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国明
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惠州,516007
摘 要 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推进作用,但是地方本科院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定位模糊,阻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文章从应用型人才定义和特征出发,分析地方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惠州学院在应用转型发展,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挑战与对策。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地方本科院校; 应用创新; 实践能力
中图法分类号 ****
Thoughts on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in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ing Hui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ai Guomi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uizhou University, Guangdong ,516007)
Abstract: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main force in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in China,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but the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a vague position on applied talents. It hinder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pplied tal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in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explores the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 transformation in Huizhou University.
Keywords:applied talents;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pplied innovative; practical ability
1 引言
十九大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快速转型升级,社会对应用型、高级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日益增大。而产业结构的新变化,进而促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明确指出在各级各类高校中要培育一批强校,大力支持地方高校,优化结构,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1]。作为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级人才的高等教育,面对我国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要求,高等学校作为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支柱,承担着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任,优化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其人才培养的重点也因此重点转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已经宣布全国1200所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将有600多所一般本科逐步向应用型大学转型,而2000年后建设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向应用型转型高校的主力军。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不应像研究型重点高校那样以学术研究为主的办学定位,而是以应用为主的为办学定位。应用型本科强调的是“应用”二字,要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办学思路主要定位,推进校政行企的深度合作与产教融合,增加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区别于高职类大专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培养理论基础深厚、专业口径宽广、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在高等教育新形势下,为对接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产业布局,提高地方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主动应变,积极求变,就具有前瞻性、灵活主动地规划和调整专业体系结构,打造一批能较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学科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新工科应用型专业,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学科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手段,高质量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主力军的地方本科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7年开始,在教育部、省市各级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下,全国各地的新建本科院校陆续开始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升级,但是由于办学思维定势或人为心理因素作怪,许多地方本科院校领导并未能从内心深处真心接受应用型定位,总是认为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高专类学校所应从事的事,本科院校从事应用型人才培养就降低了学校的办学层次,是本科院校高职高专化,因此,人为设置障碍,在学术型与应用型之间摇摆不定,或总想在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造成的现象是,许多地方本科院校虽然转型为应用型院校,但培养模式某种程度上仍旧套用学术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研究能力不足,应用能力不高,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地方本科院校只有弄清楚什么是应用型人才,深刻体会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求之迫切期望,从内心深处接受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思考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才能改变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社会困境。
2.应用型人才的定义和特点
学术界对应用型人才课题已经开展许久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概念的定义,但目前尚且没有一个概念是权威的定义。根据百度百科,其定义如下: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之一种专门型人才类型,能够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所需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一线生产的专业技术人才[2],其具体内涵是随着高等教育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与学术型人才、研究型人才相对的概念[3]。季桂起与李永平认为应用型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到生产一线实践的能力[4]。潘懋元与石慧霞认为应用型人才要具备在一定理论规范的指导下从事非学术性研究,用所拥有的理论知识来指导社会实践[5]。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以追求学术水平为目标,而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技术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否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或企业实际问题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的标准。
区别于学术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将知识与技术转化为生产效率或经济效益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具有其特有的基本特征。胡保玲认为它具有高素质、复合性、应用性、社会性与非学术性五个特征,应用性是核心和本质,复合型是应用性的基础,社会性是应用性的目的,非学术性是应用性的保障[5]。当今社会最重大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应用型人才必须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高素质体现在知识方面,指应具有很好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非专业素养,要有一定的科学人文知识和相关的财务、管理和人际方面的知识,诸如责任心、心理素质、意志品质、身体条件等,即既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包括知识复合、思维复合、能力复合等方面。应用型人才培养要妥善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因为只有学以致用,把已掌握的知识或能力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和优势行业的需求,应用型人才的角色价值才能得以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广博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应用创新思维和理论知识应用技能,要有过硬的应用创新和实践技能。
