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现状及发展趋势 周丽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周丽
[导读] 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一大因素。
        潍坊优特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261031
        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一大因素。我国政府在对土壤环境进行质量监测的实践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土壤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并在监测中确定评价标准、常规监测方案和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等,但是在具体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中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主要研究了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加强土壤常规监测和土壤应急监测能力的相关措施,通过提出科学有效的土壤环境监测方案,提高我国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水平。
        关键词: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发展趋势
        1 引言
        土壤是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各类行业建设的基础保障,土壤系统的稳定性与人民日常生活以及工业发展的维持和建设有着直接关联,关系着社会的发展程度,因此,技术人员高度重视土壤状况分析,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工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土壤监测是分析土壤状态的第一阶段内容,详细科学的土壤监测工作为后续的土壤状态研究和资源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为环境保护工作打好了坚实基础。
        2 环境监测的内涵
        环境监测的最终目的是根据当地的环境指标,分析此区域内的环境污染程度和变化趋势。此外,环境监测也是现代化环境执法以及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工业有了飞速进步,环境污染种类愈来愈多,污染物排放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如何在发展经济和工业的前提下保护好环境成了现阶段国家发展之重心。环境监测工作则为生态保护的基础和依据,主要包括现场调查、监测点布设、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分析测试、评价等等内容。上世纪70年代,我国已经开始了最初的环境监测工作,即最初的自动监测,土壤污染是最基础的环境监测项目指标之一,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有重要影响,工作人员通过不同的检测手段实现对土壤中重金属、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含量的检测,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基础。
        3 土壤环境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缺乏先进的配套设备
        要想真正的做好土壤环境的监测工作,不断提升实际监测的技术水平,那么就必须具备水平更加先进的仪器设备作为支撑。而现阶段我国主要都是由中国科学院或是我国各地的一些高等院校的相关课题研究部门来负责当地土壤环境的监测工作,这些部门要想及时采购技术水平更加先进的土壤监测设备是非常困难的,只有中国科学院和那些有土壤监测专门学科的并且有财政实力的高等院校才具备这一条件,大部分院校的条件都是不够的,因此,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土壤监测技术的发展水平还是比较缓慢的。
        3.2 土壤环境监测中评价指标不成体系
        目前,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中的评价指标不成体系,这主要源于当前我国土壤环境监测主要依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开展工作,但是该标准中并没有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中的要求进行具体性的评价。因此,我国监测工作人员在实际监测中还会依据《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评价》《澳大利亚保护土壤及地下水调研值》等相关的标准评价进行土壤环境监测参考,而这些杂乱的标准评价便会使土壤监测中的标准设置过多,进而无法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应体系应用于我国当前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3.3 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监测体系
        与国外一些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环境污染监测工作起步还是很晚的,技术水平也存在着一定差距,进入到新世纪之后,国家的相关部门才开始越来越重视对土壤环境的监测工作。长久以来,我国的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几乎都是在对原始土壤的元素进行化学分析工作,稍好一些的也就是通过引入国外的先进设备进行更精确的分析工作,而对于整体的监测和分析治理工作一直都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


        4 我国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4.1 植物修复技术
        作为一类新型的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的原理就是利用绿色植物和与它共存的微生物系统来吸收、富集环境的污染物,植物是会受到重金属很大的毒害作用的,其具体表现为植物的萌芽、光合作用、生长发育、生理代谢以及植物体内化学物质的含量等方面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实际的情况来看,植物修复技术的实际效果很好,并且应用成本也更低,目前利用超富集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主要有三种类型的技术,即植物吸收、植物稳定和植物挥发。其中,植物吸收技术就是指在超富集植物根系的作用下将重金属从土壤中吸收出来,并将其送到植物的地上部,从而将重金属污染物有效去除;而植物稳定技术就是借助植物的特性来降低重金属的活性,生物的有效性也能够随之降低,重金属的毒性会被消除或是变为低毒状态;植物挥发技术则是将自身能够积累和吸收的重金属元素转化成可挥发的状态,并促使逐步挥发,从而将重金属污染物有效去除。
        4.2 生物技术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生物技术工程的不断推进,生物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土壤环境监测团队的专家在对生物工程进行充分了解后,将生物技术应用到土壤环境研究的过程中来。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为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新的工作方式,对土壤中微生物的处理发挥巨大作用。土壤中含有多种物质,在对其进行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生物技术,有利于对土壤中微生物进行生物检测和基因组分析,为治理土壤污染提供便利。目前,生物技术在土壤环境监测工作中应用较为广泛,例如生物大分子标记物检测技术、生物芯片技术、PCR技术以及宏基因组技术等,主要用于对土壤中有害物质进行分析,对土壤中的污染生物进行修复,起到防止土壤侵蚀的作用,为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提供了技术支持。
        4.3 加强土壤监测能力建设
        第一,在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过程中土壤质量监测单位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将监测资金投入纳入财政的管理体制改革中,进而在监测过程中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部门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的拨款力度,同时各级政府还需要以生态环保作为重点项目为抓手,加大被污染区域的环境质量监测站建设。第二,在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过程中,监测单位需要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要确保从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工作人员都是持证上岗,实验室取得了土壤分析项目的计量认证资格证。此外监测单位还需要定期地举办有关于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分析技术的培训,在培训中需要对监测人员的监测能力和污染物的识别能力进行培养,加强监测人员对土壤样品的布点、采集、制备、处理和测量等工作,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的完善和保证土壤监测数据符合国家的相应标准。
        5 结束语
        土壤环境的污染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了,为了更好的优化并改良土壤环境,我们就必须对土壤进行精确监测,同时采用更具针对性的修复技术,对土壤的污染程度以及具体的土壤类型进行科学的分析,采用合理的修复技术来逐步缓解我国的土壤污染问题,促进我国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单中炳.试析土壤监测质量控制问题[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37(08):135-137.
        [2]夏新,田志仁,姜晓旭,杨楠,于勇,封雪,陆泗进.土壤环境监测质量监督体系的设计与实践[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9,11(04):1-4.
        [3]阿荣.论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的战略任务[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6):47+52.
        [4]刘琳娟,黄娟,张晔霞,陈秀梅,陶云锋,纪灵娴,吴亚萍.建立土壤监测分析质量管理及评估体系的探讨[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9,11(03):58-62.
        [5]赵磊.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问题及对策建议[J].产业创新研究,2019(04):106-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