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县域金融发展现状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5期   作者:孟德颖
[导读] 本文通过对于全国县域金融的综述讨论,进一步的讨论了广西的县域金融现状与缺陷。
        孟德颖
        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4
        摘要:本文通过对于全国县域金融的综述讨论,进一步的讨论了广西的县域金融现状与缺陷。金融体系的六大基本功能中,广西县域金融体系只有清算和支付结算功能基本实现。因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为广西未来的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县域金融,县域经济,农村金融,广西

        一、县域金融概述
        县域金融是指金融机构在县级行政区划地理空间内开展金融中介服务和提供融资活动的总称,涵盖范围相当广泛,包括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和租赁业等金融企业在县域提供的结算、咨询、融资、保险、投资经纪、租赁等业务。县域金融并不等同于农村金融。县域金融的研究侧重点在于促进县域经济的平衡增长,县域金融县域地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县域内金融资源在结构和数量上的变动,将会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县域经济的发展又会对县域金融的发展起到拉动作用。本文的县域金融主要指县域信贷金融机构主体及其业务模式。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抓金融就是抓经济的“牛鼻子”,这是区域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实践证明,县域金融工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包容力。发展县域金融工程,要在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大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力度。
        当前,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各类股份制商业银行、各地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邮储银行等金融企业在县城及县城以下地区的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构成了县域金融的主体,县域金融日益成为我国金融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广西县域金融现状
        近年来,广西实施“引金入桂”和“引银下乡”战略,支持境内外金融机构进驻广西,引导金融机构向乡村延伸。到2019年末,广西全区县级农商行、农合行改制家数达到50家,占比55%。小额贷款公司也在农村悄然兴起,广西登记信贷业务的企业70家,注册资本近27亿元。目前,广西共建设普惠金融服务点两万多个,其中具有电商功能的服务点3500多个,电子支付服务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广西各涉农金融机构先后推出针对边境地区、库区移民、建房农户、扶贫对象的“边民贷”、“安心贷”、“安居贷”、“致富贷”和服务不同农民群体的特色贷款产品。此外,2019年以来还相继创新推出林权收购贷款、林权流转合同凭证贷款、公益林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等。
        2016年成立了广西农业信贷融资担保公司。三年来,已在全区设立了78个分支机构,在全国率先实现机构和业务覆盖所有县域。其先后推出九大“桂农担”系列产品,截至2019年3月底累计担保贷款26亿多元,户均在保贷款余额超过40万元,担保放大倍数1.4。
        此外,广西全区种植业保险面积从0扩大到153.33万公顷,其中水稻承保面积95.33万公顷,甘蔗承保面积62.67万公顷,育肥猪承保1425万头,母猪承保100万头。2019年,全区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将近17亿元,位居全国第13位。国家和广西财政对水稻、甘蔗、马铃薯、香蕉、柑橘、火龙果等作物保险进行补贴,部分市县自行开展地方特色险种保费补贴。截至2019年末,地方特色险种已达30多种,参保农户650万户次,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将近1300亿元,风险保障能力名列全国第7位,理赔农户88万户次,累计赔付8亿多元。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缺陷
        广西县域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金融供给主体相对单一,是一种典型的不完善、低效率的金融体系。这种金融体系不能满足县域经济发展对金融功能的需求。按照金融功能观的理论,金融机构是执行金融功能的载体,金融业务则是具体表现形式。广西县域金融体系的构成决定了金融功能缺陷的必然性。
3.1基本实现清算与支付结算
        广西农合系统于2007年末加入全国农信银资金清算系统,实现跨省(市)通存通兑。目前,个人账户通存通兑营业网点覆盖面已达到100%,农户可以实时办理省外账户的现金通存通兑和转账业务,同时可以凭有效证件免费办理农信银个人账户查询业务。
3.2部分实现了融资功能
        融通资金和股权细化功能,即金融体系通过提供各种机制,汇聚资金并导向大规模的无法分割的投资项目。通过金融体系,将大额投资切割成等额股权,由投资者分别购买,自由转让,既实现了融资,也解决了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监管困境。
        我国股票上市条件较为严苛,通常只对大企业有利,绝大多数县域企业被拒之门外。广西县域证券业几乎不执行融通资金和股权细化的功能。当前主要由中国农业银行、农信社、非正规金融通过聚集资源进行借贷来弥补这个缺陷。