3.当前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在学术与应用之间摇摆不定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事关“办什么样的学校和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最核心的问题,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是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对应用型人才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曲解和偏见,从而导致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校的办学定位有所偏离。长久以来人们主观上对“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存在主观偏见的认识,错误地认为前者是低人一等的“低层次”人才。由于办学思维定势或人为心理因素作遂,许多地方本科院校领导并未能从内心深处真心接受应用型定位,总是认为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高专类学校所应从事的事,本科院校从事应用型人才培养就降低了学校的办学层次,是本科院校高职高专化,地方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就缺乏荣誉感和自信心,从而导致其在实际的办学过程中培养目标在“学术型”与“应用型”之间摇摆不定,目标不清晰。
2)师资队伍不强,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
高素质应用型的教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不仅要求他们要有广博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企业一线生产经验和丰富的生产实践技能。建设一支理论水平高、专业技能强、企业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新时期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核心要求。然而,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为了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地方高校在办学过程中盲目仿效综合性学术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往往偏离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用型定位,过分追求高学历的人才,而忽视了“双师型”教师的补充和培养。其次,高学历教师的招聘倾向于985和211综合性大学毕业的博士,虽然这类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有着良好学术训练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但其学术倾向性较为明显,其实践应用能力弱的短板也导致了师资队伍结构性矛盾,因为他们往往重理论而轻实践,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应用实践能力不足、专业技能较弱,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最后,由于传统办学观念的影响或学校所在区域经济发展落后,与专业对口的企业缺乏等办学社会条件限制,许多地方院校与企业联系不足,产教融合开展困难,从而很难引进行业师资或从行业企业中外聘有行业背景的技术人员进课堂参与教学,同时,学校教师缺少企业到生产一线企业进行实地培训或锻炼,难于有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机会。因此地方院校产教融合、产学研合作不足,使得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人才的胜任力不足,难以保证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质量。
3)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不足
与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最大区别,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该更加重视实验实践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学校不仅要有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而且还要有充足的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到行业企业一线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人培方案不仅要开足符合社会需要的理论课程,还要提高实践教学课程的比重,以理论教学来指导和辅助实践教学,通过专业实践和专业实习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但受传统研究型大学的影响,当前大部分的地方本科高校在实际教学中没有重视实践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实践课时明显偏少,且普遍存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张皮,没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差甚远,理论教学无法指导实践,而实践又没有很好辅助理论教学,教学内容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际需要[11]。
4.以惠州学院为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是一项系统化教育工程,是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选修课辅助、第二课堂辅助四个子体系组成,四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支撑。
1)树立“学生中心”的办学理念,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办学理念体现的是学校的办学之道,教学之道,求学之道,是一所学校之“魂”。办学理念即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信念,简单的讲,是学校发展过程中一系列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以及追求的教育价值的集合体,它关系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办学定位。学校的人文环境营造、专业结构设置、课程体系建设、学科专业建设等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着它来开展。在我国初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两个一百年”的新历史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决策都要研究和把握新时代的特征,科学精准地确定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坚持树立工程教育认证的“学生中心”办学理念,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惠州学院在七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扎根地方,逐渐确立“学生中心、产教协同、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明确“立足惠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广东,辐射全国,建设理工科特色鲜明、教师教育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学校继承师范历史传统,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理工科人才的迫切需求,明确提出“建设理工科特色鲜明、教师教育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办学75年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近15万名毕业生,成为东江流域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摇篮,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2)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要强。高水平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实力的重要体现和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为提高“双师双能型”队伍在全体教师中的比重,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可以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建设一支强大的“双师双能”师资队伍。一方面,学校可通过绩效奖励激励和鼓励教师通过挂职锻炼、项目合作研发等不同形式开展产教融合,同时,制定规章制度严格规范教师挂职管理,有效地加强校政行企深度合作,使得教师具有相关行业企业工作背景,从而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通过提供优沃的薪资待遇、优美的任职环境、多样的人文关怀等手段招聘一批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级工程师到学校工作,充实师资队伍实力。惠州学院从2020年开始就大力引进优秀行业人才,以优厚的待遇聘请行业兼职教师,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达51%。
3)改革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教学比重
