学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积极的探究心理,从而主动去探索知识和汲取知识。比如,老师在讲解“碱及其性质”这一部分的时候,老师可以将自己变成“魔术师”,可以为教室的学生展示魔术表演。老师拿出一块没有任何图案和花纹的白手帕,将无色液体的瓶子喷洒到手帕上,这时手帕便会出现“我最喜欢化学”这样的话。这种魔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学生的好奇心驱使下,向学生讲解了“苯酚二甲苯试剂和碱赤化的特性”,揭秘往手帕上喷洒的无色液体是碱性液体,因而会有以上的展示效果。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学生可以发现原来的化学知识也可以用于魔法,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的快乐,从而慢慢地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组织并实施充实的实验性教育活动
实验是中学化学课程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直接探索化学知识的渠道。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积累更丰富的经验,可以从更直观的角度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动手做试验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因此,中学的化学老师可以以教科书的内容为导向,为学生提供丰富和充实的实验活动,让学生独立参加实验探索过程。
在研究的过程中,为了获得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例如,教师对“制造氧气”实验进行说明时,将各小组作为实验单元,向学生提供高锰酸钾固体物和试管、酒精灯等相应的实验机器。学生可根据组内氧气的性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小组分工,共同完成实验。氧气生成后,再选择科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这种教学法可以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观意识,在直接参加化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化学的魅力,让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
三、巧用故事,介绍课堂内容
故事是中学生喜欢的文学类的一种讲述形态。中学的化学老师可以用探索故事的形式来建立与化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介绍化学知识。这样,学生就会被主动吸引来学习化学知识。如果学生被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所吸引的话,会积极参与老师开展的教育活动。比如,老师在讲解“二氧化碳”这一部分,在直接导入化学知识之前,老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个相关的小故事:传说有一个神奇的洞穴,人如果带着狗进去的话,只有人会安全无恙地出来,而狗却会窒息而死,同学们知道那样的洞穴吗?这样的故事导入很有悬念,能有效刺激学生的思考意识,在学生感到无比困惑的时候,老师可以用化学知识化解疑惑,给出答案。通过这样的小故事,为介绍“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知识要点埋下了伏笔,吸引了学生兴趣,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索兴趣。
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建趣味性课堂
与老师口头上讲解化学知识的要点相比,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予以展现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初中的化学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上课前、上课时、课后将多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构建有趣的反转授课课堂。这样,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就会明显提高,将更多的思考空间留在学生身上,给他们一定的学习任务,创建学习有趣的机会。比如,老师在关于“一般的金属材料”这一章节授课的时候,在上课前可以概括这一章的重要知识点,比如日常生活中常见和常用的一般的金属材料的种类和特性等。教师在说明各种金属材料特性使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进行呈现,并融入照片和动画。借助动画和视频等要素,微类的内容会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通过看微课进行预览学习,记录自己无法理解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将同学们观看微课后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对学生存在的学习障碍进行详细的指示和说明,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调查探究,进一步突破学习障碍。下课后,老师可以督促学生反复看微课进行巩固提升,对化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整合。
结语:总之,对于初中化学教师来说,培养学生对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也是改善当前课堂教学方式和提高教学效率的出发点。现代教学方式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元,为教师开展教育活动提供了更多的创意和指导。因此,中学的化学老师可以通过打造轻松、欢快的课堂环境,组织和实施充实的实验性教育活动,用故事介绍导入新的化学知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有趣的课堂。本文通过一系列关于培养和刺激学生对初中化学教育兴趣的简单讲述,希望可以为提高中学化学教育质量提供一些参考思路。
参考文献:
[1]李萌萌.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20(50):289-290.
[2]张帆.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09):37.
[3]丁昌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J].中华少年,2020(16):77-78.
[4]梁春逢.关于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20(09):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