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敢 周承英
贵州省贵阳市商贸学校
摘要:如何应对智能化生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根本性影响,如何应对智能技术对职业教育系统的颠覆式创新,可以说是当代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面临的重大课题。在这一时代课题中,探讨智能技术影响下“产赛教”融合模式的改革创新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因为“产赛教”融合是产教融合模式的一种特殊类型,是随着技能大赛作为产教深度融合联通器的中介作用被广泛认可而备受政府部门重视、深受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广泛青睐的独特育人模式。基于此,本文章对职业教育“产赛教”智能融合的空间环境与实践向度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赛教”智能融合;空间环境;实践向度
引言
职业技能大赛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方针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调动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其就业、谋业、创业能力;提高专业教师实践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大赛资源转化是对历届大赛积累沉淀的赛项资源、教学设备、技训模式、制度设计、选拔评价、产教融合机制等进行整体梳理、系统遴选,深度提炼、整合形成具有系统性、创新性和拓展性的大赛资源转化成果。应用于全国职业院校的教学实践、服务于院校专业建设、引入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提升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服务支撑现代制造业的发展。
一、“产赛教”
“产赛教”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将课堂教学、课下实践与专业理论以及设计创新有效结合起来的一种特色教学,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相结合的成果。“以赛促教”是指教师将比赛制引入课堂的日常教学,通过组织、指导学生参加比赛从而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操作,并在此过程中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促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知识体系的完善。“赛教结合”指将比赛引入课堂教学的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产赛教”的竞赛方面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专业竞赛主题的选择与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相契合,满足教学目标的考核要求;二是竞赛在专业方向的行业认同度和社会认可度较高;三是教师能够将课堂理论知识从专业的角度融入到比赛中,加强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让学生能够达到以赛促学的效果。
二、当前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误区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操作层面上的误区,既表现在竞赛的具体内容选定上,也表现在学校的组织方式上。为兼顾不同参赛学校和地区的实训条件,大赛组织者会选择一些对实训条件要求不很高的技能项目作为竞赛内容,而这些往往是落后于生产一线实际情况的;为追求试题的客观性,大赛组织者还会选择一些适宜量化评分的技能项目作为竞赛内容,而这些又往往是在生产实际中应用不到的。另外,不同级别、不同项目竞赛中理论知识所占份量不尽相同,确定理论与操作两部分的比重缺乏科学性和说服力。这样,比赛的公信力和含金量就会下降,比赛优胜者的代表性和真实应用能力就会受到质疑,比赛的影响力就会被削弱。
三、职业教育“产赛教”智能融合的空间环境与实践向度
(一)以赛促学
学科竞赛可以有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学科竞赛都有着一定的物质奖励,或者成绩排名,通过该排名学生可以获得荣誉或相应的简历加分。在这些利益驱动下,学生们会主动报名参赛;报名参赛后,学生需要好好准备参赛的相关理论知识并熟练运用;比赛过程中学生自由发挥,全方位展示自己或团队,期望在比赛中取得好名次。竞赛中所有行为均是学生的自主行为,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比赛模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产赛教”信息化教学
“产赛教”信息化教学模式,不仅要求学生参与技能实践,也强调教师转变思路,通过信息化平台将课程与大赛融合,实现无缝对接。教师可以借助技能竞赛,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将技能竞赛与整个课堂教学结合,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在指导学生实践课程的过程中,专业教师针对技能大赛项目设计实训教学,构建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完成相关的教学内容。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分为:发布任务、设计方案、执行方案。指导教师将竞赛的内容作为课程的核心问题通过信息化平台发放给每一个同学,学生通过查询资料探讨设计执行方案并上传至系部,指导老师审核方案可行,再通过小组完成任务实操,并将操作整个拍摄,上传于信息化平台,便于学生自己查纠错误,也便于指导教师随时指导评价。
(三)真实+虚拟搭建“产赛教”智能融合
在职业技能大赛前期,利用3D模拟智能技术,仿真实训设备,模拟出职业技能比赛总过程,同时将职业技能大赛进行场景化,场景化教学可以把理论融入到职业技能的实际场景中,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将创新与智慧化合二为一,全面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真实+虚拟增进学生对技能大赛的喜好,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所学知识的系统性以及完整性,在大赛中发现自己所薄弱之处,促进学生成为技术技能型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四)智慧教学内容
智慧教学内容是实现智慧教学目标的知识载体。瞄准培养学生具备智能化生产中的职业行动能力的智慧教学目标,依据工作机器智能化、工作活动智慧化以及工作关系协作化等智能化生产的显著特征,“产赛教”智能融合中的智慧教学内容应聚焦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与智能机器协同合作完成工作任务的人机协作技能;二是完成复杂性、创造性、社交性工作任务的更具智慧性的工作技能;三是基于智能技术支持的集体解决问题和集体创造的能力。
(五)重新认识技能大赛的目的,端正大赛竞赛观
举办职业技能大赛的核心价值在于促进技能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而不是培养出几个冠军选手、比出几个优胜地区和学校,为学校和地区排名次。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技能大赛内容要征询行业、企业意见,要体现行业发展最新水平和要求。地方主管部门和职业学校要明确技能大赛是手段,全面提高职业技能教学水平才是最终目的这一根本宗旨,要树立大赛源于教学又服务于教学的竞赛观,克服将举办技能大赛认为仅仅是学校间比个高低、排个座位的狭隘想法。职业学校参赛就是要在校内促技能学习氛围的形成,用大赛的优胜选手和优异成绩引导和掀起全校技能学习的热潮,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校技能教学水平的目的。
结束语
为适应智能经济社会工作世界的深刻变化,适应智能化生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职业教育“产赛教”融合育人模式必须实现智能化升级。只有顺应时代的科技潮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作为“代具”的增效赋能之利,结合数字孪生技术搭建支撑“产赛教”智能融合的智慧教育平台,让学生充分体验复杂真实的智能化生产情境与过程,并在不断的学习体验与反思总结、理论内化与实践应用中,逐渐培养起智能化生产情境所亟需的人机协作技能和复杂问题解决技能。惟有如此,才能促进职业教育“产赛教”融合模式更好地适应智能经济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恩广,张智,施丽红.“产赛教”融合促进高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机理与路径[J].职教论坛,2020,36(11):52-57.
[2]朱德全,杨易昆.职业教育“产赛教”融合:机理、问题与治理[J].职教论坛,2020,36(11):31-38.
[3]陈章,熊江,陈在良.“产赛教融合”视域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逻辑与未来走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2):49-53.
[4]赵琳,张恩广,向月军,张全胜,刘晓亮.基于“产赛教”融合的职业院校教师培养路径研究[J].职业技术,2020,19(09):89-93.
[5]殷鑫华,万旭成.产赛教融合与物联网课程教学改革[J].福建电脑,2020,36(05):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