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推动了建筑业的发展,各类建筑工程项目不断增多。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中,安全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确保建筑施工安全、有序地进行,应采取合理可行的策略,加强安全管理。本文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安全管理的具体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策略
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指管理者对生产活动行使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职能,以保证生产过程中不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管理活动。安全管理可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进行区分,宏观层面指国家从思想指导、机构建设、制订法律法规等方面约束生产各方的安全行为,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政府机构。微观层面指安全生产主体根据国家发布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来进一步规范工人和管理者的安全管理。下文将从施工单位和政府监管部门两个角度分析建筑安全管理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成因分析
2.1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差
建筑工程施工作业中,安全事故发生与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建筑施工现场复杂,安全风险无处不在。大到高空坠物造成的砸伤,工人高处作业可能发生的坠落风险。小到地面散乱材料造成的摔伤等时刻威胁着作业人员的安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工作,如果施工人员自己不注意安全保护,那么发生伤害事故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目前大部分工程建筑基层作业人员素质不高,对于保护自身安全没有足够的重视,不仅存在疲劳作业情况,同时一些施工人员还会酒后作业,大大增加了发生安全风险的概率。
2.2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
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也会造成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安全防护措施就是针对建筑产地内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的因素进行预防。因此,安全防护措施越完善,发生事故的概率就越小。但是,由于施工管理人员的不重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自身业务水平不高,造成了部分区域安全防护不完善,最终发生安全事故。例如,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基坑的防护工作非常重要,能够有效防止人员坠落,高空防坠网不仅能够保护人员安全,还能够防止高空坠物造成的砸伤。如果这些措施设置不到位,那么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施工现场的照明措施同样非常重要,照明不足也是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一大原因。
2.3施工现场环境恶劣
施工环境恶劣会给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造成障碍,导致工程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提高。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环境场地是固定的,一些施工任务在条件恶劣的环境下进行,就会导致安全问题发生风险提高。施工条件恶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地理条件恶劣,周围地形和场地对施工安全管理不利;其二是气候条件恶劣,极寒酷暑和其他天气都会造成施工人员安全受到威胁。例如,在工程建设中,施工场地位于地质条件不良区域,地基承载力不足,在进行脚手架搭设时如果没有进行加固和验算,极有可能造成脚手架倒塌发生事故。施工气候条件恶劣则表现在夏季高温容易引发中暑,冬季寒冷结冰造成事故。还有大风、雨雪天气作业引发的安全问题等。
3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施工管理的措施
3.1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开展建筑工程项目的基本要求,也是参与施工的相关人员必须履行的准则。所以,在项目开始之前,必须做到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有效制定,无论是危险品安全制度、安全生产检查评价制度、安全风险评估制度,还是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考核制度等等。
都要进行有效的制定和明确,从而能够在施工过程中有效地约束施工人员,将安全管理有效的落实到施工过程当中,使其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将安全管理的责任有效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当中,避免出现违法施工、强行施工等情况。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安全隐患以及危险因素诸多,施工企业要针对此类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加强对于安全问题的重视性,加强对于安全生产要素的投入。确保生产过程中安全设施设备的有效运用和投入,为安全生产提供基础条件,在施工过程当中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财产和人员的安全。
3.2加强对工人安全教育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当中,会有很多农民工参与施工工作,因为农民工普遍对于安全意识的认识不足,知识水平不高,对于安全的认识不够充足,对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认识不到位。所以,企业必须要做到对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有效提高,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使其具备防范事故和进行自救的能力。同时,企业要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安全教育,制定相应的培训时间,完善相应的考核体系,能够让施工人员做到对紧急自救和安全常识的有效掌握,使施工人员能够在日常的施工过程当中做到安全防护的常态化,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确保现场施工的安全性。
3.3构建专业的安全管理团队
专业的安全管理团队对于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加强对于安全管理队伍的构建,才能够在现场做到对安全要素的有效管控,将安全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之中,为现场施工的有效运行提供基础和条件。要想有效提升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就要在项目实施之前,做到对安全管理团队人员的有效培训和提升,增强相应人员的安全管理技能,要做到对现场安全隐患的有效发现和预防。同时,安全管理人员必须要有较强的安全职责意识,在现场施工过程中能够有效履行自身的职责和义务,从而在现场安全管理当中能够发挥自身的价值和作用,达到相应的安全管理目标。
3.4配置安全设施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业主的基本需求以及监理安全施工的标准,配置良好安全设施。安全设施一定要按照国家批准,符合标准后引入到施工现场,按照具体工艺做好建设工作,负责安全工作的人一定要对其质量进行有效检测,并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合理监督。与此同时,在施工监督过程中,一旦发现设备使用存在问题以及安全隐患,则要立即停止使用,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发现问题则要及时更换或修理,定期检测,确保设备在施工中能够正常进行。并且维修人员在维修检测过程中应将情况如实记录,由专职人员签名。
结束语:我们在肯定建筑业于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巨大支撑作用的同时,又要看清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给社会带来的安全问题。由于建筑业生产模式本身的不安全特性和恶劣的作业环境,建筑生产安全事故每年都给国家和个人带来巨大损失。文章对施工单位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安全生产工作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建议。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企业仍需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积极探索降本增效的安全管控举措。政府安全部门需要进一步提高政府监管效能,加强对建筑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方东平,黄新宇,黄志伟.建筑安全管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1(02):25-32.
[2]田元福,李慧民.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思考[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2):16-19+100.
[3]周建亮,佟瑞鹏,陈大伟.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度的政策评估与完善[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06):146-151.
[4]田高超,章臣根,李叶明.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建筑安全,2012,27(04):4-6.
[5]庞永青.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分析与控制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2):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