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0000
摘要:战略是引领行动、实现目标的科学指南,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发展远景、前进方向和前途命运。没有战略思维的国家领导者,必将无法带领这个国家走向兴荣繁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战略思维和战略构想,从内容表现和哲学内蕴两个方面即可展现其战略思维的独特性、创新性等一系列时代特征,这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其精深的内在价值。
关键字:新时代;战略思维;创新性;哲学内蕴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manifestation and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 of strategic thinking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Suchao;School of Marxism,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Abstract: Strategy is a scientific guide to lead actions and achieve goals. It i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vision, forward direction and future destiny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A national leader without strategic thinking is bound to fail to lead the country to prosperity. Xi Jinping Though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contains rich strategic thinking and strategic conception.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content expression and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 we can show a series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such as the uniqueness and innovation of its strategic thinking, which is conducive to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its profound intrinsic value.
Key words: New era; Strategic thinking; innovative;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
战略思维是一个古已有之的概念,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五事七计”的思想就是战略的方法论,而习总书记2014年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0.]]。由此可见,战略思维从古至今一直被摆在重要的地位,战略思维衍生出战略决策和行动,对顺利圆满的达到战略目标至关重要。着眼当下,丰富卓越的战略思维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始终,并助力着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战略思维的具体表现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世界与中国的变化发生在每时每刻,只有在理论上与时俱进,不断认识和总结发展规律,努力推进理论、制度等各方面的创新,这样才能应对纷繁复杂的风险与挑战,这也是战略思维的明确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战略思维蕴含着独特性、时代性、创新性、全局性和前瞻性,这样可以使我们科学预判形势、全面应对发展过程中的宏观变化和细枝末节,进而引领国家走向繁荣之路。具体而言,战略思维具体体现在战略研判、战略方位、战略目标、战略布局四个方面:
1.1、战略研判,即科学预判国内外发展的形势
首先,我们所处的当今时代是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时代,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网络信息化,致使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正在慢慢孕育壮大,虽然中国的崛起对世界形势产生了不可磨灭的稳定作用,但是世界全局并非风平浪静,恐怖主义、贸易争端、非传统安全威胁,以及西方西化反华势力的强大,都对我国的和平发展与复兴之路带来巨大的阻碍。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习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强化战略思维,以我为主,放眼世界,并指出:“认清国家安全形势,维护国家安全……,不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自信、战略耐心,坚持以全球思维谋篇布局”[[[]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6.]]。其次,改革开放40年来的开拓进取,奋力拼搏,经济的强盛、社会的繁荣,致使我国社会面貌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并没有随着国家的发展而改变,它还需要跨越很长的时间才能改变。我们工作中的不足与遇到的困难险阻依然不少,比如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凸显、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生态环保形势严峻等。面对这些亟需解决的国内稳定与发展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呼吁全党要“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2.]]。我党在分析局势时没有盲目乐观和自信,也没有消极悲观和自馁,没有回任何国内改革和发展遇到的不足或者弊端,更没有逃避国际社会带给我们的任何麻烦和挑战,而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用事实说话,从国外和国内两个角度,科学地、真实地、客观地进行战略研判,使我们的理念、方针、政策具有前瞻性,为进一步创新战略部署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引领。
1.2、战略方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战略方位何以为“新时代”?新时代不是一个孤立虚空的概念,而是一个具有创新性的多元范畴。相对于国家而言,这是一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时代。红色革命历史已经证明,只有信任中国共产党,坚持其领导地位,才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漫漫征程中取得辉煌战绩。国家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已然全面铺开,我们相信在新的时代,我党能够带领全体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将告诫;相对于民族而言,这是一个实现复兴中华民族的中国梦的新时代。自近代以来,中国大地一直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实现民族复兴是近百年来有识之士的夙愿,他们在尝试中失败,在失败中抗争。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民族复兴的曙光得以显现。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2.]]。因此,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的引领,民族复兴的大业才会如日升月恒般充满希望,追求民族复兴的愿景才会胜利在望。相对于人民而言,这是一个全体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新时代。人的问题始终都是政党和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坚持“人民中心论”,为人民谋幸福谋福祉是新时代的价值取向和追求。习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N].人民日报.2016-7-2.]]。十八大以来,包括扶贫脱贫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落实,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也有增无减,真正做到了人民利益至高无上,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相对于世界而言,这是一个我国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推动全人类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范围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寻求更好更优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案,从当下的我国的具体实践来看,“一带一路”的发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创议、大国外交的开展,极大地带动了全球经济的繁荣,同时也推动了新型国际关系的建立及世界局势和谐稳定的发展。中国的思路与方案是合作共赢的,是开放普惠的,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长远战略发展带去了福音。
1.3、战略目标,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战略目标是战略思维的重要体现,它是基于国家发展状况的客观现实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之上的创新。
新时代的新的战略目标,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全体国民无法回避、必须面对的艰巨任务。新的战略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明确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时间安排——2035年,这充分彰显了我党对我国当下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的信心和决心。其次,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可以看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论述取代了原先的“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旧论断。那么,基本实现现代化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又是怎么样的?通过分析比较,不难发现,前者是战略目标的前期阶段,强调的是微观领域(比如政治、经济、生态等方面治理和发展的水平较高),后者则是战略目标的后期,强调的是宏观结果(比如国际话语权和综合国力大大提升)。再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的前置程序,是实现目标的第一道关卡。这一环节就是着眼于新的基本矛盾,弥补我国社会发展中的短板带来的缺陷、巩固发展薄弱之处。最后,战略目标的内容之间彼此相互联系、互为前提。四类小目标与整体战略目标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总与分的关系。而且,四类小目标代表着不同阶段的任务部署,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这个战略目标也是中华儿女孜孜不倦的毕生追求,正如习总书记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所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6.]]。我们期盼祖国强大,民族强盛,全体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和平、稳定、富足、幸福的环境中。当然,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任务不是轻易可以完成的,任重而道远,因此,习总书记告诫道:“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EB/OL].新华网,http://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战略目标不能是纸上谈兵,必须把理论付诸于实践,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去完成,否则战略目标只是空谈,毫无制定的意义。
