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后旗-赤峰一带金矿床成矿规律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郑树泉1 孙富红2
[导读] 摘要:文章通过对内蒙古乌拉特后旗-狼山-白云鄂博地区金矿地质成矿特点研究,总结了该地区金矿成矿前景,而乌拉特后旗-狼山-白云鄂博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乌拉特后旗-赤峰一带,希望通过研究成果为该地区寻找大型金矿提供指导。
        1.凌源日兴矿业有限公司  辽宁凌源市  122522;2.包头市速拓地质勘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内蒙古包头市  014000
        摘要:文章通过对内蒙古乌拉特后旗-狼山-白云鄂博地区金矿地质成矿特点研究,总结了该地区金矿成矿前景,而乌拉特后旗-狼山-白云鄂博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乌拉特后旗-赤峰一带,希望通过研究成果为该地区寻找大型金矿提供指导。
        关键词:温都尔庙;金矿;地质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Gold Deposit in Houqi - Chifeng Area of Wulat
        ZhengShu-quan1  SunFu-hong2
        1.Lingyuan Rixing Mining Co.,Ltd.,Lingyuan Liaoning 122522;China
        2.Baotou Sutuo Geological Explor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Co.,Ltd.,Baotou,Inner Mongolia 014000;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through to the Inner Mongolia low-amphibolite-the Wolf mountain-baiyun obo region geological ore-forming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summarizes the gold metallogenic prospects in the region,and low-amphibolite hope that through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region to find large gold deposit.
        Key words:Wenduermiao,gold deposit,geology
        1区域地质背景
        内蒙古狼山-渣尔泰山成矿带是我国北方最有代表性的中元古代伸展构造体制下被动大陆边缘矿化集中区,是中亚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北地台北缘西段存在二条东西向大致平行分布的裂谷带,北部一条称为白云鄂博裂谷带,南部一条称为渣尔泰山裂谷带。上述二条裂谷带形成时间上大体相同,经过大致相同的后期地质变动,两者形成环境、岩性组合和矿种类型上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区内出露地层以中元古代渣尔泰山群、白云鄂博群为主,主要岩石类型有大理岩类、千枚岩类、片岩类、石英岩类、混合岩类、浅粒岩和变粒岩类,另有火山岩和凝灰岩夹层。它经历了太古宙结晶基底形成、中元古代被动陆缘裂解-喷流沉积成矿-闭合及古生代以来的岩浆侵入、叠加改造漫长的演化过程,期间发生了多期成矿作用,产有多处大型-超大型金、铜、铅、锌、铁多金属硫化物层控变质型矿床。
        2地球化学特征
        HS22综合异常由Au、Ag、Cu、W、Mo等12种元素组成,单元素异常82个,平均衬度1.47,平均规模59.56,排序第一名,类别甲1。
        单元素异常矿致系数较大的有Au、Mo、Pb、W、Ag、Cu,说明HS22为Au、多金属矿致异常。经地化剖面检查,岩石剖面富集的元素有Au、Ag、Cu、Pb,主要富集在斜长片岩、黑云母花岗岩和断裂蚀变带中。
        综上所述,该异常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地球化学条件优越。特别是异常位于热蚀变环形构造的叠加部位,岩浆热液为矿化物质的富集提供了良好的热源条件和储矿空间,具有很高的找矿前景。该区值得进一步工作。
        HS41乙1异常:位于二兰沟一带。地层为色尔腾山岩群柳树沟岩组第三段石英片岩、斜长角闪片岩夹透闪石大理岩,脉岩和北东西断裂发育。HS41综合异常由Au、W、Cu、Zn、Co元素组成,面积2.48km2,有单元素异常7个,平均衬度4.59,平均规模2.6,排序第11名,类别乙1。HS41异常处于含Au有利层位—柳树沟岩组中,已发现38、40号岩金矿点和39号铜矿点。Au品位1.3-6.1克/吨,Cu可见黄铜矿和孔雀石,品位1%左右。所以,有利的层位加上北东向断裂活动,使HS41在找矿上可能有新的发现。
        3区域含矿建造
        区内含矿建造为中元古代渣尔泰山群和白云鄂博群两大浅变质岩系,它们属形成于半封闭海湾环境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夹少量火山岩的沉积变质建造,总体近东西向展布。
