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佩佩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连麦镇初级中学 526400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贯穿了学生的小学、初中以及高中时期,在每个阶段的教材当中,都有专门针对口语交际能力的相关专题训练。由此可见,教育部对口语交际的重视性,在核心素养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中,明确要求初中生在“德、智、体、美、劳”的基础上实现“全方面”发展。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当中,重视对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创立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设计当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设计,保证整体方案的有效性,此外教师还需要利用初中生自身的学习基础,努力提升其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初中教育;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引言
口语交际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提高语文口语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初中生的交际能力,有助于激发初中生的表达兴趣,对全面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现在语文口语教学状况不理想,必须要对现在的语文口语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采用高效的方式,才能够使语文口语教学水平有所提高。
一、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
(一)教学中缺乏口语交际环境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由于教师的不重视,课堂上鲜少出现适合学生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的语言环境。在初中阶段,孩子们年龄普遍较小,胆子也小,大部分学生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要求什么就做什么,填鸭式教育多,学生缺乏自主意识,因此很难自己去营造合适的口语交际环境。尽管素质教育提出后,教师们也在积极进行教育改革,积极研究教育教学方法,但仍然离不开应试教育,离不开固定的课堂模式,初中语文口语交际环境建设匮乏。
(二)缺少表达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提出相互交流内容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会低着头,不敢看老师,害怕发言。进行讨论交流的时候,参与讨论的永远都是那几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融入进去,甘做局外人,不光不认真听讲,更不愿意说。加上有些老师调控能力差,被一些学生牵着走,还有些学生连续发言好几次,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导致一部分学生想发言却不敢发言,缺少参与性,失去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另外,初中生缺少生活经历,口语能力差,因此交流的内容漫无边际,过度口语化。这种现象的发生会让说话的人缺乏自信,听的人也不会认真,若老师不能加强调控,不管是听人说话还是说话的人都会过于形式化。
二、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
(一)在互动辩论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语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媒介,通过语言的交流,彼此了解相互的想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是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进度,有意识地安排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技能技巧。日常教学中,经常会看到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做基本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然而无法达到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改进教学方式,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主题辩论活动,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辩论中,以此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说开展一次“知识改变命运”的主题辩论会,认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能够改变命运的为一个小组;认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的途径,作为一个小组,然后组织这两个小组的学生展开辩论。实际上两种观点都可以成立,从这个角度讲,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辩证的思考问题,全面考虑问题,那么他们的眼界就开阔了,思想境界就提高了,对人生对社会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那么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是高尚的。所以,通过一定的主题辩论活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在辩论的过程中,让他们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不定时开展班级活动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与他从小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因此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举个简单的例子“孟母三迁”,在这个成语故事中,孟子就是因为周边环境的改变才影响了自己的行为习惯,最开始待的两个地方不是菜市场就是坟场周边,导致孟子就跟着这些人的举止行为学习。孟子的母亲看到这个现象就非常焦急,苦思冥想之下,再一次将家搬到了一所学堂的附近,由此才有了孟子后面的成就。
因此从上面这个小故事中大家可以收获很大的启发,那就是不定时地在班内开展一些具有意义的主题活动。除了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以外,还可以让更多沉默的同学打开自己的心扉,向同学和老师阐述自己的想法,比如学习中的问题,又或者是自己遇到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主题活动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举办一个小型的话剧表演节目,又或者是举办一个故事分享小会。在举办这些活动前,可以让同学们利用班费购买一些小礼物,然后让每个人都准备一个小节目轮番上台表演,虽然有的同学在这样的场景之下会比较拘束放不开,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习惯这种在众人注视下的感觉了。
(三)有效安排位置,提高学生环境适应力
众所周知,一个人生活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之下往往会更好地隐藏自己内心的想法,因为周边的人对自己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自己也不用再去和这些人解释太多的东西了。就比如很多孩子在和自己的父母亲人相处的过程中,往往不会说太多话,正是这个道理。提出了巧妙安排位置的做法,对于学生座位的安排不妨来个两周一次甚至一周一次的调整。因为这样可以让每个同学更加熟悉自己班上的人。每换一次座位以后就会对周边的人和物产生陌生感,而这个时候正是老师引导他们交流沟通的好时机。比如说让他们周边的同学一起组建一个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个任务可以被拆分成很多个小任务,因此就需要小组成员的交流沟通,一起分配任务。某某同学负责文字书写,某某同学负责资料收集,某某同学负责上台汇报等。在完成这个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同学之情,也让他们与人交流沟通的水平有了提高。而老师在这个任务中就是一个引导者或者说是一个见证者,见证着同学的努力与进步,看着他们一天天变得更加优秀。最后整个班级的学风也会发生巨大的改变,每个同学都比之前变得自信,谈吐变得更加有文化,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变得更加的积极阳光。这样的结果也正是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想要取得的效果,不但让同学们学会了知识,而且口语表达能力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口语交流当中,谈话的内容会对谈话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并引起重视。在日常教学中,要从实际问题出发,不断改善不足并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促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艳萍.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小学语文教学,2018,000(003):P.51-52.
[2]凌小红.浅析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000(005):45.
[3]区五梅.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女报:时尚版,2019,000(009):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