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发表时间:2021/5/27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5期   作者:廖文意
[导读] 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需要紧密结合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德育,
        廖文意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第二高级中学,广西贺州542600
        摘要: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需要紧密结合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德育,并引导学生确定好内在美德的决定性地位,并在确立好内在美德决定性地位中,以外在形式强化礼仪教育。也要实施家校结合,强化外在他律性监督,提高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自觉性,养成文明礼仪良好习惯。
        关键词:中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中华民族是举世公认的“文明礼仪之邦”。传统的儒学文化尤其提倡礼仪。所谓的“礼”,是由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所形成的习惯,并由大家进行共同遵守的一种礼节;所谓“仪”,一般是指人的举止或容貌。在任何时候的人际交往过程中,能把自己内心待人接物的尊敬之情,以相应美好的仪式或仪表进行真诚地表达,就是一种礼仪。因此,在人类社会交往过程中,运用具体礼节、仪表或仪式表达一种礼貌,则是较好的礼仪。
一、确准学生内在文明礼仪决定性位置
        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仅仅停留在金玉其外的表象层面,这是远远的不够。这就需要教师将对学生的礼仪教育同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进行紧密的结合,这是做好学生礼仪教育的一种重要前提。
        (一)有效契合公民道德教育与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公民道德建设都在提倡敬业奉献、勤俭自强、团结友善、明礼诚信和爱国守法等建设与教育,这就不难看出,它同样将对公民的礼仪教育,列入了其中。这样,在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时,则是需要实施礼仪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的结合,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并使对学生的礼仪教育显得充实[1]。
        (二)有效契合学生人生观教育与文明礼仪教育
        人来到世上生活一生,其中最真正的价值,就是要奉献于社会。引导或帮助学生建树正确而科学的人生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在对学生进行的礼仪教育过程中,需要提倡为人民服务这样一种思想,让学生明白人生的最大意义,就是要为国家,为集体或为他人做出自己相应的贡献。不能否认,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它相通于礼仪教育,两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有效契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国家进入改革开放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因为高中生的心智还未完全发育成熟,人生观也未获得完全成型,人生阅历和社会阅历都相对较少,他们难免会受到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那么,目前构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为高中生判断是非、荣辱或善恶等界限,提供了一种基本性的规范。同时,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教育,则是包含了诸多的礼仪教育内容[2]。


二、运用外在形式强化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
        (一)围绕学校德育目的,促使文明礼仪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学校要强化学生的礼仪教育,并将礼仪教育视为一门学科,强化学生的礼仪教育。这就需要学校组织相关道德教育或礼仪教育专家,也可以组织一些专业骨干教师,编写一些高中生礼仪教育方面的校本教材,向学生灌输礼仪教育具有的本质,体现在真善美上,以此开展对学生的礼仪教育;还要规制相应合理的教育内容,在教育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与人交往的谈吐、举止或服饰等,进行人际交往方面的礼仪常识教育。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重点,要放在社交礼仪与家庭礼仪等方面,用以增强对学生礼仪教育的时效性与针对性。除此以外,同样需要建立创新的课堂教学方式,运用相应的启发诱导、合作体验、激情感悟、观察示范或造设教育情境等教育模式,将对学生的礼仪教育融为一体,一起到切实的教育效果[3]。
        (二)运用多种教育资源,全面实施文明礼仪教育
        学校要努力优化校园礼仪环境,营造礼仪浓厚氛围。以悬挂有校训、校风或学风等展示牌形式,以张贴名人格言警句或伟人画像等形式,以开辟班级板报或学生园地等形式,利用校园广播等,运用礼仪教育专题,大力弘扬礼仪精神。同时,要强化学科渗透,以凝成一种礼仪教育合力。尤其要利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将现代地理科学发展成果,与学生礼仪教育进行紧密结合。比如像地理科学家运用现代遥感技术,对我国各片国土,如黄淮海地区、青藏高原地区、黄土高原或西部地区等的国土开发,协调处理人地关系等,进行了相应的规划,提高了对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率。面对这样的成果,其间不乏地理科学家的一些对国家的礼仪,这种礼仪就是在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对国家有种严谨、科学、态度的礼仪。因此,常规的礼仪教育结合各种教育资源的教育,可提升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质量[4]。
        (三)构建自律或他律监督体系,强化文明礼仪教育
        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需要依靠学生自觉性进行自我教育,但又不能缺少他律教育,这就需要学校强化礼仪教育的必要监督手段,用以巩固礼仪教育成果。学校团委、政教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等,都要共同负起监督学生礼仪行为的责任,一旦发现有些学生的礼仪行为不合时宜,就要进行及时的指出、更正与改进,让学生在他律中,时刻牢记必要的礼仪,进而养成学生的一种正确行使礼仪、言行举止的良好习惯。同时,还要实施家校结合,动员家长相对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礼仪表现,并通过家校联合,及时互通学生在校或在家庭中的礼仪言行举止情况,促使学生的礼仪、言行举止,做到在校或在家的统一。不仅如此,对待那些礼仪表现好的学生,要作为一种典型进行选树,并给予必要的精神鼓励,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进行自我礼仪教育。如果条件允许,还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构建家校学生礼仪互动平台,用以督促学生强化礼仪教育的自觉性[5]。
结束语:
        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应该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必须要紧密结合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德育。待人诚恳、亲切或和蔼,乐于助人等,都是礼仪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样,就需要以校内或校外这样两个大途径,来对学生开展礼仪教育,则能增强学校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时效性与针对性。只有结合实际进行学生的礼仪教育,才能让学生感知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并能促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增加文明礼仪含量。

参考文献:
[1]庞邦娟.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策略[J].语文课内外,2020(5):53-55.
[2]蒋泞阳.中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培养主题活动设计[J].最漫画·学校体音美,2018(3):62-64.
[3]黄志端.浅析中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J].文理导航旬刊,2020(6):43-45.
[4]韦许肖.浅谈中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9(9):28-30.
[5]朱瑞成,王丽娜.如何加强中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J].吉林教育,2017(8):59-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