        它们的形成演化过程如下:中元古代时期,狼山-渣尔泰山-白云鄂博裂陷槽在太古宙末-古元古代的古构造-沉积格局的基础上总体下降、继续沉陷,发生了以陆源碎屑为主的沉积作用,沉积期后地壳发生多次构造运动,使含矿建造经受褶皱、变质作用、岩浆侵入等地质作用,从而形成了渣尔泰山群、白云鄂博群含矿建造。
        浅变质岩为容矿围岩的金矿床分别在白云鄂博群比鲁特组和渣尔泰山群阿古鲁沟组沉积岩地层中产出,但是它们均与高硫、碳含量的砂岩、粉砂岩、碳质板岩和千枚岩具有密切的空间分布关系。部分学者认为,无论是比鲁特组黑色板岩和暗色石英岩,还是阿古鲁沟组碳质板岩和暗色千枚岩,它们均是古裂谷带深水环境浊流沉积作用的产物。研究区范围内褶皱和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并且与金矿床具有密切的空间分布关系。白云鄂博群和渣尔泰山群近东西向紧闭向斜和尖棱状褶皱以产出规模大和结构复杂为特征,其中部分褶皱轴部和翼部与断裂构造交汇处常常是厚大金矿体产出的有利地段。
        4成矿特征
        区内金、铜、铅、锌、铁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具“层控”和“岩控”特点,矿体产状与围岩一致、矿石具块状、条带状、纹层状构造等沉积成矿特征。另外,该带内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和磁黄铁矿等各种矿石矿物的硫同位素具较高正值,显示出很明显的重硫富集型的海水硫特征,从而表明出海底成矿特征。再结合成矿金属元素的分带性、硫同位素与稀土元素特征和典型SEDEX型矿床的特征等可确定该带内金、铜、铅、锌、铁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具海底热水喷流-沉积成矿特征。
        5典型矿床-浩尧尔忽洞金矿特征
        5.1矿床地质
        浩尧尔忽洞金矿床分布在华北陆块北缘西段白云鄂博裂谷带上,裂谷带为中元古界白云鄂博群火山-沉积岩充填,。白云鄂博群自下而上分为6个岩性组,分别是都拉哈拉组、尖山组、哈拉霍圪特组、比鲁特组、白音宝拉格组和呼吉尔图组,各组岩性界线清晰,互为整合接触关系。比鲁特组黑色板岩、暗色石英岩和暗色千枚岩是古裂谷带深水环境浊流沉积作用形成的。比鲁特组沉积岩地层中,矿化与地层中高硫碳的砂岩、粉砂岩、碳质板岩和千枚岩关系密切。
        尧尔忽洞矿床位于白云鄂博裂谷带西端,地处高勒图和合教-石崩断裂带所夹持地带,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白云鄂博群尖山组、哈拉霍疙特组、比鲁特组沉积岩及第四系残积、坡积和冲积物,其中,比鲁特组沉积岩是金矿床的直接容矿围岩。比鲁特组地层分布在矿区中部,自下而上可划分为4个岩性段:①碳质粉砂岩和凝灰质砂岩;②变质粉砂岩和变质砂岩,局部见变质同生角砾岩;③黑色千枚岩和千枚状片岩。④黑色千枚岩和千枚状片岩。
        矿区范围内各类岩脉分布广泛,呈群带分布,主要岩石类型有辉绿岩、煌斑岩、闪长玢岩、细晶岩和伟晶岩,闪长岩和煌斑岩脉与金矿体具有密切关系。另外,在矿区的北部和南部,规模不等、形态各异、时代不同的花岗岩类发育,主要有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浩尧尔忽洞向斜核部为比鲁特组沉积岩,翼部为哈拉霍疙特组和尖山组火山沉积岩。向斜局部地段次级紧密褶曲和香肠状构造发育。
        断裂构造主要有左向滑动的韧性剪切带和近北西向展布的平移断层,前者明显被后者切割。左旋韧性剪切带由一系列近似于平行的单个挤压破碎带和片理化带构成,剪切带呈近东西向到北东向展布,北西或南东方向倾斜,倾角70-89°,为本区最重要的导容矿构造。
        5.2矿体特征
        金矿化区由东西两个矿化带所构成,呈北东向展布,长度为4500m,宽度20-200m。两个矿带内先后圏定金矿体90条,其中,65条分布于东矿带,25条分布于西矿带。东矿带长约1900m,宽约200m,控制最低标高946m。控制矿体最长1500m,最大延深692m。主要矿体走向为北东向、北东东向,往北西倾,平面上呈平行或雁行状排列,间隔距离10-20m,占总资源储量的63.21%。西矿带长约2500m,宽约100m。控制矿体最长1012m,最大延深471m。主要矿体呈近东西向、北西向,倾向北西,局部南东,平面上呈雁行状排列,间隔距离为10-20m,占总资源量的36.79%。矿床平均品位0.87×10-6,厚度1.68-43.28m,平均20.68m。矿体产出形态与地层产状大体一致。
       
        图1  研究区典型矿石构造特征照片
        5.3矿床成因
        浩尧尔忽洞金矿床的初始成矿时代为中元古代,并且遭受到海西期构造-岩浆活动的叠加改造,其成矿作用可划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即中元古代初始成矿阶段和海西期改造成矿阶段,金矿化作用可能与海西期构造-岩浆活动及相关流体活动有关,成矿流体为混合流体。
        参考文献:
        [1]李军旗,杜树林等.卢氏县小南沟矿区金银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浅析[J].矿产与地质.2011年10月,第5期第25卷360-364.
        [2]翟裕生.中国区域成矿特征探讨[J].地质与勘探.2002.38(5):1-4.
        作者简介:
        郑树泉,男(1982.09-)汉族,辽宁朝阳市人,专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矿山地质找矿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