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设施与深水养殖平台工程发展分析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2月5期   作者:王铁军
[导读] 设施与装备是我国发展环境友好型养殖业的重要保障。
        王铁军
        蒙城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摘要:设施与装备是我国发展环境友好型养殖业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始终坚持将生态摆在第一位,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转变粗放型养殖生产方式,大力开展设施装备技术研究,提高我国装备技术水平,以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基于此,重点介绍我国水产养殖装备设施在目前阶段的发展情况,阐述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推荐相应的应用技术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水产养殖设施;深水养殖平台;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业中,设施和装备至关重要。我国的水产养殖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我国强调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使我国水产养殖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粗放型的水产养殖,存在水土资源利用率底下和排放方面。因此,重点研究一系列的装备和设施问题,以更好地保障绿色水产养殖。
1 我国水产行业中养殖装备的应用状况
1.1 池塘养殖设施装备
        我国渔业产生价值的主要方式是池塘养殖。养殖池塘在我国各省几乎随处可见,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对于我国水产养殖中的池塘养殖设施,主要是“鱼池+进排水沟渠”模式。这种模式的设施系统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可以按照预先的设定实现定时、定量投喂。但是,有些问题对池塘养殖形式伤害较大,如水质问题和水量的资源成本。
1.2 工厂化养殖设施装备
        换水型工厂养殖形式在初级状态下采用流水型梯级池,是我国目前工厂化养殖的主要形式,养殖密度较大,产量大。高级阶段后,往往采用循环水工厂。如果将循环水工厂与土地养殖下的土地环境相比,换水形式的工厂基本没有能力处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富营养物质,一旦这些富营养水排到自然水域,将造成严重的水域污染。
1.3 网箱与筏架养殖设施装备
        普通网箱在我国被普遍称为鱼排,主要应用在深海水域和内陆海湾。深水网箱一般将水质良好的深处水域作为对象。网箱养殖具有较大的养殖规模,尽管它的养殖产量在总体产量中占比较少,但是它的总产量却占到海水养殖鱼类的38%。网箱养殖的排放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直接,内陆湖泊的数量有限,网箱又将这些水域作为主要养殖对象,因此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2 发展水产养殖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水产养殖产业现实生产力水平问题
        要发展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需要做好如下工作:重新构建减排设施,运用更加系统的方式节水,注意投入更多设备及高昂运行成本的关系。可见,我国的水产养殖实际上处于一种较低级的水平。与其他农产品相比,水产养殖的产品一直处于生产效益低下的地位。这种恶性循环导致水产养殖无法承受技术变更和方式改革带来的成本压力。国家在修订和出台相关政策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产业的承受能力和推行适当的生产模式,同时在宏观上与适当的扶持政策相配合,才可以有效推行。
2.2 养殖水产品供给市场价值同化问题
        环境友好型养殖生产方式为养殖环境的可控、实现健康养殖创造了有力条件,可以保证水产养殖生产的产品质量。如果可以实现消费者期望的优质优价,那么可以将获得的生产效益用于更好的装备系统投入和运行带来的额外成本。但是,我国的水产品市场在同一种品种上差异化程度非常小,对于生长在不同水质条件下的水产产品,消费者很难分辨出优劣,导致优质产品很难得到优质系统条件带来的回报。因此,必须重视我国水产品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将信息化装备引入水产养殖,构建严格的监管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实现优质优价,促进友好型养殖生产方式的实现。


2.3 社会资源环境压力难以到位问题
        促进传统生产方式的转变,需要鼓励性政策的扶持,但也需要限制性政策的强力推进。以前,我国水产养殖一直以粗放型生产方式进行劳作,过度依赖周围的自然环境,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后水产养殖发展停滞。现代社会发展提出了生态优先的发展要求,但是一些法律层面的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在水产养殖方面,需要落实限制性政策,并且需采取较先进的监控手段。
2.4 自身科技创新水平发展滞后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一直以增产和增收作为主要发展目标,但是发展农业科技才是提高农业水平的关键。在西方先进国家,尤其是美国,农业非常发达,实现了集约化的农业管理和发展。利用各种农业科技产品,可以帮助农场主完成各种农业工作,如灌溉、施肥以及收割等,基本可一个人管理一个大农场。

3 发展水产养殖工程应用的关键技术
3.1 精准养殖与智能投喂技术
        所谓精准养殖技术,就是要针对不同的水产品种的营养进行特殊化定制,通过一定的养殖模型满足水产种类的需求,优化现有的投喂策略,从生长阶段、环境水温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利用计算机的强大控制运算能力,强化分析运算能力,得出某个时刻需要的投喂量和频率。
3.2 养殖水质精准调控与循环水养殖技术
        提高对养殖水体水质的精准控制水平,是池塘和工厂化养殖系统提高养殖容量、控制运行能耗、实现高效运行的关键。从工业化生产的角度看,养殖水体的水质并非越高越好。过好的水质指标意味着系统的配置过于庞大,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在满足水产动物需要的生存条件下,需要对水质进行更加精准的调控。池塘的养殖系统需要严格监控微生物植物,强化微生物群落,促进光合作用,使用涌浪机等。
3.3 养殖排放物质生态化处理和再利用技术
        水产养殖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排泄物。这些排泄物中富含磷、氮等元素,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真凶。这些富有营养化的排泄物恰好对应缺少这些物质的土壤,因此可对这些排泄物进行生态化处理后用于工业化肥。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生态化处理后的化肥具有多元素、无污染且没有工业化肥副作用等优点。

4 发展水产养殖工程的对策建议
4.1 限制与引导并举,创造水产养殖方式转变外部环境
        要制定法律性措施。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职能,管理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行政性问题,针对水产养殖方面制定相关法规,以此规范水产养殖行业中的一些不规范行为,严格控制水产养殖规模,促进产业实施生产方式的转变。在工业反哺农业的社会大环境下,要适当扶持水产养殖行业,无论是政策还是经费都应该支持,帮助水产养殖行业度过生产转型的困难期。当前,需要落实的限制性政策包括水资源费用的限时全面收取、出台磁疗转化效率的最低标准以及制定水产行业排放标准等。
4.2 重视自然禀赋作用,规划区域性优势生产方式
        对于环境友好型的水产养殖,要充分利用周边有条件的水域,考察水域的区位优势,包括自然和社会区位优势、气候、降水和交通等,如长江中下游和珠江地区。对于养殖区域为湖泊、水库等地区的情况,要进行严格限制,规模不能过度扩张,要科学有效地规划养殖区域。
4.3 加强技术进步与示范,推行传统生产方式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必须走生产方式转变、发展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通过技术创新和高校装备研发,从而形成支撑产业发展的技术体系、生产标准与建造规范,通过集成创新构建经济高效的水产养殖模式。应当将精准养殖、智能投喂等一系列涉及提高水产养殖效率的技术作为研究重点,从基础研究入手,解决生态机制、调控模型等工程学运用的关键性问题,积极推行传统粗放养殖生产方式的转变。
5 结语
        水产养殖与深水养殖平台的发展需要从生产方式、技术、政策以及环境等方面入手,然后分别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落实,经过长期实施后才可以彻底转变水产养殖行业的生产方式,从而不断完善深水养殖平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