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东煤炭集团洗选中心调度指挥中心 陕西榆林 719300
一、前言
神东煤炭集团洗选中心调度指挥中心集中管理10个选煤厂自动化装车外运工作,每日外运约100列。简化业务流程,落实层级责任,实现调度管理信息化,数据分析集成化、规范化、智能化,转变管理思路,提升管理效率,强化装车质量管理势在必行。
二、现有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调度系统管理一直停留部门个体化的管理状态,业务处理个体差异化大,随意性强。
(二)人员技能参差不齐,管理标准及规范性执行不统一。
(三)数据规整不全面、不连续,指导性不强,调度人员24小时分2班轮值。交接班不清楚、责任心不强导致信息流失、连接形式单一、未能形成持续跟踪。
(四)装车作业管理无预警功能,装车现场超时、超载、亏吨信息记录不准确,反馈不及时,数据收集不完整,信息化管理手段缺失。
(五)部门协同只能靠电话沟通了解,信息变化不能第一时间传递至各窗口,推送不全面,特别是涉及多部门、多人员分任务共同协作时,进度跟踪中时常出现事不对人、事不及时的情况。
三、设计思路和目标
充分利用公司的局域网,以统一的信息资源规划为基础,以实用性为根本,以数据为核心,以业务流程处理为主线,以基础层、中间层和决策层为目标用户,实现装车质量管理信息化、数据分析智能化,直观了解装车作业全过程,过滤多余信息,保证系统推送结论的准确、可靠,降低运行和管理成本。
(一)业务流程为主线
调度24小时轮流值班负责日常业务,时常出现不当班不清楚现象。另外,重点业务流程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完成。因此,系统功能设计以业务流程作为主线,不能按照业务部门来划分功能。功能设计需要实现跨部门、跨地域、跨时间的信息流转,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电话、报表传递的工作方式,避免信息传递遗漏、迟缓影响作业。
(二)目标用户的需求
目标用户包括基础层、中间层和决策层,系统设计上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三个层次使用者的实际情况,满足不同用户使用、管理上的要求。
1.基础层,系统将提供实用、方便、简单、稳定的生产信息操作、录入、上传功能,实现一线生产信息的统一和共享。避免出现数据多头维护,同一数据多次、多处被录入的情况。系统将为基层提供流程化的作业方式,通过流程管理,来保证业务过程的标准、规范和基本生产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
2.中间层,系统将提供综合信息查询、分析功能,便于管理层从总体上掌握生产情况,指导基层员工的具体工作;系统将为管理层提供业务过程监控和推送审批功能,便于管理层随时掌握主要生产业务的运行过程和执行情况。同时,超出执行范围内的信息及时推送至决策层,获得指令,进行督办,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3.决策层,系统将提供综合信息查询和决策支持功能,一方面使得决策层能随时掌握生产情况,同时又能够从大量的生产信息中通过数据挖掘、筛选和分析得到数据结论,为生产管理的综合分析与辅助决策提供依据。
(三)优化管理机制
工作流平台,按照业务分类形成不同的业务流程,每个业务环节分配给相应的业务岗位,实现基于信息化的业务驱动的主动式工作机制,改变传统的打电话或者发送即时通督促工作的被动方式。同时,解决工作岗位变动及员工业务素质不齐对系统产生的影响问题。
四、管理系统架构
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把管理的各个业务环节紧密地联系起来,构建一个信息资源集成、查询、分析、推送、共享的业务处理平台。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中融入先进的管理理念、精细化管控过程和层级化执行落实于一体的闭环管理思想。装车质量管理包括装车时间、吨位日常管理。
.png)
图4 装车质量管理构建图
(一)时间管理
系统采集装车皮带启停时间为装车作业时间,皮带停机(设定时间值),系统自动报警,此时装车人员应该根据报警信息录入影响时间及原因,数据分析系统依据当日计划得到的平均作业时间定义报警等级并推送至上级管理层。上级管理层通过信息判断进行信息处置、督办和汇报。
(二)吨位管理
系统采集车辆识别系统车皮号,在二次仪表中采集理论装车数据、应装数据、实际装车数据,进行差值计算,判断此节车皮的装车吨位情况。当装车吨位出现超、亏吨时,系统根据设定的标准值进行分析并定义等级报警,推送至带班主任,带班主任指令作业人员采取及时、合理补救措施并录入原因,最后,整列装车数据形成图文报表,留存在数据库中,何时、何地均能调取查询、对照,且每月、每年根据日报表形成装车超、亏欠吨报表。
五、系统功能
装车质量管理系统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任务群发
在实际的工作中,每个任务都有确定的发送范围及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在信息处理或者任务布置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上一级或者下一级的发送范围,确保了所有工作责任清晰,专人负责。
(二)预警功能
系统根据生产效率、装车标准、处置流程等管理制度设置不同等级的颜色、语音、短信、电话(运营成本)预警功能,管理人员根据报警情况以及影响范围进行推送处理和指令下达。
(三)工作督办
管理人员可以实时跟踪每个工作的执行情况,查询工作中已完成的内容、完成时间、完成人;跟踪当前正在执行的内容、本工作中剩余的内容;计划将要安排的工作、施工人员及施工时间、影响因素等。以便对工作进行安排或调整,保证所有工作按时、保质完成,杜绝随意性。
(四)信息反馈
管理人员在分配任务的时候,可以设定任务的反馈信息,这样当任务的接收者打开任务时,系统会自动给任务的管理人员发出反馈,根据反馈情况,管理人员可以及时了解每个任务的接收和完成情况。对于没有及时接收任务的用户,管理人员可以采用电话通知等方式进行二次通知,以避免任务的拖延。
(五)上报功能
管理人员可以对一些比较重要的任务设置“上报”属性,例如计划性指标、计划工作、定期性工作、重要的设备故障、重要的事项等具有“上报”属性的任务,如果到期后没有完成,则系统除了提示该任务的直接责任人外,还会提示责任人的上一级管理人员,上级管理人员看到提示后,可以及时督促相关人员进行工作。
(六)到期提醒
管理人员在分配任务的时候,可以设定该任务的要求完成时间,系统会在任务到期前的某个时间给相应的任务责任人发出警告提示,督促该任务的执行。
(七)完成管理
系统可以根据任务的反馈信息,对相关人员的任务完成情况、完成质量进行查询统计,以督促相关人员及时按要求完成自己的任务。例如装车吨位管理中,可以查询某个装车员的个人装车情况,统计装车数量及作业规范、标准等数据,为后续考核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八)数据共享、移动端查看
系统数据推送范围内相关人员进行跨时间、跨地域、跨人员共享,并针对信息具有补充权限,从而使得数据实时性,准确性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调度管理在煤矿生产运营中的作用[J]. 刘伟露天采矿技术. 2019(03)
[2]煤矿调度室质量标准化工作探究[J].. 刘伟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