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可湿固化牙本质脱敏剂的制备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2月5期   作者:孙珮雯,张英超,胡静
[导读] 本文根据牙本质敏感治疗的临床需求和当前治疗牙本质敏感所用粘结剂的缺陷,
        孙珮雯,张英超,胡静
        潍坊科技学院 山东寿光 262700
        
        摘要:本文根据牙本质敏感治疗的临床需求和当前治疗牙本质敏感所用粘结剂的缺陷,设计了一种新型可湿气固化脱敏剂。通过材料的合成与结构表征、微拉伸力学实验和树脂突长度测定等研究方法筛选出了较优配方,最后通过纳米渗漏实验测试脱敏剂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确定出最佳配方的脱敏剂。
        关键字:牙本质;脱敏剂;制备
        1.前言
2008 年发布的《中国成人牙本质敏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29.7%的20 ~ 60 岁成年人受牙本质敏感困扰,高发年龄组为50 ~ 59 岁,患病率达39.1%,女性高于男性[1]。牙本质敏感是由于釉质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牙本质暴露所致,磨耗、楔状缺损、牙折、龋病、牙周萎缩均可导致牙本质敏感的发生[2-4]。对于牙本质敏感的发病机制,以Br?nnstr?m 的流体动力学说为学者们广泛接受[5,6],即作用于牙本质的外部刺激引起牙本质小管内容物向内或向外的流动,这种异常流动被传递到牙髓,引起牙髓神经纤维的兴奋,产生痛觉。能否长期有效地封闭牙本质小管成为治疗牙本质敏感的关键,这也是牙本质脱敏研究和临床应用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牙本质敏感治疗的临床需求和当前治疗牙本质敏感所用粘结剂的缺陷,设计了一种新型可湿气固化脱敏剂。
        2.实验部分
        2.1材料制备
通过设计配方,将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PUA)、带有羧酸基团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PUAA)和异氰酸酯封端的聚醚三元醇(PPGN)进行预聚,经过数据分析和结构性能表征,获得了理想预聚体材料。
将获得的预聚体用HEMA稀释,通过调整配方,获得了一系列不同配方的粘结剂配方并对每个配方进行了实验表征。
        2.2微拉伸实验以及树脂突长度表征及分析
将新鲜拔除的离体牙刮除表面残余组织,超声震荡器清洗2 次,每次l0 分钟。用自凝塑料将牙根包埋成2 cm×2 cm×0.8 cm的底座块。流水冷却下用慢速锯切去牙冠(咬合面)1/3的釉质,暴露出浅层牙本质,预备出接近临床的统一的牙本质粘结面玷污层。
在粘结前将牙本质表面先酸蚀15 s,再冲洗30 s,洗耳球轻吹数次,但不使牙面完全干燥,并随机分为多组。每组分别涂覆不同配方的新型脱敏剂,并分别用微毛刷涂覆15 s,洗耳球轻吹5 s,光固化 20 s。用商品复合树脂以1 mm为增量堆放 4 层树脂,每层光照 20 s,制备出粘结试件。
柱形树脂-牙本质粘结试件经测量试件粘结界面处的宽度 (B) 和厚度 (H) 并记录,两端用氰丙烯酸酯粘合剂粘于特定夹具上用万能试验机进行微拉伸强度测试,。
断裂处粘结面的实际面积(mm2):S = B × H (精确度 0.01 mm)
万能材料实验机在预载荷 5 N,传感器 500 N,交叉头速度l mm/min、室温 (20±2 oC) 的条件下进行微拉伸测试,记录测力计显示的峰值(N)精确到 0.01 N。在40倍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断面的断裂类型。
计算微拉伸强度:最大微拉伸粘结强度 = 断裂拉力 ÷ 粘接面积,精确度0.01 MPa。
通过数据分析已经获得了最佳配方。
        2.3生物安全性研究
根据GB/T16886.12-2003,采用MTT法检测5组新型脱敏剂配方浸提液对人牙髓细胞的毒性。设置空白对照组、3种商品粘结剂组对照和试验组。

