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思政建设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5/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李天刚
[导读] 摘要:通过挖掘梳理《建筑施工组织》课程的思政元素,运用“大思政”思维,提炼深挖思政元素并转化为思政素养培养的有效教学载体,实现全面培养的育人目标。
        吉林工程职业学院  吉林四平  136001
        摘要:通过挖掘梳理《建筑施工组织》课程的思政元素,运用“大思政”思维,提炼深挖思政元素并转化为思政素养培养的有效教学载体,实现全面培养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工作过程系统化;建筑施工组织
        《建筑施工组织》课程作为建筑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程,承担着重要的知识技能培养任务和思政素养教育任务。如何将“课程思政”这一教学理念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课程思政”建设必须通过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根据“大思政”思维调整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等,切实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其中,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最终实现全面人的课程思政建设。
        1 课程思政建设的依据
        课程思政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展开讨论。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坚持“思政”“技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这就要求课程思政建设必须考虑行业的职业能力要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课程思政建设要依据国家、行业和地区三个层面的要求进行。
        (1)国家层面。主要包括习近平关于中国现代发展观的论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等;
        (2)行业层面:主要包括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标准和相关法律规定,如《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及建筑业相关从业人员管理规定等;
        (3)地区层面:主要包括地方发展规划及学校的相关文件,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
        2 课程思政目标建设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课程思政目标应将思政素养培养目标还原到与技能目标同等重要的位置,明确对技能、思政素养两方面所要达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1)技能培养目标:通过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利用所学技能和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从而能满足相关岗位群职业要求。技能培养目标的确定是通过对建筑专业岗位群相关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的分析、提炼及转化,确定从业人员在材料选用、检验和质量管理等职业能力及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
        (2)思政素养培养目标:通过素养培养使学生能正确理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正确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素养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社会责任与担当方面包括:党和国家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坚持等;
        ②正确做人即个人品格的培养包括:道德情操、人文素养、正确的三观、健全人格和个人智力的发展等;
        ③正确做事包括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掌握、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工作态度,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等。
        3 课程思政内容建设
        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最直接体现,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课程目标对课程的内容具有方向指导作用。课程思政的内容必须体现课程思政目标的要求,即课程思政必须包含技能培养和思政素养培养两方面内容。
        (1)技能培养内容的确定。《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所承载的专业技能与建筑相关岗位的工作过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即《建筑施工组织》课程专业技能的习得需要建构一定的环境以满足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

笔者通过对相关职业岗位(施工员、质量员、材料员、标准员、监理员、试验员等)的职业标准及相关岗位工作过程的分析,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重新组织序化了《建筑施工组织》课程内容。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①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对建筑工程相关专业指向的工作岗位群岗位典型工作的筛选,确定与《建筑施工组织》课程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及专业技能要求和专业知识要求;
        ②行动领域归纳。根据工作岗位职业能力整合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专业的行动领域,最终确定专业技能要求,即能合理选用材料;能够评价材料质量;能够组织保管、发放材料;能够进行材料取样、试验,判断试验结果:能够识别质量问题,并进行分析处理;能够进行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和评定;能够进行材料的成品保护。
        ③学习领域转换及课程内容序化。根据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课程,完成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换。同时根据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内容的重新排序,创设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为主题的学习情境。根据变化的职业工作过程的特征和相对固定的普适性工作过程,即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进行课程设计,最终实现课程技能培养内容的建设。
        (2)思政素养培养内容的确定。思政素养的培养和技能培养是密不可分的,往往思政素养培养是伴随着职业技能培养而实现的,如职业道德与操守、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工作态度等。
        笔者通过挖掘建筑相关行业的历史及文化内涵以及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等所包含的思政元素,最终实现思政素养培养内容的建立,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中国元素的挖掘,如我国传统建筑、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政策、意识等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2通过课程内容的挖掘如建筑材料的发展、技术应用、产业与市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培养学生正确做事,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观、情感认识论、方法论、自然辩证法的思路和方法。
        3通过实训课程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团队协作、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4通过反面教材的挖掘如楼倒倒、楼歪歪等质量问题建筑,培养学生职业责任、敬业精神等,通过思考和比较,提高辨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
        4 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
        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一定是通过教学活动过程对课程思政内容的实施实现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和“以强调技能培养”为目的的教学方案有着较大区别。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既要充分满足的课程思政目标“思政与技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又要处理和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辩证关系,避免为了思政而思政的教学设计。总之,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就是要处理好思政元素与技能教学的融合问题。
        笔者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型,构建技能、思政素养教学情境,实现可重复、不断强化的技能训练和素质养成的教学流程设计。采用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运用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实现思政元素与技能教学的融合。
        结束语:
        笔者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思政”“技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明确了《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思政建设的依据和课程目标的确定方法,将思政素养培养还原到与技能培养同等重要位置。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基于服务专业培养目标,参照岗位职业标准,深挖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为实现“思政”“技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课。
        参考文献
        [1]于海波.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建筑施工组织》课程开发[J].智能城市,2017,3.
        [2]张丽娟.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42).
        课题项目:本文为2020年度吉林工程职业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课题编号2020JGJC004)的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