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背景下煤矿机电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2期   作者:王松
[导读] 随着设备大型化、智能化和集中控制能力的提高,
        王松
        济宁矿业集团霄云煤矿 山东济宁 272000
        摘要:随着设备大型化、智能化和集中控制能力的提高,“设备替代、技术替代”的生产模式已成为矿山生产组织管理的主流模式,带来了日益突出的经营效益、安全效益和社会效益。“关键是机电”的时代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新设备的安全、可靠、可持续、合理运行将是新时期矿山生产管理的主要课题。随着新设备、新系统的安全防护检测技术和运行控制技术的提高,预警、控制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持续运行,充分发挥其潜力,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矿山生产管理方法。
        关键词: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创新;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矿资源有了更高的需求量。煤矿开挖中,技术水平至关重要,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煤矿开挖中。作为矿藏资源开采的重要办法,煤矿机电技术对煤矿行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煤矿产业进行机电技术管理的必要性
        煤矿产业发展中,机械化水平对企业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作用,因而必须要加强机电技术管理。首先,机电技术管理直接影响着能否顺利进行煤矿开采与生产,决定着开采工作的安全性,是煤矿产业管理基础而重要的工作。其次,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各种新技术与设备日新月异,煤矿机电设备种类多,满足采矿需求的同时移动性强,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就会引起设备操作混乱,从而损坏甚至报废设备。然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煤矿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就要加强自身管理,全面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煤矿企业管理中,机电技术管理至关重要。随后,煤矿产业自动化与智能化管理中,机电设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对于煤矿企业而言,机电技术管理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设备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
        1.自身条件。设备完好是基本条件,需要从设备进货、验收、使用、维护、维修、保养等方面严格把关。对于升级改造和多设备、多系统集成的情况,在设备、系统的匹配方面更需要持续观测、验证、改进和功能完善优化。
        2.环境条件。顶底板、淋水、粉尘、瓦斯、电磁、温度、安全间距等环境条件是必要条件,也是设备、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需要相关专业协同营造和维护。
        3.工况条件。工况状态是根本条件,现场条件的变化对设备运转负荷的影响必须超前预测和判断、超前处理和控制,尽管大部分设备都采用了变频控制,但负荷控制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需要相关专业有效协同管控。
        4.关联条件。系统内各设备间及相关信息化监测监控装置正常运行和良好协作非常重要,需要专业之间协同配合,加强维护。
        5.及时条件。问题或故障及时处理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的重要前提。设备运行过程中,可能会碰到预想、预测、预判不到的环境问题或设备故障。对影响正常运行的环境问题和设备故障要做到及时判断和处理,最大限度减少对设备和生产的影响。这需要日常的应急材料、配件、专用工具准备和专业人员技能水平作保障。
        三、设备正常运转的工作要求
        1.设计与安装。设备正常运转的源头控制重在设计与安装。一是在设计上,要充分考虑环境和负荷条件,充分考虑设备运行的可行性、技术的先进性、质量的可靠性,择优选择符合现场条件的现代化水平较高的生产设备,择优设计与设备相配套的巷道和硐室;二是在安装上,巷道和硐室质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设备安装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标准。设计与安装是设备运转状况的基础保证,必须由矿总工程师、生产矿长、机电矿长及有关专业协同落实。
        2.维护与巡检。

针对设备存在的隐患、可能导致隐患的薄弱点以及可能危及设备正常运转的环境隐患,利用专用工具仪器,由具备相关技能人员超前进行巡回检查,超前进行数据检测、维护保养、消缺更换、调整控制,使设备持续保持状况完好、性能优良状态。专业人员每天、每班严格巡检,依托专业工具和仪器进行检测,严格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应用。另外,机电矿长、总工程师要根据现场条件的变化,组织专业人员通过系统性技术分析和维护管理,进一步优化系统运行参数,充分发挥设备有效潜能,实现系统在合理工况运行。
        3.使用与环境。使用过程主要是工况控制、环境优化的过程。环境优化是为了设备更好的运转,空气质量环境,巷道质量环境,尤其是工作面地质灾害性隐患、地质异常构造等可能给设备运转带来很大影响的环境质量问题,均要在生产矿长、总工程师的组织下进行优化分析、超前研判、超前治理和调整,实现最佳控制,确保设备在良好的环境下可持续运转;设备的正规操作,就是杜绝过负荷运行、带病运行、强制运行的有效监督和控制,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操作规程,管理人员必须有效监督,实现人、机、环、管、技的良好协同。
        四、机电管理的几个转变
        1.观念转变。强化机电专业“龙头”作用,围绕“矿井生产就是机电系统正常运转”的管理理念,进一步转变思想认识,转变管理方式,转变管理模式,使采、掘、通、地测及防治水等生产技术专业都围绕怎样保证机电设备正常运转、保证机电各子系统合理工况运行、保证矿井机电全系统有序、可持续、良好协作运行实施预防性、可控性、及时性工作策略。
        2.机制转变。建立“大机电”管理格局,形成“大机电”运营机制。矿井领导班子、区队、科室均要围绕机电系统选型设计、安装运行、维护使用。从安装条件、环境条件、负荷条件的营造上、维护巡检的过程管控上建立责任体系,形成全覆盖、无缝隙的机电管理机制。总工程师是机电管理源头控制的主要负责人,负责机电设备选型及有关巷道、硐室等设计工作,负责从技术上为设备运行创造环境条件,提出可行性措施,积极组织、超前处置可能影响设备可持续运行的水、瓦斯、冲击地压等重大灾害隐患;生产矿长是机电管理过程控制的主要负责人,负责设备使用过程的管理,重点是围绕总工程师制定的技术策略和措施,抓好现场落实,重点抓好采掘工作面机电设备的日常管理,抓好设备环境条件的维护管理;机电矿长是机电综合管理的主要负责人,重点负责设备的巡检和维护管理工作,负责矿井机电业务综合能力的持续提升,负责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智慧矿山建设为实现矿井透明化生产、扁平化管理、专业协同提供了可能,将促使矿井构建综合专业技术科室及生产单位,设置“大科室、大区队”,实现业务的有效交叉、衔接和协同,实现高效有序生产组织。
        3.制度转变。围绕构建“大机电”管理工作目标,建立和完善“大机电”管理制度。围绕设备运转质量提升开展设备管理、系统优化、工况运行、专业协同等,做到事有人管、责有人负,同时要建立监督检查考核体系,形成以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监督考核机制,实现专业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协同的大机电管理格局。
        4.培训转变。在业务技能培训上,要围绕“大机电”管理,分层级职能、专业职能、岗位职能划定培训内容和对象,使不同层级人员知道管什么、怎么管、管到什么标准,知道牵头任务是什么、协同任务是什么、配合任务是什么、工作标准是什么。通过培训,逐步实现目标量化管理,形成安全可靠、生产有序、技能提升、业务协同的良好局面,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经营效益最大化。
        总之,随着矿井装备水平的升级,“以设备换人”的生产组织新模式已成必然趋势。生产力主体的变换,要求矿井的生产经营管理必须围绕设备的正常、可持续、合理工况运转,进一步更新和转变管理方式方法,建设“大科室、大区队”,实现业务管理综合、协同,构建监督考核约束体系,促进矿井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雪琪,关于新技术背景下煤矿机电管理模式创新研究.2020.
        [2]乔保庆.探讨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