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种植结构及演化空间分布和原因分析

发表时间:2021/5/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历红
[导读] 摘要:我国土地面积广阔,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农业发展状况对我国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我们党就高举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由此可见土地对我国发展的重要影响,而我国经过不断地发展,农业种植的结构以及空间分布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经济以及自然条件的改变。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达呼店镇人民政府乡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161025
        摘要:我国土地面积广阔,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农业发展状况对我国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我们党就高举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由此可见土地对我国发展的重要影响,而我国经过不断地发展,农业种植的结构以及空间分布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经济以及自然条件的改变。本文在此基础上主要介绍了现阶段农业种植的主要结构,并阐述其空间以及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希望给我国农业种植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中国;农业种植结构;演化空间
        一、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分布状况
        从2013年一直到2019年这一段时间之内,由于我国发展政策的影响,我国稻谷的分布空间主要集中在江西、黑龙江以及吉林等地,而且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尤其是黑龙江,其种植面积上升最快,稻谷种植面积从2013年的0.14逐渐上升到2019年的0.81,但是对于海南、广西、福建、浙江以及广东等地来说,种植面积却有所下降,对于福建省来说虽然稻谷种植面积比较大,但是其面积却在不断下降,由2013年的2.69下降到了2019年的1.84,是我国在那个时期稻谷种植面积下降最快的省份。对于小麦的种植来说,其中安徽省、贵州以及河南等地区的种植面积不断上升,尤其是河南省,是该时期种植面积上升最快的省份,由2013年的1.92上升到2019年的2.53,但是青海、北京、内蒙古以及黑龙江等省份的小麦种植面积却正在不断下降,和稻谷的种植一样,虽然新疆的种植面积比较大,但是却在逐年下降,已经由2013年的2.29下降到2019年的1.26,是我国下降最快的省份。
        对于豆类的种植面积分布状况来看,面积变化省份比较多,其中面积下降幅度较大的有安徽、辽宁、河南、山东以及广西等省份,其中河南省豆类种植面积下降幅度最大,由2013年的1.65不断下降成为2019年的0.55。而黑龙江、宁夏、西藏、内蒙古、浙江以及甘肃等地区的豆类种植面积大幅度上升,其中内蒙古的种植面积上升幅度最大,已经由2013年的0.84上升到了2019年的1.55,是我国该阶段上升幅度最大的省份。
        二、中国农业种植结构空间分布以及演变的原因
        我国农业结构之所以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虽然经济因素起到一定的影响,但是最为主要的还是因为自然环境发生了改变,除此以外,还会受到社会人文的一些影响。本文主要从自然因素的角度对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对于稻谷的种植来说,需要充足的水分作为支撑,这也就说明在进行水稻种植过程中,起决定性因素的是水资源,而就我国气候条件来看,南方以及东北地区具有丰富的水资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水稻种植的基本分布状况。除此以外,水稻的种植还需要一定的热量,水稻的种植温度最好保持在大于10℃的地区,与此同时,该地区积温最好超过2000℃以上,就我国各个地区的温度来看,最不适宜种植水稻的地区有东北的北部以及青藏高原地区,而现阶段全球气候正在逐渐的变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水稻在东北的种植面积。对于东北地区来说,之所以水稻种植面积不断上升,主要是因为东北具有充足的水分。除此以外,东北还具有较多的沼泽,为水稻的生长提供肥沃的土壤,虽然气温较低,但是这种状况下水稻的生长周期比较长,提升了水稻的质量,这也是东北种植水稻面积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
        豆类在种植过程中,对于温度并没有过多的要求,甚至有些豆类属于喜凉的品种,比如说:蚕豆以及豌豆等,这些品种可以在温度大于10℃,而积温只需要1500到2000℃的地区进行种植,这也使得豆类在我国的种植分布较为广泛,从2019年显示的相关数据我们能够发现,青藏高原的温度非常低,但是即使这样,豆类产品在青藏高原的种植面积也已经达到了1.06。

在2013年到2019年这个阶段,豆类的主要种植地区大都在农牧交错的地区,除此以外,虽然东北、青藏高原以及内蒙古等地区的温度比较低,但是大豆的种植面积也在上升。
        三、应对我国农业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措施
        就农业种植结构的状况以及演化来看,对我国的经济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我国在现阶段发展中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土地的使用效率,促进经济的高效发展,对于农业种植结构的演变以及变化,我国相关部门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1)伴随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有效的改善,我国现阶段对于食物的需求量以及要求不断上升,这也就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一定会不断上升,而为了应对这一需求,我国可以鼓励人们进行移民,从而对边疆的资源进行开垦以及利用,这也是现阶段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就是对于那些自然环境以及条件比较差的贫困地区,鼓励人民进行农作物种植以及改善,这样既能够减轻移出区域的人口压力,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移入区农业的发展。
        (2)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大力促进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对于那些劳动力较为密集的农作物进行出口,并在此基础上进口土地密集型的农作物,这样既能够在国际上发挥我国劳动力的优势,又能够有效利用国外的土地资源进行发展,促进我国在国际经济中更好的发展。
        (3)经过时间的推移,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也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的演变以及调整,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下,我国能够在发展中将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充分利用水资源以及土地资源进行发展以及农业种植,在农业种植的发展中,政府部门不能过多的干预以及介入,否则一定会导致资源配置无法达到最优化,这是政府部门在进行相关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一点。
        (4)政府部门在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调整以及干预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千万不能够过于快速以及急躁,如果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快速的调整,一定会导致农业种植面积等产生较大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很可能导致一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而浪费,而且政府在实际发展中还应该制定科学的防范措施,从而防止农业种植在发展中产生恶性波动。除此以外,还应该对不同农作物市场进行监控以及信息收集,并对收集上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和深入分析,防止农业种植结构恶性波动对我国民生以及经济造成的不良影响。
        四、结束语
        伴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经济以及自然环境的不断改变,再加上政策的支持和鼓励,我国农业种植的结构不断演变以及发展,尤其是在稻谷、小麦以及豆类的种植面积,同时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也对我国经济产生一定的反作用,所以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研究,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以及经济的发展,本文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2019 人口普查分县资料.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
        [2]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历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3]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 2005.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4]中国国土资源部.中国国土资源年鉴 2004.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19.
        [5]中国农业部.中国农业年鉴,历年.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