        农合机构当前在广大县域地区作为金融主力军,虽然大力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但由于农合机构信贷控制较多,农民缺乏有效抵押物,现有抵押物处置困难等问题,造成县域农合机构资金放不出,需要贷款的农户又得不到,贷款难问题一直无法有效解决,资金流出农村地区、偏离三农现象日益明显。
3.3资源配置功能相对较弱
        广西县域金融机构的资源配置功能一直被弱化。县域信用需求包括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两种。生产性信用需求主要来自农业,而农业生产存在有明显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因此,县域地区生产性资金需求具有季节性、高风险性。非生产性资金需求往往因为不需要进入资金的循环使用,风险更高。
3.4相对原始的风险控制机制
        县域经济生活中的主要风险是农业生产风险,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广西全区110县域经济单位中,扶贫工作重点扶持县占比49%。这些地区多数自然条件恶劣,自然资源匮乏,交通不便,产业单一。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农民的保险意识差,消费能力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的保险需求。截止2018年底,广西区内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平安集团、太平洋保险公司、大地保险公司、北部湾保险公司五家商业保险公司承保农业保险,产品种类单一,查勘定损力量薄弱,并且没有分保机制,保险供给严重不足。不仅农业保险难以发挥作用,证券行业诸如期权、期货等避险工具,也没有出现在县域经济中,农民仅仅依靠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3.5基本没有信息交流功能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利率水平多数体现政策意图,基本上不具有参考价值。中国农业银行、广西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利率水平,虽然有一定的浮动,但仍然不能反映真是的资金供求关系。由于从业机构少,保费率和证券价格能提供信息量有限。
3.6金融体系功能异化
        广西县域金融机构的存贷比都大于1,且逐渐降低。这说明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并没有完全用于解决县域融资问题。随着城市反哺农村理念的深入,这种状况在逐渐好转,但本质上来讲,并没有完全改观。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应有的支持功能,异化为攫取资金,金融市场自身的资源配置功能难以发挥。
3.7担保贷款资金成本较高
        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金融资本缺位的问题,但进入农业领域后的社会资本对金融贷款的需求更加强烈。不管是种养业还是流通加工业,普遍反映贷款难、贷款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保贷款成本太高。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的担保费高达10%,让涉农企业望而却步。

四、建议与对策
4.1政策性银行要契合经济发展程度
        县域经济发展是广西扶贫攻坚的关键。农业发展银行应考虑制度创新,弥补县域金融市场的不足,发挥扶持、诱导功能,着重为农村弱势群体解决金融需求,促使其获得公平的发展机会,提高农业政策的执行效果,实现农业政策目标,从而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充分利用宏观调控手段,金融政策应适当向县域经济发展倾斜。应考虑调整对于县域金融机构的扶持政策,例如:重新调整财政补贴政策,将农发行的财政性补贴政策调整并扩充至农信社的不良资产和支农贷款上;进一步减轻农信社历史负担和经营压力,将其精力从化解不良资产转移到开展多样性经营服务上;适当调整县域金融机构的税率;实行灵活的存款利率政策、贷款管理政策等措施和手段。
4.2商业银行改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
        商业银行依然是解决广西县域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不匹配问题的中坚力量。首先要完善个人征信系统,优化信用环境,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其次,要发挥农业银行在网络、金融创新以及产品服务上的优势,与广西县域农合机构、邮政储蓄银行及其他中小型金融机构展开合作,倡导同业合作优于竞争的理念,不断拓展担保机构的筹资渠道,坚持信贷产业优先的原则,围绕县域经济增长,合理配置金融资源,积极引导资金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分享县域经济发展成果。
        商业银行应根据县域客户的需求,整合现有产品,着重创新,开发满足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等电子渠道终端提供金融服务,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和服务积极性。
4.3加大保险产品开发力度
        保险公司按照广西县域产业的实际情况,将保险引入其中,开发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制定合理的保费标准和赔付率,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和农业技术人员联合,进行灾后的查勘定损工作,有效的控制风险,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利用再保险和分保机制,完善风险转移机制,提高承保能力
4.4农业合作社机构提高管理水平
        进一步做好县域信用建设工作,实现经济战略性的可持续发展。截至2020年三季度,广西农合机构全系统共有91家县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机构网点2367个,从业人员2.5万多人,服务网络广,从业人员数量多,资产规模大,相较而言,对“三农”和地方经济支持力度最大。但是,和其他省份的同行相比,起步晚,经营底子薄,管理水平低,但在城市中,与各大商业银行相比,农合机构缺乏竞争优势。贴近县域和农村市场需求才是农合机构生存发展之根本。目前,广西农合机构存贷差大于零,剩余资金大多投向本县以外的城市工商企业、城投公司。对于农合机构而言,与贷款企业距离较远,难以及时、有效地获取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财务、信誉等信息,贷后管理工作时滞明显,容易出现道德风险,形成不良资产。相较之下,农合机构扎根农村,服务县域经济才是占优策略。
        

参考文献
[1]管斌彬. 长三角地区县域金融生态建设研究[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000(003):9-15.
[2]周惠民, 于平. 县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福建省清流县的实证分析[J]. 金融理论探索, 2016, No.167(003):3-10.
[3]林雅娜, 谢志忠. 从县域农村信用社市场份额变化看县域金融[J]. 银行家, 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