为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地方本科高校在对服务的地方企业进行深度调研,明确企业对人才在能力和技术方面的具体要求,凝练出毕业生的核心能力,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加大综合性、实践性的实践课程的学分比重,制定出符合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人培方案和课程体系。学校在进行改革新的课程体系时,凸显出自身特色——应用型和实践性,要整合理论课程,突出强化实践课程,强调理论为实践服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社会对复合型新工科人才的需要,学校在重视文理渗透、交叉学科的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加强人文素养和美育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把素质性人才做为课程体系培养的对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前,惠州学院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在对行业/企业、用人单位、高校、校友进行调研,以及对本院系师资队伍基础、软硬件条件及教学、科研特色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参考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坚持以应用为本、学生为本、特色为本、课程为本的基本原则,以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提升专业能力、培养科学思维为根本目标,确定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总体思路,在邀请企业及高校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初稿进行论证后,结合专家的意见,在2018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基础上,修订了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抓手,不断聚焦学生的核心能力素养培养,全面推进专业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需对标专业国标与认证标准,结合相关文件要求及行业专家、高校同行专家、用人单位、教师代表、校友代表、学生代表、第三方评价等提出的建议进行反复论证,以此构建形成以产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4)深化政校行企多方合作,提高实践能力培养
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教育面向社会培养高级应用型第一线人才,而这种“一线人才”不是单独依靠学校单方面就能够完成,还必须依靠产教融合、政校行企合作来共同培养。政校行企甲方合作是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渠道,其中,政府是“政校行企”联动过程中的主导方,具有引领催化作用,可以通过政策引领加强对校企合作的积极干预,如出台免税政策政激励企业深度参与学校职业教育过程,形成互动、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并在经费上给予支持。而作为职业资格标准的主要制定者的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学校培养目标制定,可以使学校人才培养符合行业和社会的需求。而作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主体的学校,最主要是通过社会人才需求调研来精准分析职业岗位任职能力要求,并参照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开发建设专业课程,从而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加强校企合作的好处是:一方面,学生在企业实习或实训过程中可以把学习过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增强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更早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增强工作求职的信心。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把学校作为业务理论知识的培训基地,通过与学校建立企业冠名特色班,把企业入职培训业务提前到学校的教学中来,此外,企业还可以向学校沟通和反馈学生在企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合作强化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为企业发展储备更多优秀人力资源,使企业更好地发展,从而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增加税收和政府财政收入,通过政校行企四方深入合作,可以达到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学校和学生多方共赢。惠州学院积极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开展合作,在惠州本地分别建立仲恺信息学院、惠东时尚创意学院、大亚湾化工研究院等一批产业学院,学校统筹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及数学与统计学院的资源与惠州市九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2.5+1.5”双元制特色班,在地方政府的指导下每年定期召开产业学院企业理事会和举办政校行企合作论坛,所有这些举措都很好地推进政校行企深度合作。
5)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科竞赛是以锻炼人的智力为目标,而进行的超出课本知识范筹的一种特殊考试和知识竞赛,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实践技能提升的重要实践平台,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作为学生交流、竞技、创新的平台,对高校之间的教学互动、教学改革及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均有良好促进作用。学科竞赛首先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能力锻炼,既能够主动学习课本之外更深度的知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同时也对学生自身毅力进行考验。此外,通过学科竞赛的培育,也可以丰富第二课堂。多年来,惠州学院坚持以学科竞赛为扳手,改变传统灌输知识的填鸭式、被动式的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每年投入两三百万元之多支持全校大力开展学科竞赛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取得不斐的成绩,成为学校的一个名牌,即使在2020年疫情影响,学校在学科竞赛方面仍捷报频传,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共733项(国际级17项、国家级416项、省级300项),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之“2015-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本科TOP300)”中,位居全国第197位、全省第11位;在“2015-2019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排行榜(TOP20)”中,居全国第5位、省第1位。
5.结束语
本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新的历史时期地方本科高校始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历史重任。地方本科新建高校应该积极探索应用型高校的快速发展之路,明确学校的定位,在人才培养目标、办学理念、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师资队伍等方面找出自身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之处,破解应用型人才培养难题,探索自身内涵式发展策略。自2016年试点转为应用型高校,惠州学院已经在应用型高校试点的路上走了四年,必须跳出传统高校以学科为主导的育人模式,转向应用型高校,以学科竞赛和工程教育认证为抓手,不断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探索政校行企深度合作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自身内涵式发展,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惠州学院通过“四促进一构建”的建设举措,积极打造“学生中心、教师为重、课程为先、专业为本、质量为王”“五位一体”高水平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
致 谢 感谢惠州学院的经费支持,感谢审稿专家的指导和编辑老师的修改。
参 考 文 献
[1]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 s7048/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2010- 07-29.
[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本科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情况介绍[BOL].http://www. 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 2069/xwfbh_2018n/xwfb_20180427/sfcl/201804/t20180427_334421.html, 2018-08-14.
[3] 季桂起,李永平.德州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6):22—25.
[4] 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 ,2009,(1):7-10.
[5] 胡保玲,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文教资料,2017,(1):128-129。
[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1)
[7] 严五胤.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质量保障路径、方法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2):58.
[8]杨柳.浅谈地方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C].天津:天津电子出版社,2015: 11-01.
[9]夏元燕.我国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对美国等国家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135.
[10]李国毅,王为一.对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5(6):67
[11]李南方. 新时代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J],文学教
育(下),2018,(08):38-39
———————————————
本文得到惠州学院2017年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研教改项目《校企深度融合的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No.CXSY2017001)、惠州学院2019年校级重点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No.PX-3119849)、广东省重点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No.PX-25191019)资助.
赖国明,男,1971年生,福建漳州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嵌入式物联网,E-mail:laigm@h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