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写生命故事之美——叙事疗法与老年精神健康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5期   作者: 景叙然、李代双、乔引勃、韩淑君、徐明朝
[导读] 国家统计局官网《中国统计年鉴2020》数据显示,中国目前65岁以上人口数17603万人
        景叙然、李代双、乔引勃、韩淑君、徐明朝
        河南科技大学河洛书院  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国家统计局官网《中国统计年鉴2020》数据显示,中国目前65岁以上人口数17603万人,占总人口数比重12.6%,老年抚养比达到17.8%,老年化趋势日益加重。而伴随着老年人群体的不断扩大,老年服务市场也日趋庞大。作为老人群体的一部分,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有着自己的被服务需求。由于长期在大学这一特殊的环境中工作生活,这一群体往往对于精神文化生活拥有较高的需求。本次调查研究基于人格发展八阶段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优势视角理论对高校离退休教职工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分析,采用文献研究法、深度访谈法、叙事疗法等研究方法进行实务工作。结果表明,叙事疗法对于高校离退休教职工的人生总结、重建认知和精神文化生活满足拥有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埃里克森人格八段论  叙事疗法  自我价值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国家统计局官网《中国统计年鉴2020》数据显示,中国目前65岁以上人口数17603万人,占总人口数比重为12.6%,老年抚养比达到17.8%。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老年人的关注度也愈发提高。据统计,在中国500万人的离退休老年知识分子中,高校离退休的老教授和老专家近100万人,而这100万高校退休教师中70岁以下低龄老年人才占70%[1],这还只是2014年的数据统计,到2021年,我国的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数据必然更加庞大。庞大的数据意味着这一群体并不是边缘群体,他们拥有自己的群体特征、群体需求。尤其是高校身份的存在,这表明这一群体拥有着十分庞大的资源渠道和社交网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本次调研将以河南科技大学的离退休教职工为例进行实务工作,据河南科技大学离退休处统计数据,河南科技大学目前有1700余个在册退休人员,其中拥有党员身份的728人。
表 1 中国2010年-2019年老年人口数据

        
 
        (二)问题提出与研究目的
        高校离退休职工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老人群体,在离退休之前主要工作、生活场景是学术氛围浓厚、精神气氛较为活跃的高校。因此,与其他老人群体不同,高校离退休职工在大学氛围的熏陶下,拥有相较其他老人群体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需求。但是,当他们办理了离退休手续,离开了高校这一场景,固有的精神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需求与以物质生活为重心的生活现实之间形成了落差,这就对高校离退休教职工良好的适应离退休生活、平稳的进行离退休生活提出了挑战,如工资水平的下降、生活圈子的萎缩、生活矛盾成为生活中心等。因此在客观现实上,高校离退休教职工对于精神文化满足拥有一定的需求。
        本次调研针对高校离退休教职工的这种强烈而隐性的需求进行实务工作,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之一的叙事疗法,选取一定数量的高校离退休教职工作为研究对象,以关怀离退休教师干部精神健康为核心,从新的角度引导服务对象对人生进行回顾,通过讲述梳理自己的人生,对自己的过去拥有重新的认知,提升晚年价值感,从而对现在拥有更好的定位。
        (三)文献背景
        国内叙事疗法被广泛应用至各类群体的心理健康领域,叙事疗法的有效性已经得到了证实,但是如何将其本土化,使其符合国内民众文化背景和心理特征,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议题[2]。叙事疗法的本土化过程仍然缓慢,因此在进行本研究为寻找叙事疗法的本土化路径提供了实践经验的支持。国内对于老年人精神健康的研究发展迅速,在各个方面从医养服务、心理护理到需求满足等方面都做了相关研究,但是在高校离退休的老年人的研究领域多为社会工作的人生回顾疗法,而采用叙事疗法的文献发展空缺较大。人生回顾对于改善高龄高知老人精神满意度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并具有独特性优势[3],但是依然具有研究不足的地方,人生回顾会具有干扰因素以及服务效果的滞后性,而叙事疗法很好的避免了这一不足之处,叙事疗法具有短程有效的好处[4],本研究所采用的叙事疗法,正是对这一不足之处的应用。叙事疗法对于提升家庭抗逆力具有重要作用。[5]
        李曼玉提出了高校退休教师群体需求的来源:退休后与职场的关系断裂所造成的落差感,形成了他们对于自我价值感提升的发展性服务需求[6],有学者提出了高校退休教职工的具体心理变化:对于高校离退休的干部而言,从一个井然有序的工作环境回归到老百姓日常琐碎的生活环境,无论是人物关系、还是情感寄托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生活重心的转移造成了心理上的极度不适应。[7]
