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媛
湖南省娄底市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417000
摘要:高校是国家教育体系中重要的构成部分,高校人事工作对高校的教育水平会产生直接地影响。基于此,本文对我国高校中人才人事管理机制的状况进行分析,结合发展现实需求,说明协同创新视角下人事人才管理机制的构建模式。
关键词:协同创新视角;高校人事人才管理机制;研究分析
引言:与普通的创新模式相比较,协同创新机制有助于集中创新人才,提升创新的全面性,适合于管理机制的构建。为此,在高校的人事人才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协同创新的应用,通过协同创新视角对于高校的人才人事管理机制进行观察与分析,找出现阶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管理综合水平的提升。
一、当前我国高校中人事人才管理机制的状况
人事人才管理,主要的目标是对于普通的人力资源以及人才进行整合,根据高校工作的不同特点完成人才的配置;同时,要从发展的角度,对学校的发展与人才的发展给予同步的关注,提供充分地发展空间。与其他资源相比较,人力资源有着明显的发展性,高校中人事人才管理机制总体水平的提升,对学校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发展都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1、管理理念不具有创新性
相较于社会中的其他单位、企业,高校中的建立历史通常较长,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管理工作机制,具体的人事人才管理工作同样如此。因此,传统的人事人才管理理念,在当前的工作中仍旧存在着明显的影响。甚至在一些情况下,由于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过大,具有创新理念的青年管理者会受到同化,这就影响到了高校管理工作地开展。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人事管理仍旧走在原有的道路上,行政管理与教师工作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一些对于教学工作了解不足的行政工作者过于干涉专业教学,导致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受到阻碍,教师的能力受到限制。
2、人才选择模式单一
另外,就当前的高校工作需求来看,由于高校的教育工作需要适应于社会需求,在教育人才的选择上需要具有灵活性。然而,多数的学校人才选择模式单一,仍旧应用原有的统一教育人才选择方式,未能够切实的关注到教育工作中的具体岗位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适合于教育的专业人才难以进入到高校的教育体系当中去,高校中教育人员的职能过于单一,与社会中相关行业的接触机会有限,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影响到教学工作的现实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协同创新的作用难以得到体现,各方人员都缺乏协同合作的平台,高校教育水平的提升受到限制[1]。
3、人事工作考评机制的作用未能正常发挥
在高校中,为了对不同类型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行监督,确保岗位职责,鼓励发展竞争,会应用相应的工作考评机制,进行工作的综合评价。
如,会采取学生评价的方式,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考评。然而,由于人事工作考评机制的作用未受到重视,学生评价的收集往往流于形式,未能够纳入到综合考核的体系当中去。另外,高校工作对学生的意见重视程度不足,更多采取管理手段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具有全新视角的学生观点难以在高校工作中发挥作用。实际上,在高校的协同管理创新中,也要对于学生合理意见进行关注,学生也可以参与到协同创新当中去[2]。
4、对于人才协同培养重视不足
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人才具有明显的流动性。然而,我国的许多高校对于人才的流动性重视不足,影响人才在流动当中的发展。实际上,高校的层次存在着差异,人才流动具有两种形式,包括向上流动以及向下流动。这种层次的评价是对于高校整体工作而言,对人才的个人发展则需要有所针对地进行分析。
二、协同创新下高校人事人才管理工作优化策略
1、更新人才管理管理工作理念
在人才管理理念的选择上,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地尊重人才,关注高校中不同人员的实际需求,合理应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手段,合理发挥人才的作用,促进高校与高校人才的同步发展。
首先,在高校的人事人才管理人员选择中,需要重视协同创新理念的作用。可以优先选择具有企业以及其他工作单位人事管理经验的人员,应用已有的创新经验,为高校人事工作带来新的风气。需要注意的是,理念的更新需要一定的工作氛围,在人事理念转化中可以批量的选择具有创新理念的人才,进入到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当中。事实上,这种方式是对于当前社会经验的一种学习以及应用。
其次,可以通过参与相关的人事管理工作研究、会议,更新高校的工作理念。高校人事人才管理工作中,工作的稳定性仍旧不可忽视。因此,高校中原有的工作人员仍旧会在相应的岗位中继续发挥作用,需要关注这一批人员的思想观念更新。高校中各类研究的进行,本就具有条件上的优势。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专业在各类高校中广泛的开展,为此要重视打破以往的限制壁垒,促进高校中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与实际工作的结合,促进管理工作理念的创新[3]。
2、应用灵活的人才选拔模式
长期以来,为了促进人才竞争意识的提升,优化高校中的教师队伍,许多学校都实施了人才选拔模式的改革。
首先,在人才的选拔上,要实现选拔形式以及选拔渠道的拓展。给予海外人才以更多的机会,从国际层面上关注人才的引进。以往,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综合国力的限制,海外人才的引进难度高,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对于海外人才的吸引力增强。高等教育领域中海外人才的引进,要优先选择具有海外高校教学经验的人才引进,对于其他类型的优质人才,也可以适当选择。
其次,要根据人才队伍的需求,进行人才引进。原有的高校人事工作中,对于人才需求的研究有所不足,未能够关注到人才队伍中存在的空缺,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人才比例失调的状况,要避免这种群情况的出现,及时的研究人才队伍需求。
3、发挥考评机制作用,促进考评机制的合理化建设
为了促进高校中工作考评机制的作用得到正常的发挥,需要首先实现考评机制的合理化建设。
首先,要认识到学生在考评中参与的重要性。无论对教学工作还是管理工作来说,学生都是重要地体验者。为了实现协同管理的目的,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将学生意见纳入后续的完善工作当中。其次,需要重视考核机制的持续发展完善。对于不同的工作来说,考核机制不能采取统一模式,需要根据工作的特点而具有相对的针对性[4]。
4、重视人才发展,建立协同性的人才培养机制
需要建立起校际间的人才流动机制,促进高校中人才的合理流动。如,在水平较高的院校中,高水平的教育人才、行政人才较为集中,基本的工作发展需求却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是适当的通过人才流动的模式,进行合理的人才分配,使得相应的人员进入到新的发展环境中,充分发挥其作用。这种合理的人才流动,就符合于人才协同培养的需求。为此,各类高校可以尝试建立起校际间的人才合作培养规范,促进人才流动。
三、结束语
高校的人事人才管理机制,对于高校中各项工作均发挥着关键性的影响。需要结合当前高校管理的发展需求,应用协同创新的视角对于相关的工作进行观察研究,选择适当的工作机制,促进高校人事人才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汪一丁.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人事人才管理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000(021):34-35,36.
[2]娄佳,刘建设,龚艳.浅谈协同创新的高校人事人才管理机制[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2,000(006):10-15.
[3]张志强,王颖玮.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机制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005(007):99-100.
[4]马莹, 马强, 周媛.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协同管理创新机制研究[J]. 科学与财富, 2017, 000(006):95-95,94.
姓名:刘媛 性别:女 民族:汉 出生年月:1981.5 籍贯:新邵
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职称:副研究员 学历:研究方向:高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