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2期   作者:刘静
[导读] 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会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主导
        刘静
        天津水务建设有限公司 天津 300201
        摘要: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会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主导,这样片面的水利工程建设价值观显然与当前生态文明体系建设政策号召是相互违背的,因此在实际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关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外,还需要关注生态效益。在此之前,就需要正确看待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建设;生态环境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对资源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水利工程的大量兴建虽然可以缓解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问题,也起到了防洪排水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但是许多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在原有河道上,不仅破坏了原来水域生态系统,而且也影响了生物的多样性,影响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导致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为此,在今后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应将环境保护的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制定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方案,该方案及其措施应确保生态环境的和谐稳定,尽量减少因水利工程建设而给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1水利工程中的生态问题
        1.1水利工程对气候条件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当地的气候条件。水产生的动力和热力与陆地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水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当地气候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气候中气温、湿度和降水量的变化。(1)水利工程建设的当地环境,由于储水量的增加和水域面积的扩大会导致当地的夏季和冬季温差变小,冬季气温偏高,而夏季气温偏低。(2)对工程当地风力的影响。工程施工完毕后,由于工程建设当地比较空旷,因此对风力的摩擦力会明显减少,从而导致风速的增大。(3)对降水量的影响。由于在工程建设区域有充足的储水量,因此日间水汽的蒸发也是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基于这种情况很容易产生大的降水,这种情况会显著影响到工程的上游和下游的区域。
        1.2对周围河流水域的影响
        我国水资源分布十分不均匀,而建设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弥补水资源分布不均带来的问题,解决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用水所需。但是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很多项目是一囤积和水和改变河道走向、人工开凿水池等不利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的措施进行的,虽然满足了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但实际上没有考虑长远发展效益,没有考虑工程四周环境生态,导致水环境生态不断恶化。而且在不考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盲目建设水利工程反而会带来水资源枯竭的问题,这是因为人为地破坏了自然河道就是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是对物种的破坏。
        1.3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在天然河道上修建水利工程,不仅会影响水环境及其生态系统,而且因为导致河流形态处于静态和非连续的状态中,出现了河流生态多样性被破坏甚至消除的问题。水利工程建设不但影响了谁知而且因为使得水气交换降低导致污染物扩散转移的能力下降,河流无法自我净化就会导致水重金属污染严重,而重金属污染的爆发会加速水环境下生存的动植物的消亡,生物会因为大量的河水污染或水流突然增加而引起各种疾病,对于水生动物而言还可能因为缺乏食物而死亡,水中鱼类也可能无法繁殖或出现发育不良的问题。
        2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策略
        2.1相关部门提高预测和分析能力,制定合理的方案
        水利工程的施工就是为了国家的建设和人民的生活,所以在建设前要根据实际的勘探结果,对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评估。

不能只看到好的方面而忽略了不利的方面,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成立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估小组,从建设角度、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影响、大气环境及可能造成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与评估,在各种情况评估与分析的前提下再进一步制定项目的可行性方案。必要的情况下,针对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制定预防措施。坚决避免以完全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的发展。
        2.2遵循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制定水利工程建设计划时,必须要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将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发展结合起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水利工程。因地制宜首先在于在改造河道周围环境时不能以破坏这些环境为代价,在水利工程施工时制备的分布和河道的高度、角度等都可能会被改动,这就导致原来生态环境遭到了改变,使得原本适应这里生态环境的生物无法生存下去,影响生物的多样性,就破坏了生态食物链使得当地的物种变得单一,甚至会出现物种灭绝的严重情况。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时必须要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问题,尽量不大量进行环境改造,在不干涉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开展建设工作,才能真正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使水利工程变成一项与民有利的民生工程。
        2.3结合自然科学、环境科学建设水利工程
        在河流整治时,对河流生态造成最大影响的是水陆交错地带的岸坡防护结构,岸坡防护结构尽可能采用具有良好反滤作用和垫层结构的堆石,采用多孔混凝土构件与自然材料制作的柔性结构,少使用或不适用不透水的混凝土材料,可以为水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生长、繁衍栖息提供良好的环境。在水陆交错地带,也是水生植物繁衍茂盛的地方,是许多动物栖息和繁衍的场所,所以加强对水陆交错地带的保护非常重要。此外,还要关注河流整治以后原来生物群落的恢复,开展项目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效益评估的工作,改变现有单一的经济技术指标评估体系。沿着河流生态廊道统一规划、设计与建设,在防洪工程建设时要明确河流及其上下游、左右连杆的生物群落是否处在完整生态系统中。在建设前要做好实际勘察工作,补充生态系统调查内容,重点开展对当地原有生物群落历史和现状的调查,尤其要明确特地生物群落和水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2.4秉持生态保护原则,形成生态补偿机制
        毫无疑问,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实际的施工行为会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此时就需要对于已经造成的影响,进行校正,为此就需要秉持生态保护的基本原则,积极主动的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主要有:其一,要坚持谁损害谁补偿的基本原则,对于实际补偿的主体,补偿的范围进行界定,这样就可以确保实际的补偿机制有着良好的运行基础。其二,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资金配置中,有一部分专门适用于生态环境补偿中去,这样可以使得生态环境的还原有着充足的资金,继而确保区域的生态平衡能够迅速恢复。依靠上述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当地的生态效益会不断提升,水利工程对于实际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不断减少,继而使得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得到全面提升。
        3结语
        由此可见,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健全的生态环境影响评测机制,并且在准确把握对应影响因子之后,确保实际的水利工程建设规划行为,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行为,水利工程建设运行行为能够与环境效益提升之间产生关联,这样就可以构建良好的水利工程建设环境和格局。
        参考文献
        [1]宋具兰,罗海波,吴琳娜,潘伯娟,陈远云.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趋势——以贵州省为例[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6,18(01):112-119.
        [2]彭贤则,陈新.浅谈水利建设的生态经济效益[J].特区经济,2018(12):57-59.
        [3]王俊,宋健子,贺芳芳,李林.基于生态理念的水利工程施工设计[J].水利技术监督,2018,(06):104-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