        刘金凤以贵州市离退休教职工为例提出了这一群体的生活影响因素:主要影响因素是工资收入、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和自觉健康状况[8],高校离退休人员的需求是实实在在的,但多数的研究还是针对他们的资源再次利用、生活物质和当下的部分精神需求而来的,针对高校离退休教职工国王的人生回忆进行工作的研究仍属少数。因此本次研究将以河南科技大学的离退休教职工人员为工作对象,探索人生回顾疗法对他们的帮助。
        二、理论基础
        (一)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段论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段论,将自我意识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学龄初期、学龄期、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期、成熟期。每个时期都有相对应需要解决的矛盾和应该培养的品质,如果没有完成相应的任务,就会对个人的人格发展产生影响。
        (二)社会网络理论
        社会网络观是一种对社会结构的观点和分析方法。在社会网络分析的两个领域里,20世纪7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网络结构观认为,在个人生活中,社会网络是一个真实存在,对获取信息和传递情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协助个人发展或维持社会支持网络,以提升其因生活压力事件的资源,而资源又可区分为个人资源与社会资源,个人资源指自我拥有的资源以及具备的能力,社会资源指个人在社会网络中的广度与能够获得支持的程度。网络结构理论主要包括有强连带优势理论、弱连带优势理论以及结构洞理论,因此每个人都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社会行动的,人的社会关系和个体的社会网络也是一种结构制约。因此把握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有利于社会工作者工作的进行和发展,更好的了解案主的背景并且进行社工介入。
        (三)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强调“淡化问题,关注优势”。优势视角在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时强调将他们的优点包括进来,发掘和运用服务对象的优点和自身资源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优势视角寻求识别、利用、建立和强化个体已有的优点和能力,它强调人的能力、价值、兴趣、资源、成就和抱负在满足自己需要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优势视角是以优势为核心,社会工作者在对服务对象进行帮助时强调将关注点聚焦在案主的优势上,尽可能的发挥服务对象自身的能力和优势,并利用服务对象的这些优势来进行自我的帮助和发展。
        三、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方法
        1.深度访谈法
          深度访谈法是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个人的访谈,通过服务对象与社工的自由交谈,对所要研究的主题进行深度探讨。该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充分挖掘案主信息以及深入探讨研究主题,使案主具有充分的机会表达自己,揭示个体态度、信念和感情。对于探索性研究来讲,深度访谈法能够充分满足该研究的需求。
        2.文献研究法
         首先,文献法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对研究者来说是一种能够了解国际国内社会动态的方法,使研究者的研究视角具有一定前瞻性。其次,文献法是一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研究,可以对文献进行深度分析,明确国内对于该研究方向的研究成果,对以往研究成果进行整理,进而为本次研究提供支撑。
        3.社会工作实务方法
           在本次研究所使用的社会工作实务方法中,主要应用叙事疗法。叙事疗法即案主自身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不断回忆自己的过往,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新视角下的重新梳理和总结,由此增强案主的个人价值感与信念感。同时,对于研究者来讲,倾听案主、伴随着案主回顾人生也是一种提高自身的方式,通过了解他人的一生经历,可以吸取来自前行者的经验教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认知。有学者认为,治疗的问题源于生活中,用叙说又回归生活中进行,开启人生故事的新空间。并且叙事疗法短程实用。叙事疗法在老年社会工作实务方法中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研究方法,在促进案主和社工共同成长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老年人在社会撤离以及社会角色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社会对于不同个体本身就有一种角色期待,在这种角色期待中,老年人逐渐被贴上一种社会标签。正面的标签可以帮助老人建立良好的晚年自我认知和自我总结,但负面的标签则会老年人产生自我效能感低下、低自尊、无价值的负面自我认知。而叙事疗法可以通过社工协助下的自我积极表达,帮助老年人提升自尊感与自我效能感,协助老年人更全面的认识与发展自己。叙事疗法在老年社会化的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本研究的主要参与者是代表党员一生和革命一生的高级知识分子。
