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低耗资源化处理工艺应用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裴盼盼
[导读] 摘要:废水处理一直是中国环境保护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
        陕西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21
        摘要:废水处理一直是中国环境保护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近几年来,随着城市污水处理工作的深入,污水处理效果有了很大提高,但农村污水处理效果却一直难以显现。目前,国内农村日常生活污水处理效果不是太理想,由于客观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我国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但是投资和收益并不理想。本文主要分析农村生活污水低耗资源化处理工艺应用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灰黑分离;生物生态组合处理;资源回收
        引言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主要受限于其产生和排放的基本特性,具体体现在水量小、波动大、污染物构成简单、污水来源多、负荷分布不均、收集设施不健全.农村生活污水产生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其治理不能复制城市污水的管理模式和处理工艺.从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发展来看,处理工艺的选择不应仅满足于出水水质的达标排放要求,还应结合农村生活污水产生和排放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收集模式和适宜处理工艺.
        1、农村生活污水组合处理系统
        农村地区自然环境和经济水平差异较大,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模式应该因地制宜,本文研究提出了2种收集和处理模式:①村落的地表径流拦截与处理模式.干旱少雨住户分散且无排水管网的农村地区农户多以无组织形式就近泼洒排放,污水自然下渗干化,不下雨时不形成污水径流,污染物滞留地表,降水时随村落地表径流迁移.在不设排污管网条件下,通过拦截技术,收集村落降雨初期径流,进行生态净化与资源化,是适应少雨农村地区低成本村落生活污水拦截与处理模式.②基于灰黑分离的村落生活污水初级处理与收集模式.从单户层面进行生活污水源头分离,黑水(冲厕水)与灰水(其他杂用水)区别化初级处理后再进行汇合处理,显著减小后续污水处理污染负荷进而减少处理时间和减小设施体积,达到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是环境要求较高农村地区适应性较好的污水收集与处理新模式。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分析
        2.1技术类型比较单一
        农村和城市废水处理更加统一是一个问题典型的由于经济环境、地理特征等因素,有10种废水处理技术模式,在农村建设中应用这一技术。相对地简单例如,中央湿地是一种处理日常污水的方式,但在北部的一些山区,那里没有生态结构。与北方环境相比,强迫性开采不仅仅是过度的,而且与其对系统的影响不相称。此外,生物气浓度具有减少氮和处理地区废水的作用。农村问题符合性等。
        2.2基建工程质量偏低
        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废水处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农村废水处理的效率。但是从目前农村污水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来看,工程质量不高,不利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当前,农村污水处理基础设施项目的招标工作多流于形式,主要由村承包人来完成。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存在着许多隐患影响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比如,在村支部的领导下,大部分建筑工人都是村里的劳动力,缺乏专业的工程质量,增加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湿地植物层过大,卵石填料不规范等,直接影响到污水处理地基工程的效果。
        2.3污水处理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大部分农村地区位于盆地、山区、岛屿等地,排放农村污水更加分散,加大了污水收集和集中处理的难度。一些农村地区有污水收集管道和集中处理设施。
        2.4农村污水排放和监管工作标准缺乏统一性
        当前,国家对新农村建设这一工作目标的高度重视背景,对农村建设污水设施更是加大了资金投入,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从后期运营管理角度来看,实际农村污水排放和监管工作标准存在不统一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农村中各类生活污水出现乱排乱放的现象,对生态环境存在较大的污染,但缺乏相关人员和部门对这一情况缺乏监管。


        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实用技术应用
        3.1城市管网截污模式
        城市管网截污模式是由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收集处理由污水市政管网排入的污水。该模式投资少,无须在村庄附近建污水处理厂,这种模式具有施工方便、易于管理、污水处理效果好的优点,但这种模式仅适合城市附近的村庄和平坦地形的村庄。对于经济基础好的城镇附近地区,城市管网截污模式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污水处理模式,可以实现污水治理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变。
        3.2分散处理模式
        作为我国广大农村广泛使用的污水处理模式,污水分散式处理的形成主要是由农村住户不集中、地势不平坦、污水收集难度大等特点所决定的。国外对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模式的研究较早,而我国对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的研究主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还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研究最多的是厌氧沼气池、人工湿地、稳定塘、土地处理和膜生物反应器等工艺,这些技术在我国农村地区应用较为广泛。厌氧沼气池,厌氧沼气池利用粪便和秸秆进行高温堆肥,然后自然发酵。厌氧沼气池不仅可以减少肥料养分损失,消除病虫害,而且能保持环境卫生,进一步提高有机肥的质量,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有机肥料。此外,厌氧沼气池还可以产生沼气,不仅热量高,而且燃烧不会产生有毒气体,是可再生清洁能源的理想之选。厌氧沼气池以各种形式出现,但无论实际结构如何,都具有共同的特性,即结构相对简单。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是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属于生态处理的范畴,主要利用湿地生态系统来完成污水处理,该系统可以实现物理沉降作用、化学作用以及生物作用,处理效果较好。其处理效果较好,经济可行,操作管理方便,值得在农村推广。人工湿地技术由于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环境得到美化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占地面积大,对季节变化敏感,低温去除有机物和氨氮的效率较低,实际操作过程易受基质堵塞问题的影响,由此会造成一些严重问题,这将成为发展人工湿地的主要障碍,应在后期研究中着重调查和解决。
        3.3渗透土地技术作用原理及应用分析
        渗透土地处理技术分为慢速与快速两类,快速技术适合使用在能够快速渗透的土地,用于处理生活污水,通过在土地上快速的沉淀、过滤与渗透,借助相关的生物与化学反应,确保水分可以快速的渗入。而且为能够确保生活污水被彻底净化,快速建立厌氧环境,对于所排入的生活污水量也有所限制,要求能够周期性排放生活污水,在上一次排放后,尽快干燥土地表面,并促进其内部形成厌氧环境,然后再进行下一次的排放,通过干湿交替、厌氧好氧交替发挥作用,保证对污水的净化处理效率更高。而慢速技术则包含多个系统,确保以生态循环利用的形式,实现对生活污水的持续净化。慢性渗透处理技术主要由水稻系统、垂柳林地系统及鱼池系统等部分共同组成,水稻系统是慢性渗透处理技术的主要结构,在将沉淀、过滤和氧化池处理生活污水后,再由水稻田系统进行处理,并在水稻田周围栽种垂柳,借助其抗湿及抗污能力进行调节,一段时间后,再使用鱼池处理上步骤的水,让生活污水得到妥善处理,还可以显著提升水稻等农作物的有机质肥料含量,并可以作为鱼池的肥料,形成有效的生态循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完善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可以让当前农村生活污水所存在的排放随意、处理能力较差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尽可能构建高品质的生活环境,让城镇与农村地区居民在生活质量及生活环境方面不断提升的要求得以满足。
        参考文献:
        [1]晁雷,李婧男,李亚峰.兼氧MBR工艺在北方农村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J].工业水处理,2019,39(04):97-99.
        [2]郑俊,余沛,张德伟,等.新型一体化农村联户污水处理装置研制与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19(18):78-82.
        [3]吕锡武.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生活污水生物生态组合治理技术[J].给水排水,2018,54(12):2-6.
        [4]李欲如,王晓敏,梅荣武.  环境敏感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案例分析[J].能源环境保护,2019(04):33-36.
        [5]余运红.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背景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05):6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