1.4、战略布局,即“四个全面”
十八大以来,我党始终强化战略性思维,实事求是,不断积累和总结治国理政实践经验,首次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是一个有机联系、相互支撑的整体,不能把其中一个“全面”与其他“全面”对立起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总体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措施,全面依法治国是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四者必须协调推进,才能发挥战略布局的效用与价值。此外党和国家根据战略布局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一带一路”外交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一系列战略部署。这都是战略思维的具体应用和丰富展现,“四个全面”涵盖着对国家战略发展的整体与局部的把握,助力于我们开展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全国各族人民在复兴中华民族伟大的大道上奋勇前进,必须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有所作为,走好新时代的跌宕长征路。战略布局是战略目标的实现形式,是对发展中的各个模块的规划与整合,科学合理的战略布局会带来持续、稳定的益处,会极大地促进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着眼中国,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三大历史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战略思维和战略布局,但创新与发展的理念是永恒不变的,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没有不断创新的战略思维就没有国家的永续昌盛。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战略思维的哲学内蕴
《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曾说:“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7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其战略思维正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局势、深刻分析当下基本国情的基础上产生的,做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唯物主义辩证法坚持。
2.1、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的创造性运用
从上述战略研判上可以看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总结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创新性的论断正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矛盾分析法的结果。相比较于之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旧提法,新时代主要矛盾的战略研判体现了与时俱进,思维创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全新的历史阶段和崭新的时代,人民群众的需要已经不局限于物质文化方面,而是呈现多元化的特征,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过去“物质文化需要”被现在“美好生活需要”直接代替,这体现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需要的种类和层次的变化,以及对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的重视。因此,必须审时度势,强化战略思维的发展性,及时根据国情的显著变化和主要矛盾的深刻转变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当前,党和国家为了实现上述提及的战略目标,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在战略决策上着力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2、马克思主义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具体运用
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属于“认识”范畴,它不是凭空想象的,也不是胡编乱造的,它是我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数十年的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是一种科学的理论认识。其蕴含的战略思维充分体现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从中国发展不同阶段的战略布局来看,从建国初期的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两步走思想”到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制定的“三步走目标”,再到新时代十九大的“两个阶段”的划分,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都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这三个不同阶段中,我党勤于总结经验,认识客观规律,推动战略思维创新发展的结果。由这是从实践到理论,再从新的实践再到新的理论不断循环的过程,实践的发展促进思维的创新,思维的创新催生理论的丰富。如今,“两个阶段”的提出,正是从新的历史时期下客观实践的发展中得出的创造性思维结果。
2.3、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点的深入运用
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以及社会发展变革的力量源泉都来自广大人民群众。习近平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地承继了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的观点和理念,把人民群众摆在重要的位置。纵观战略研判、战略方位、战略目标和战略布局,“人民”始终贯穿其中。十八大以来,我党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及幸福感,作为一切战略决策的依据和归属。据统计,十九大报告全文共出现“人民”一词203次,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的重视程度显而易见。从报告的具体内容中也能进一步了解人民地位的重要性,如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强调在利用党的纪律解决对党执政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时,这些问题也必须是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在民主政治方面,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最核心的思想在于维护和保障人民根本利益,是要求全体人民参与,体现人民意愿的广泛的、真实的民主;在民生建设方面,强调在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过程中,一定要以人民最关心的、与他们直接现实的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为抓手,比如国家财政向医疗、社保、教育等方面加大了倾斜力度。另外,十九大报告中,直接提出了“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三条涉及人民群众的基本方略。以上种种充分显示出我党在战略思维上对人民群众地位的极大肯定,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在21世纪的当代中国的具体的、现实的应用。
3、结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战略思维丰富且深刻,主要体现在战略方位、战略研判、战略目标、战略布局等各个方面,新的战略研判使党和国家对世界发展局势和中国发展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新的战略方位明确了中国当下所处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新的战略目标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初心与使命,新的战略布局具有鲜明的全局性,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实践。战略思维不是一尘不变的,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站在时代前沿观察思考问题,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到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来谋划……,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 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8月20日)[N].人民日报,2014-8-21.
作者简介
姓名:苏超,性别:男,出生年月:1990.05.22
职务: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兼任学院辅导员(曾在安徽某基层公检法单位从事过四年的公务员工作)
发表论文及出版著作数量:无。但本人协助本院全林教授参与编写并刚刚完成《新时代高校党建理论与实践研究》与《新时代基层党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两本书籍,且目前正在进行“党建引领团建”和“大数据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机制研究”两项课题。
]]因而,必须立足实际,放眼全球,提高战略思维的敏锐力,统筹战略研判、战略方位、战略目标、战略布局四大方面,发挥战略思维的实际效用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那么,我党和全体人民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任务必将在新的世纪征程上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