         (二)研究工具
        首先,本次研究通过深度访谈法和叙事疗法获得录音资料,通过对录音资料的整理形成对案主一生经历的梳理,进而获得补充该研究主题的第一手原始材料,并将该原始材料进行整理分析,获得最主要的案主个人发展历程。其次,通过文献法获得以往研究的研究成果,并通过梳理整个研究的发展过程,获得本次研究的研究立论。最后将该研究进行个案的外推,利用个案外推的方法,将该研究运用至不同的老年群体,进而促进国家社会精神养老发展。
        (三)研究过程
        在项目开展初期,指导老师对我们进行老年社会工作的短期培训使我们对于老年群体有了大致的了解,大致了解了老年群体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一些关于老年群体的理论,包括撤退理论、老年社会化等等。之后我们与学校离退休处合作最终通过官方正式的渠道得以进入实地并且与案主进行接触,我们总共与案主进行了两次交谈,每次大约两个小时。在与案主的交谈过程中,我们发现,高知老人在从工作岗位退到生活领域之后,脑海中记忆最清晰的仍然是个人曾经最辉煌的工作或者学习经历。所以当退到了生活领域,退休老人依然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与退休生活形成了现实矛盾。
        项目中期我们与案主一同去往案主的家里,通过交谈我们发现,案主自己即使在老年生活中的效能感普遍低下的群体中,依然热爱生活,通过不一样的方式实现自身价值,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老人说自己会包包子,做面条这样的字眼,从这些角度我们也可以发现,老年社会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每一个老年人都需要在不同的领域发现自己的兴趣,为老年生活提供更多的乐趣与热情,从而提升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以及促进老年社会化。
        项目结束时期,我们通过对案主的访谈资料进行整理汇编,制作成了人生回忆录,将此回忆录赠送给老人,从而提高案主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更是一本宝贵的人生经历与生命历程回望,在满足老年人心理需求、促进精神发展的同时,也丰富了我国党史的资料,案主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党员的一生,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党的发展。
        四、需求评估
        (一)个体需求
        在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会感到不适应,仍然希望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从工作岗位撤离到生活岗位,对老年人来讲有一种难以适应的社会脱离感,在自尊水平上呈现出低自尊的态势,不利于老年人心理精神健康的发展。同时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对于老年人生理健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学者指出老年人需求是复杂的、动态的,而非单一的、静止的,我们在理解老年人需求的过程中要尊重老年人的价值,既要有效地满足现实需求,又要关注潜在需求,建立和完善所谓“三全”(全人群、全领域、全过程)养老服务机制。在老年社会化的过程中,老年人需要重新去进行角色认同以及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变,尤其是对于高校离退休教师来讲,社会脱离感更加明显。
        (二)学校需求
对于学校来讲,高校离退休教师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陪伴老年人精神养老的过程中,通过老年人精神与经历的传播可以有效促进学校精神氛围培养,与老年人的交谈不仅可以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并且使自身价值得到肯定而且可以促进精神文化在学校范围内的传播,分享老年人丰富的人生经历,并且通过本次研究可以获得老年人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进而丰富学校的校史与促进学校的发展,更好的缓解高校养老压力,更加关注精神养老,从满足物质需求到满足精神需求。
        (三)社会方面
        在社会中,随着社会流动、社会变迁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空巢老人与独居老人的数量明显上升,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是数不胜数。独居老人在家中去世数月无人发现的新闻更是随处可见。在社会养老方面,我们关注的应该是不同老年群体不同的社会需求。在满足社会物质养老的同时,更加关注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帮助老年人提升自我价值以及发展老年人的高自尊水平是一个迫切需要完成的社会养老转型。老年人口人力资源开发组织支持力度不够。由于历史、文化、机制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与制约,目前我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如何把沉重的老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已经成为新发展阶段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命题。本研究通过对高校离退休老年人的精神健康的关注,进而扩展视野,将其推广至不同的老年群体,目的旨在促进社会精神养老,更加关注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通过赋权与增能实现老年人的个人发展。
