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皮鸡枞菌高产栽培技术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张英强
[导读] 摘要:在栽培黑皮鸡枞菌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高产、优质栽培模式,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取得较好的效果。
        广西柳州市柳城县社冲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广西柳州  545209
        摘要:在栽培黑皮鸡枞菌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高产、优质栽培模式,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黑皮鸡枞菌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为菇农提供参考。
        关键词:黑皮鸡枞菌;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黑皮鸡枞菌是长根菇的一个变种,是珍稀食药用菌中的一个品种,又名长根菇、长寿菇。黑皮鸡枞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其口感独特、肉质细嫩,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食药两用、营养丰富、生食熟食皆可,备受人们的青睐,是食药用菌中的上品。自然界中分布在北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人工栽培历史较短,对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至今未见详细报道。目前,黑皮鸡枞菌在山东、河北、北京、云南有少量栽培,但产量不高,质量不稳【1】。
        一、栽培季节
        黑皮鸡枞菌属于中高温型食用菌,适宜在秋季制作栽培袋,春夏季栽培出菇。福建闽北可分为春栽和秋栽,春栽于2月至3月制作栽培袋,4月至5月地温稳定在20℃以上栽培袋下田,进行出菇管理。秋栽于7月至8制作栽培袋,9月至10月地温降至28℃以下进入出菇管理。黑皮鸡枞菌是土生木腐菌,覆土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活力,使子实体发生更多,生长更健壮。工厂化栽培可尝试不覆土,但出菇稀少且不均匀。
        二、场地选择
        工厂现代化或其他工业生产设施现代化的菇园大棚改建后,企业应尽量考虑选择保持周边环境卫生、给排水方便、通风良好、交通便利、无任何大气污染源、土地坚实的企业工作生活场所;菇园大棚企业菇房菇场景观设计以及总体布局调整安排设计应根据菇棚企业具体生产流程、栽培架和制作设备工艺等,结合菇场物理条件地形、自然环境和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条件等多种因素综合进行菇场大棚毡房菇场的总体景观规划总体设计以及布局调整安排;菇场大棚菇场栽培架高度一般不宜过大或高过宽,以人工工艺操作方便为景观设计基本原则。
        2.1大棚设施栽培
        大棚应选择坐北朝南,栽培场地应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无白蚁为害的地块,土壤以砂壤土或壤土为宜,最好是菜园土,栽培场地上方用密度85% 遮阳网搭建荫棚。
        2.2室内工厂化栽培
        菇房宜坐北朝南,每座菇房面积为10.0m(长)×7.7m(宽),层架式栽培,设5层3 排,每层面积45 m2,每座菇房栽培面积225 m2。每排架宽1. 5 m ,层间距60 cm ,底层距离地面30 cm ,顶层离房顶1 m ,菇床两边及中间设80 cm 走道,便于操作。
        三、制袋管理
        1. 栽培配方
        棉仔壳30% 、玉米芯30% 、木屑8% 、玉米粉10% 、麸皮20% 、碳酸轻钙1% 、石灰粉1% 。将主料预湿,待其充分均匀吸湿后加入辅料,保持含水量60% ~65% ,每袋湿重约1. 2 kg ,培养料 pH值8. 0左右,搅拌均匀后装袋。
        2.接种培养
        选用一个材料规格尺寸大小分别为32.5cm×18cm×0.03cm的大型白色双层聚乙烯袋装为灭菌材料,装料时的菌袋必须松紧适度,菌袋及时清理分装后并放入强力加热快速灭菌锅炉中进行快速灭菌,采用三级高温高热常压强力加热快速灭菌,温度在常压上升至100℃后,保持15h左右,再采用小火加热焖2h后立即取出加热灭菌锅;然后采用低温高压强力加热常温灭菌1.5mpa(121℃,保持6~7h)。灭菌接种操作过程结束后将疫苗待料袋装包内的灭菌温度稍微的下降至一般低于40度常温后,移至已经灭菌消毒好的大型无菌疫苗接种消毒实验室内再继续进行一次性的无菌疫苗接种消毒操作后再进行无菌接种。之后将所有的通风生菇丝菌袋和原材料统一进行包装好并移入通风生物无菌管理培养室内并立即进行二次通风避光管理培养后经通风生菌管理避光培养,菌丝立即进入适宜生长环境培养工作阶段,最佳的菌丝适宜生长环境培养温度为其要求温暖范围18~26℃,空气相对湿度60%~65%,黑褐色皮肤的小毛虫土鸡和黄枞菌一年后的菌龄长,菌丝在一次生长满袋后约至少需30~45d,再经35~45d二次避光管理培养,培养基部在生长后菌丝的表面微微滑动出现一层略微黑褐色的小圆形菌皮或网状组织时,表明所有的生菌丝已完全达到生理成熟,可立即开始进入二次避光出菇生菌通风管理避光培养工作阶段【2】。
        四、发菌管理
        1.大棚栽培
        将野生播种栽培菌袋地面及表土进行整理后即可形成宽1m、长度视当地种植田块而不大于确定的长方圆形畦畦平面,清理栽培菌袋及其表土后可将其做成15cm宽的方形走道,畦底也许即可往上撒些一层白色的碎石灰,晴天也许即可进行播种,将成熟的野生栽培菌袋及其表土全部剥去一层白色薄膜后即可整齐有序地分摆放至畦中,播放播种方法采用栽培16500袋左右,每袋固定土壤与地间距5cm,然后覆基层砂或沙壤地施土4~5cm(覆基层砂或沙壤地施土前一天早晨应先将适量砂肥和壤肥从土布袋取出后再暴晒)。
