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分析

发表时间:2021/5/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梁恩恩
[导读]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与质量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明显提升,这就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广东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与质量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明显提升,这就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为了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施工质量,就必须全面认识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严格参照相应的标准规范要求,从而才能积累更多的安全管理经验。但是,因为目前可供参考的标准规范比较少,因为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所以无法保证最终安全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本文主要针对层次分析法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分析
        引言: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分析中,长时间以来都是应用以JGJ59为基础的安全检查表法,这种方法在应用时其操作流程比较简单,同时也很容易被理解,目前在建筑行业中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行业安全标准化考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JGJ59为基础的安全检查表法在应用时逐渐显现出了一些问题。因此,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评价工作中,可以对不同的量化评价方法进行研究。
        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通常情况下,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中,因为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在整体流程上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复杂性,各风险因素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通过对评价指标进行合理选择,与施工现场安全风险评价准确性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结合建筑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在对工程项目相关资料全面收集的基础上,对安全风险评价内容进行系统整理与选择,对于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影响因素进行明确,一般主要体现在人、设备、技术以及管理等多个方面,而这些风险因素又与多个风险指标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针对这种现象,在对层次分析法应用的基础上,构建出递接层次结构的相关原理,从而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内容划分为三个层次、五个标准以及十八个评价指标。
        2.JGJ59安全评价体系的优点与缺陷
        对于JGJ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而言,属于一种先进的安全检查方法,如今已经在建筑领域中实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主要是因为在该标准中涉及到的内容指标非常多,主要体现在了安全管理与文明施工等多个方面,通过采用保证项与一般项等多种方式,可以对安全管理中重点与难点进行合理划分与明确,当保证项出现问题时,可以采用归零的计算方式,这样就能将安全一票否决权充分体现出来,但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了以点带面的缺陷。
        如今,各个行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从而对安全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程度进行准确评价,保证最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目前,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重点问题。
        3.层次分析法概述
        对于层次分析法而言,主要是实现了系统分析与运筹学方法之间的有效结合,在多因素以及多标准的综合性评价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可以有效保证最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在面对递阶层次结构决策分析问题时,可以给出比较完善的处理方式与流程。通过对层次分析法的合理应用,可以对定性与定量相融合的问题进行合理解决,对于决策人员所提出的方案以及自身经验等进行总结,并将其引入到模型当中,从而采取量化的方式进行处理。
        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分析工作中,不但要采用层次分析方式对危险因素进行划分,同时还需要对评价指标进行模型评价,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其流程主要体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
        3.1 对层次结构模型进行明确
        在对层次分析法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通常可以将模型划分为目标层、因素层以及指标层等几个部分。针对于单个评价单位而言,目标层只能设置一个,而因素层与指标层可以共同设置多个。
        3.2 重要程度判定
        按照最终评价结果的重要程度,可以将下一层对上一层所产生的重要度进行准确排列。

                              表1  重要度定义表
        3.3 依据重要度矩阵,计算权重向量
        对于权重向量而言,主要指的是下一层对于上一层的权重程度,在量化计算过程中,属于非常重要的基础条件。一般在实施相应的计算工作时,主要是采取和积法的方式,主要是因为这种计算方式在操作上比较的简单。

                 表2  目标为Q的三因素层重要度计算方式
 
                                             表3 模板支撑体系风险评估
        3.4 模糊综合评价等级
        在对评价指标进行明确的基础上,可以将模糊综合评价等级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好、较好、一般、差,由数字1、2、4、6来表示。
        4.采用层次分析法实现量化安全评价的案例分析
        结合实际情况可以了解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模板支持属于一种普遍应用的体系,将该体系作为分析过程中的目标层,在此基础上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之间进行有效融合,对于风险问题可能发生的概率进行量化与计算。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其操作流程与内容主要体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目标层:模板支撑系统;
        第二,因素层:在因素层中一共涉及到了五种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工作人员、施工设备、施工设施、施工技术以及施工环境等几个方面;
        第三,指标层:在指标层中先明确每一个因素中涉及到了两个指标,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对该该指标进行完善与扩展,具体如下表3所示。
        第四,按照具体的重要程度,当下层对上层的权重向量进行准确排序之后,可以采用像一个的和积法,来完成相应的计算过程。为了方便计算过程可以简单操作,可以定义因素层与目标层的重要程度相同;
        针对模糊评价之后所得出的相应结果,将其带入到固定公式中进行计算。
        结语: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因为在施工流程上具有非常明显的复杂性,涉及到的人员总量比较多,同时建设周期时间较长,这就导致在现场施工工作开展中经常会面临各种风险因素的产生。针对这种现象,为了在更大程度上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性,就必须将安全风险分析工作进行全面落实,而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层次化以及系统的分析方法,如今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分析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分析层次结构的有效构建,可以对其中潜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准确分析,同时明确风险因素对于施工现场安全性所产生的影响程度,从而在后期方便技术人员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进行解决,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提升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性,同时也能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谭翀,叶黎明,张亮,丁熊,白瑞鑫.层次分析法在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20,46(14):180-183.
        [2]丛龙涛,刘康.基于LEC模糊分析法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风险评估[J].价值工程,2019,38(06):29-32.
        [3]李欣,刘朝松.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J].基建管理优化,2018,30(01):16-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