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10型车钩高度测量误差分析与预防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殷思远
[导读] 摘要:针对部分动车组高级修出厂存在10型车钩高度较低现象,且存在低于下限的现象。
        南昌局集团公司南昌车辆段  330002
        摘要:针对部分动车组高级修出厂存在10型车钩高度较低现象,且存在低于下限的现象。通过对车钩高度测量方法的修正,及四方厂修订标准,有效预防了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保证了高级修出厂车辆车钩高度。
        关键词:车钩、高度、测量
        引言
        为保障动车组安全运行,避免发生10型全自动车钩缓冲装置重联故障,动车组运用维修卡片中规定了车钩高度的测量。由于测量环境及测量方法的不同,造成了测量高度的误差产生。针对该误差,通过对车钩高度测量方法的修正,及四方厂调整标准,确保车钩高度符合标准。
        1.车钩结构介绍及钩高相关要求
        车钩主要由连挂系统、连接卡环、缓冲系统、安装吊挂系统等结构组成,其结构如图 1 所示。
       
        图1 车钩结构示意图
        车钩通过橡胶支撑的支撑作用保证其高度。橡胶支撑主要成分为天然橡胶,由于橡胶材质本身具有的特性,不可避免会产生蠕变现象。蠕变会导致橡胶支撑的高度略微降低,进而导致车钩高度降低。橡胶支撑的蠕变是由其材质特性决定的,属于不可避免的因素。故需要定期对车钩高度进行测量,当前端车钩高度超出允许范围(1000 +10-15mm)时,需要根据二级修检查规程对车钩高度进行调整。
        2.动车所车钩高度测量情况及方法
        2.1车钩高度测量情况
        调研五级修回所的3组动车组车钩高度测量数据,此期间动车所未实施过车钩高度调整。详细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1 高级修回所动车组车钩高度测量表
       
        选取在所的5组动车组车钩高度测量数据。详细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2在所动车组车钩高度测量表
       
        由表中可以看出,同一车辆每次测量的数值离散性较大,前后两次测量同一车钩最大差值达11mm,数据不存在规律性。
        2.2动车所车钩高度测量方法
        动车所测量车钩高度时,将平衡尺放置于两根钢轨上,将钢卷尺悬挂于车钩两侧中心线旁边的凸台处,使卷尺自然下垂,测量车钩中心线到平衡尺下表面的高度,若两侧高度不一致,则取平均值即为车钩高度。
        3.误差存在原因分析及调研验证
        3.1误差存在原因分析
        针对动车所车钩高度测量方法及测量工具,初步分析有以下两点原因导致产生误差:
        (1)测量车钩高度时所使用的平衡尺未进行过计量,目视检查已存在明显弯曲。平衡尺存放在工具室内,悬挂在工具架上仅两端支撑,为悬梁结构,尺子中部会下垂变形。
        (2)人员、备品影响。厂内高级修测量车钩高度时,前舱内无备品,且车厢内无人员。结合运用修测量时前舱内放有备品(过渡车钩,接地杆等)且未清退司机室及车厢内人员。
        3.2对动车所车钩高度测量方法进行调研验证
        由于平衡尺表面存在明显变形,故将平衡尺的四个面标记为A、B、C、D面,分别使用平衡尺的四个面进行测量比较。同时对比车上有备品和人员的情况与清除清退车上备品、人员的情况下车钩的高度。
        根据上述调研验证项点,随机选取动车所内一列动车组进行车钩高度测量,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纵向对比A、B、C、D四个面的测量结果可知平衡尺存在弯曲情况,最大相差4mm。
        (2)横向对比车上有备品和人员的情况与清除清退车上备品、人员的情况可知,清除清退车上备品、人员后车钩高度上涨最大4mm,平均2mm。
        4.车钩测量方法修正与四方厂标准修订
        4.1车钩测量方法修正
        (1)由于测量使用平衡尺长度大于两米,长度过长导致测量时定位不统一。将平衡尺长度缩短为1.5m,与轨道基本同宽。
        (2)平衡尺的存放为两端支撑的悬梁结构,导致中部下垂变形。将平衡尺水平存放或者装箱存放,并列入计量工具,定期对平衡尺计量。
        (3)在测量过程中,明确平衡尺的测量面,保证数据统一。
        4.2四方厂标准修订
        修订四方厂高级修车钩测量及调整标准,尽量向上限调整。鉴于车上有备品和人员的情况下车钩高度下降约2-3mm,高级修车钩高度控制在1000-1010mm。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车钩高度测量误差的分析与论述,阐明了车钩高度测量产生误差的原因,并提出了误差防治与减少的方案,为动车组后期检修运用提供了技术支持,便于检修维护过程中快速高效的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瑞淳.高速列车及提速列车车钩缓冲装置研究[J].铁道机车车辆,2004,24(6):15-21
        [2]郑伟,陈书翔,孙腾飞等.CRH2A/CRH380A统型动车组用钩缓装置概述[J].机车车辆工艺,2015(2):14-17
        [3]郑伟,鲁青君,陈书翔.柴田式车钩缓冲装置过载保护功能研究[J].铁道机车车辆,2014,34(5):28-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