将所有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的脱敏剂(粘结剂)分别涂抹于盖玻片 (18 mm×18 mm) 一面,光照固化,紫外线照射24 h灭菌后置无菌试管中,以浸提液量与试样表面积比为2.5 mL/cm2的比例加入DMEM培养液,置37 oC、50 mL/L CO2培养箱中浸提24 h后开始收集浸提液,依次收集24h、2d 和3d 浸提液作为样本进行检测。每组至少各设5孔,每孔接种1×104/ml的细胞悬液100 μl。置37 oC含5% CO2箱内培养24小时后,弃去原培养基。空白对照加入新鲜细胞培养基,对照组加入商品粘结剂浸提液,试验组加入新型脱敏剂浸提液,置培养箱内孵育24小时。然后每孔加入20μl质量浓度为5 mg/ml的MTT溶液,继续孵育4小时后弃去孔内液体,加入150 μl DMSO,置振荡器振荡2分钟,在酶标仪49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参照GB/T16175规定,计算细胞相对增值率,以此评价细胞毒性。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应无统计学差异(P> 0.05)。实验结果显示,本实验所设计配方生物安全性不低于对照组。
        2.4纳米渗漏研究
收集因正畸拔除的健康、新鲜的双尖牙数颗,净水冲洗后,去除表面牙石等附着物,金刚砂横向片切去除咬合面牙尖及釉质部分,将其制备成Ⅱo磨损,将根尖部浸入热石蜡溶液中,然后取出。冷却封闭根尖部分,咬合面暴露1 mm x 2 mm的牙本质面,其余部分用指甲油覆盖,置于冰箱(4 oC)中贮存备用。
牙齿经随机分组后(每组5个牙齿),用干海绵干燥离体牙咬合面,于牙本质暴露处分别轻涂一层脱敏剂(或粘结剂;5组配方的新型脱敏剂和3款临床商品粘结剂),静置15秒后,再同向轻涂一层,静置15秒后,固化20秒。所有试样经冷热循环10000次(4 oC-60 oC),然后用牙刷以正常刷牙力量刷涂覆粘结剂表面300次。最后,将所有样品浸泡在2 %的亚甲基蓝溶液中。24小时后,取出洗净染料,去除根尖部的石蜡,然后在根管显微镜下垂直于牙体长轴用金刚砂轮车针逐层磨除根尖,当发现磨除面出现蓝色标记后,停止磨除根尖,于蓝色标记点处垂直于颌面劈开牙齿,然后根管显微镜下观察染料渗入的最大垂直距离,用游标卡尺测量染料渗入的最大垂直距离。对比并讨论新型脱敏剂与粘结剂的实验结果,探究产生纳米渗漏的影响因素。
经过老化试验后,染料渗透距离越短,说明该配方的脱敏剂封闭牙本质效果越好。
3.总结
本文以解决临床实际难题为出发点通过调整PUAA中羧基含量,PUA、PUAA、PPGN的相对分子质量及三者的掺杂比例,探索各组分对树脂突长度和粘结强度的影响。通过生物安全性实验和纳米渗漏实验,筛选出最优脱敏剂配方,探索了新型脱敏剂的作用机理。
参考文献:
[1]何松霖,胡德渝,牙本质敏感治疗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2:434-436.
[2]Dowell P, Addy M. Dentine hypersensitivity-a review. Aetiology, symptoms and theories of pain production. J Clin Periodontol 1983;10(4):341-50.
[3] Holland GR, Narhi MN, Addy M, Gangarosa L, Orchardson R. Guidelines for the design and conduct of clinical trials on dentine hypersensitivity. J Clin Periodontol, 1997;24(11):808-13.
[4]West NX. Dentine hypersensitivity: preventive and therapeutic approaches to treatment. Periodontology 2000, 2008;48:31-41.
[6] Brannstrom M. The surface of sensitive dentine. An experimental study using replication. Odontol Revy, 1965;16(4):293-9.
[7] 高学军,曾艳,牙本质敏感:一个应该认真对待的口腔症状,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9, 5, 44(5): 257-2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