        2.工厂化栽培
        菌筒培养40 ~50 d ,菌丝走满袋后,把菌筒移入栽培房开袋,每层先铺1层编织袋,再铺1层砂壤土,然后把开好袋的菌筒整齐地摆放在层架上,每平方米摆放菌筒64袋,每座菇房可放14400菌筒。在覆土前3 d 将覆土材料(砂壤土)用石灰粉拌匀消毒,含水量为60% ~65% ,用薄膜覆盖密闭24 h 后掀开进行搅拌,调节 pH 值7. 0 ~7. 5,拌匀即可覆土,覆土厚度2. 5 ~3. 0 cm 。覆土后进行喷水,覆土含水量以手捏成团、落地即散为宜。

菇房内温度控制在23 ~28℃,温度过低要加温,温度过高要通风降温,菇棚要求通风换气并给予散射光,培养25 d左右即可出菇。
        五、出菇管理
        在大棚土壤温度23~27℃,湿度60%~70%,通气良好的大棚土壤条件下,覆地前和下土后7~10d,菌株在苗基部打包覆地完成后菌即熟了之后会逐渐扩展转成一层呈淡红褐色的菌膜,此后大棚土地保护管理工作重点之一也就是需要注意合理调节好棚内基层土壤温度、湿度及棚内室外通风量和棚内换气,保持菌株覆地前苗后土湿润,若菌苗覆地后棚内土层土壤基部逐渐呈现一层乳白色则土地不宜太干,早晚如果有时下雨应勤及时对棚喷水。转色后10~15d就可以会发现有许多小小的绿色菇蕾已经开始微微冒出了露在泥土的表层,此时我们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增加喷水直接采收菇的次数,再过3~5d喷水采收即可顺利完成菇蕾采收【3】。
        1.脱袋出菇
        是一种将菌袋的塑料料袋人工去除,再进行覆土出菇的一种方式,因该种方法可增加出菇面积,间接提高出菇产量,是四川地区的主要栽培方式。首先在出菇房中的洁净层流罩下方采用无菌刀片将菌丝生理成熟了的菌袋表面聚丙烯料袋脱下,将菌包放置在消毒处理了的无菌塑料托盘中,装满后用平板拖车转移至出菇种植架,采用机械臂或者人工将菌包排列在底部铺有约5 cm厚经处理过的土壤上,垂直放立一般一排排列9个(菌包间距3 cm左右,菌袋规格17 cm× 33 cm× 0.004 cm),使得整个脱袋菌包铺满种植床架,然后将覆土土壤填满菌包间隙,并覆盖约5 cm厚的土壤。待后续出菇管理。
        2.袋内出菇
        是一种不用脱去菌袋的塑料料袋而直接在菌袋一端开口进行覆土出菇的方式,该方式过程简单,处理废弃菌渣容易,但由于出菇面积相对较小,单产相对于脱袋覆土略低。将菌丝生理成熟了的菌袋一端开口,用处理过的土壤覆盖约5 cm厚,将开口菌袋垂直均匀地摆放在出菇房的床架上。待后续出菇管理。
        3.出菇管理及病虫害防控
        无论是脱袋出菇还是袋内出菇,在工厂化出菇房中完成菌袋覆土后,都须对覆土进行浇水,所用水均为澄清石灰水(pH值7.0~ 7.5);维持土壤含水量约25%左右,土壤温度23~27 ℃,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上,1500~2000 lx光照,注意通风,15~25 d即可出现大量原基,原基长出后,要增加喷水次数,以细喷多次为原则,且宜在早晚喷。菇蕾继续生长5~10 d,八分熟以前采收,采收完一茬停水养菌约5 d进入下一潮菇的管理。在出菇期病虫害防控上,以预防为主,在出菇房中放适量黄板、杀虫灯、诱杀剂等,发现病虫害立即隔离处理,如出现黏菌等为害,可在其发生区撒入适量生石灰,营造强碱性环境加以控制;跳虫体表为油质,药液很难渗入体内,应以预防为主,多在出菇房放置黄板,或在出菇前对菇房进行熏蒸消毒【4】。
        六、采收加工
        当菌盖开至七八分时即可采收,采收时握住菌柄下半部轻轻拔起,将黏附在菇体基部的泥土削去。采收后及时清理料面,保持土层和棚内环境清洁卫生。养菌期间不浇水,5 ~7 d 后开始喷水,拉大温差,10 ~15 d 可采收第2潮菇以后各潮次管理相似。黑皮鸡枞菌可鲜销、腌渍、干制,深加工鸡枞油、面食、脆片等。
        七、病虫害防治
        1.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原则,优先使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治。
        2.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的优质品种,培养基质灭菌彻底,接种室、培养室、菇房(棚)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消毒;出菇期间加强温度、水分的管理,促进黑皮鸡枞菌健壮生长,减少病虫害发生。
        3.物理防治
        菇房(棚)安装缓冲间、防虫网;糖醋液诱集螨虫、蛞蝓等;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粘虫黄板
        等诱杀成虫。
        4.生物防治
        使用微生物源、植物源农药等防治病虫害。
        5.化学防治
        宜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子实体生长期不使用农药。使用的化学农药应符合NY/T393—2013的规定。
        参考文献:
        [1]黎勇,王小丹,付前发 .黑皮鸡枞菌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J] .食用菌,2012(1):37-39.
        [2]徐兵,张玉琴,冀宏. 黑皮鸡枞菌固体培养基的优化[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7,38(9):175-221.
        [3]薛林浩,王晓东,蔡虹,等 . 黑皮鸡枞菌液体培养基优化[J] . 内江师范学院,2013,28(10):24-27.
        [4]徐兵,张雅君,冀宏.黑皮鸡枞菌丝体液体发酵条件优化[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1(2):104-108,127.
        [5]徐兵,郑丽雪,史伟,等.超声波提取黑皮鸡枞多糖工艺优化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7,38(8):38-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