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茂平
乐山市金源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乐山 614700
关键词:适合、稳定。
纺纱是一个系统很强的工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既不能因循守旧,也不能照搬照抄、简单地复制,要兼顾全局,选择适合企业自身条件的工艺配置,确保“稳定、优质、高产、低耗”,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一、工艺配置的原则
1、先进性:推广应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改进传统工艺、选择性使用“高效工艺”,确保工艺配置处于同行业先进水平,达到生产高性价比产品为目标。
2、适用性:工艺无对错,适应企业职工素质、设备状态、原料性能、环境条件、品种结构等具体条件最重要。
3、可靠性:工艺配置留有余地,不选“临界工艺参数”,把保证生产稳定放在第一位。选配新设备、新器材、新材料的时候,主要考虑技术的成熟性和稳定性,不能片面追求先进性,重点考察同行业的使用效果。
4、安全性: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保证所有工艺配置都不出安全质量事故,特别是清花、梳棉工序,“紧隔距、强分梳”的前提条件是设备状态有保证。
5、质量控制的重点是纱疵、不是条干:偶发性纱疵对布面的危害更大,也是客户重点关注的项目。一般的条干对布面的危害较小,质量要求不高的客户对条干的关注度更小。
二、工艺配置
(一)、清棉工艺配置
1、认为减少对纤维的损伤比提高棉束的开松度更重要。
2、用梳针滚筒代替豪猪打手,选择最低档滚筒速度。
3、 保证棉流在管道中运行稳定、均匀。减少管道长度和90度弯头、除尘系统的负压偏大掌握。
4、 强调气流对打手表面纤维的转移作用,减少打手返花而产生棉结和束丝。增大打手出棉口的补风量、增大打手与尘棒的出口隔距。
5、保证各单机的运转效率90%以上,提高开松、均匀、除杂效率。
6、传统清花流程改小清梳联已成行业趋势。
(二)、梳棉工艺配置
1、棉结和短绒是一对矛盾。梳理隔距小、速度高时生条棉结少,但短绒多,牵伸过程中短绒集聚,短绒高的生条成纱棉结高。在梳理过程中做到对纤维实施恰当的分梳和转移,尽可能减少纤维损伤。
2、保证“四锋一正”。做到锡林、道夫、盖板、刺辊针布锋利,给棉罗拉~给棉板、给棉罗拉~刺辊、刺辊~锡林、锡林~道夫、锡林~盖板等各处隔距准确。
3、使用先进的“四配套”针布。传统梳棉机生产速度低、使用仿格拉夫针布就能满足质量要求,清梳联梳棉机生产速度高、应该使用进口格拉夫针布。
4、强调转移。配置较低的刺辊速度、较大的锡林~刺辊之间的速比、杜绝刺辊返花。将给棉罗拉~ 刺辊的隔距由9英丝放大到20英丝左右。将盖板隔距放大到:纺棉7、9、8、8、9,纺化纤12、10、11、11、12。提高针布的表面光洁度,实施恰当的分梳、降低分梳的作用力,以达到减少纤维损伤的目的。
5、主张采用“重定量、低速度”工艺配置,降低生活难度、减少过渡梳理。
(三)、并条工艺配置
1、使用 “顺牵伸”工艺配置。 为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减少弯钩纤维,头并6~8根并合、总牵伸倍数8倍左右、后区牵伸用最大一档;二并7~8根并合、总牵伸倍数9倍左右、后区牵伸用最小一档。
2、主张采用偏大的罗拉握持距,有利于稳定生产、降低纱疵,纺棉用44mm×47mm、纺化纤用50mm×53mm。
3、棉条的横向排列要紧密,棉条之间不要有缝隙,以提高纤维间的相互摩擦作用力。
4、偏小配置喇叭口直径,在确保喇叭口不严重发热的条件下,尽可能使用较小直径的喇叭口,对降低成纱纱疵有明显效果。