        五、实务分析
        高校离退休教师均处于人格发展八阶段的成熟期,这一阶段的任务为自我调整。从生理上来讲,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感官意识模糊,无论如何必然要面临死亡,而有效预防慢性病并改善其预后,提高老年人的经济支持水平及疾病知识认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老年人生理健康的损害,然而意识对人体生理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因此积极关注老年人生理健康状况,有利于促进其身体健康。在与世界告别的过程中,老人不由自主的会回顾过去,某些老人怀着充实的感情回味人生并以超然的态度面临死亡,但是有的老人在这一阶段呈现出消极的状态出现情绪上的障碍,形成不健全的人格。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极大可能的帮助老人圆满的完成成熟期的任务。
        按照职业和人生经历来划分案主的一生主要有四个时期分别为当兵时期、学生时期、教师时期、退休时期。在这四个时期中案主最多谈论的是当兵时期、最少谈论的是退休时期。案主在学龄期晚期和青春期早期在部队内生活受部队环境影响大。该阶段是建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成年后的某些行为往往取决于此阶段所接受的教育,在访谈中案主不止一次聊到,该阶段对于自己日后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数理化和主要课程学了,(和别人比)还有差异,那开始就是跟不上。但是呢,因为我从小受影响,受社会影响。你说人这经历(人生经历)是起作用,因为我这一开始就当兵接触到的人遇到的事都是革命气氛比较浓厚,都积极向上努力的气氛比较浓厚。(和别人有差距,学不会怎么办呢)那没办法,那怎么办呢,不求天,不求地。先求自己,就一个乐观主义精神。”
        得益于案主早年在部队内受到的影响,在人生的低谷困难时期,案主并未自暴自弃而是选择积极乐观的精神,与困难抗争到底。
        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环境的排挤和压迫而产生的,并非是自身有缺陷,而是由于长期缺乏参与机会所导致。对于退休老人而言,无论工作时期的地位成就多么高,在退休之后对社会的贡献都将会大大减弱,从而处于一种弱势地位并极有可能对自己产生怀疑、自我负面评价。在外在环境互动减弱的情况下,自我怀疑和自我负面评价会加深。
        表现在实践中则为社工在和案主交流案主人生经历中的辉煌事件时,案主往往很有兴趣,善谈者滔滔不绝,不善言谈者也往往谈论一二。这足以看出案主人生经历辉煌程度和社工谈论的必要性。摆脱自我负面评价和案主无力感从本质上来讲,应增强案主和外在环境的互动,加强案主个人信心,进行良好的引导。
        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相信人们天生具有一种能力,即通过利用他们自身的自然资源来改变自身的能力。在本次访谈活动中双方充分贯彻落实了优势视角的理论。提高案主的抗逆力,以积极健康的态度面临退休生活和晚年生活。
        助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合作的,绝非一个人凌驾于另一个人之上,在社工对案主进行帮助的同时,案主的人生经历也对社工产生了影响。社工的服务在本质上是预防而非后期干预矫正。相信所有人都有着优势,每一个人都有其内在学习成长和改变的能力。在活动结束前夕,案主为社工的到来而感到高兴,化解心中抑郁情结,正视退休生活。社工也因了解到一个真实存在的、具有历史感的人生经历而感到震撼,在人生经验和生活中颇有收益。
        六、研究评估
        (一)研究结果评估
        1.老龄健康:积极预防大于问题补救
        在老年社会工作中,对于老年知识分子群体的需求分析和社工介入方面,无论是理论研究抑或是实务领域现有资料依然相对匮乏。本次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老年社会工作中关于老年知识分子群体的需求和对高校离退休老年群体进行社工介入的体系,在实践上完善了叙事疗法和人生回顾疗法对高校离退休教师群体的帮助方式与方法。当然,由于资料文献的缺乏、群体的特殊性和社会工作者人生阅历不足等原因,在实践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引导性较弱,对于高校离退休教师的帮助更多的是一种预防而非是补救,故案主的变化在日常观察中并不明显。
        2.双向受益:重拾个体价值与党的精神传承
        在社工介入过程的前后有效的提高案主的晚年自我价值感,减少从职业生涯转化到退休生活所产生的落差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案主老年生活的幸福感。另外,在案主进行人生梳理的同时,不仅重新认识了自己、缓解落差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案主陷入对自我的否定与绝望,而且在与案主的持续沟通交流过程中,案主作为一名老党员的为国付出、守护家园的革命精神,爱岗敬业、恪守本分、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使社工了解到不同年代的风采,不仅在一次次沟通互动中收获了精神的洗礼,更让家国文化、党的精神在老年与青年一代实现了传承。使得新时期的年轻人更加懂得家国情怀的真实内涵,更加懂得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一次双向受益。