(四)、粗纱工艺配置
1、采用“小牵伸、较重定量”工艺配置。
粗纱小牵伸既可以有效保持良好的纤维结构,又有利于提高粗纱定量,降低生产成本。
2、粗纱主牵伸倍数一般控制7倍左右,过小的牵伸比下会产生牵伸不良,不应高于10倍,过高的牵伸倍数,会产生较高的牵伸波,条干CV值较差,影响布面质量、尤其针织布面质量,后区牵伸1.2倍左右。
3、采用偏大的罗拉握持距,粗纱的牵伸效率必须大于98%,牵伸效率越低,实际的意外牵伸也会越大,伸长率也会越大;粗纱的伸长率越大,细纱容易吐硬头。推荐粗纱罗拉握持距:纯棉36×53×63、化纤和混纺36×59×63。若牵伸效率低于98%,可适当增大主牵伸区握持距。
4、粗纱定量:牵伸倍数≈纱线支数×1.2左右、比传统工艺略大、比高效工艺略小,主要是细纱的牵伸能力有限。
5、粗纱捻系数:兼顾粗纱机生产正常、细纱机不吐粗、不产生意外伸长的情况下配置粗纱捻系数。细纱总牵伸倍数大、粗纱捻系数略低。捻度低于22个/10厘米时,粗纱的巴管纱明显增加。
6、推广使用高效假捻器,提高粗纱卷绕密度、减少意外伸长。
(五)、细纱工艺配置
1、粗纱定量偏重掌握:重定量粗纱的断裂强度比普通粗纱高,从粗纱管上退绕顺利、意外伸长比普通粗纱小,有利于控制长片段内外不匀。重定量粗纱有利于后钳口的握持,后皮辊的压力基本集中在纱条上,加上在简单罗拉直线牵伸的后区,后罗拉与粗纱须条之间的滑移量小,可以明显降低后皮辊的压力。
2、采用45mm×65mm的罗拉握持距:用较大的握持距,可减少对原料、设备、气候稳定性的依赖,提高生产和质量的稳定性。大后区握持距有利于捻回的再分配,使后牵伸区纤维相对的滑移减少,降低了后区牵伸波的高度,对布面质量有利。通过调整粗纱捻系数来满足细纱机的牵伸能力,适应不同品种需要。
3、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可以平衡前区牵伸力、有利于须条捻度的重分布、改善须条的粗细不匀。
4、选用比《棉纺手册》推荐的较小的细纱捻系数,喷气织机用纱的捻系数比小剑杆织机高5%左右掌握。
5、较低的锭子速度:低速可减小对原料、器材、温湿度、操作技术的依赖,特别是对钢领钢丝圈的依赖,有利于稳定生产生活。
6、推广使用微处理软胶管、锥面钢领、复合锭带等新型器材,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自动络筒工艺配置
1、张力偏大掌握:整经机和喷气织机的速度已经大于600米/分,张力大一点有利于退绕顺畅。
2、车速=设计车速×0.7左右,机械效率比生产效率高1~3%的车速,是合理的车速。
3、较松的清纱器门限:主张不切除比接头危害更小的疵点,只切除客户有要求、对布面有危害的疵点。电容式电子清纱器受车间湿度影响大,要注意日常调节。一般湿度大、松一点,湿度小、紧一点;细支纱、松一点,粗支纱、紧一点。
(七)、并纱工艺配置
1、并纱机速度偏小掌握:低速度对减少纽结纱、多股纱、回丝附入、生产断头有明显效果,高支纱尤其突出。
2、并纱张力偏大掌握:有利于单纱张力均匀,减少“辫子纱”。
(八)、倍捻工艺配置
1、倍捻车速因设备不同,差异较大,根据生产断头的情况配置锭子速度,我们的锭子速度设定在7000~8000转/分。
2、张力偏大掌握,有利于高速喷气织机的顺利退绕。
3、倍捻捻系数=单纱捻系数×1.12,我们掌握在1.05左右,股线质量得到客户认可。
三、工艺配置效果
1、生产生活稳定,生产效率细纱90%以上、自动络筒88%左右。
2、纱的质量得到客户认可,800转/分喷气织机的生产效率90%以上。
3、成纱质量指标稳定在Uster公报50%水平内。
4、电子清纱器的切疵数30次/10万米左右,处于省内行业先进水平。
主要参考资料:
《棉纺手册》、《棉纺重定量高效工艺纺纱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