        (二)研究过程评估
        1.项目化思维开展服务工作
        在前期准备中专业老师在人生回忆、叙事疗法等专业知识与方法方面对小组成员进行前期讲解培训。这保证了理论知识的充足和在实践上的科学和计划性,保证社会工作中的专业性,预防因理论的缺失而导致的实践偏离原本研究方向以及理论无法支撑事实等情况的发生。
        2.多方链接资源,助推工作进展
        链接资源,与离退休处进行合作,初步确定服务对象与目标。避免出现缺少服务对象的情况。与离退休处的合作也为小组后期的访谈工作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增加与服务对象的联系,减轻服务对象戒心,利于后期工作的开展。
        3.社工专业方法介入,历史记录与老年服务齐头并进
        由于前期的准备充分,在正式进行约访时过程较为顺利。在访谈过程中社工与案主一同回顾案主的人生经历。主要运用人生回顾疗法和叙事疗法,去掉了传统上把人当做问题的治疗观枷锁,使得访谈氛围轻松和谐。社工与案主属于学生与老师、孩子与老人的关系,使得案主自然的对社工有亲切感,且对社工有倾诉和讲解的欲望。
        七、研究结论与建议
        由于高校离退休教师群体知识文化水平较高,因此在晚年生活中对于精神富足的需求较多,大多数高龄高知老人在离开工作岗位回归到家庭生活中去都会产生心理不平衡的问题,从而导致一些老年精神问题。高校离退休群体具有多样多样性的需求,其中包括精神需求、心理需求以及生活交往需求等等,而预防性工作远大于问题出现后的补救工作,而家庭支持、社区支持、政府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的促进效应同时存在互补性和互替性,因此充分重视高知老人的晚年生活需求,对于高校来讲有利于助力高校离退休改革,使离退休教职工充分感受到自身价值,不断提升自我效能感。
        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特殊性既可以满足高校离退休教师群体较为苛刻的倾诉条件,即高校离退休教师知识文化水平较高对于倾诉者有一定的硬性要求,又可以解决高校离退休教师不方便对周围人倾诉的现实困境。即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和周围人固有的认知使得高校离退休教师有倾诉的需求,但由于心理、社会等原因高校教师自身极少主动向周围人倾诉。即高校离退休教师在主观意愿上较排斥倾诉等缓解压力。
        由于此类群体的社会地位与收入并非完全正相关,且由于人们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固有认知,从社会客观意义上导致了社会上对于高校离退休老年群体的心理、生活需求并未加以重视且无法进行满足。
        社会工作者在对高校退休教师这一特殊群体进行访谈的过程中,除了帮助老人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回顾提升生活幸福感外,高校离退休教师以其独特的工作经验和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使得相对而言较为年轻的社工传承文化、传承老教师的宝贵经验。在老教师的一生中有着诸多宝贵的经验,但由于社会环境的快节奏以及被忽略的特性,较多的经验和文化逐渐流失。社工此行对双方来讲是一次双面的收获。
        随着老年人口的比例上升社会养老事业增多,在社会养老事业中大多体现为物质养老,极少出现精神养老。过于重视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忽略其精神生活。除生活极度贫困无法维持生存的老人外,对其他老人而言,生理上的不便和感官上的退化使得老人对物质的要求降低,增加对精神上的需求。从成本效益来讲精神养老持续效果长远、成本较低,助推精神养老,从而为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温稀丹. 积极老龄化视阈下高校退休教师社会参与研究[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5):21.
[2]周爱华,廖绪.叙事疗法在老年社会工作的应用——以香港慢性病患老年人为例[J].社会工作,2019(03):41-52+110.
[3]代辰欣. 人生回顾对高龄高知老人精神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4]魏源.后现代短程心理治疗新模式:叙事疗法的特点及其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14):129-131.
[5]马彩.叙事疗法在老年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中的应用[J].社会与公益,2020,11(08):76-77.
[6]李曼玉. 人生回顾疗法介入高校退休教师自我价值感提升的个案工作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7]韩永清.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在高校离退休教职工管理工作的实践[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9):236.
[8]刘金凤,洪邦辉.贵阳市离退休教职工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9):4220-4223.
        
        本文为2020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P)项目(项目编号:2020212)"洛阳涧西区工业移民口述史抢救性搜集与整理"阶段性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