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吕诗桐
[导读] 摘要:当前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具有量小、分散、瞬时流量变化巨大等特点,其成分、污染物浓度与居民的生活习惯、生活水平以及水资源的享有状况有关。
        海南天鸿市政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海南海口  570105
        摘要:当前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具有量小、分散、瞬时流量变化巨大等特点,其成分、污染物浓度与居民的生活习惯、生活水平以及水资源的享有状况有关。就当前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对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产生着极为严重的影响,不仅如此,同时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极为不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有必要重视并加强对农村污水的处理。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资源化利用
        1 导言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民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人们对周围生存环境的质量要求也越发严格。农村生活污水的种类主要分为洗涤污水、厨房污水、厕所污水及家庭禽畜等产生的污水。
        2 农村生活污水来源及其特征
        2.1 农村生活污水来源
        在农村环境中,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是生活污水。其主要来源为4个:洗涤污水和厨房废水,厨房废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洗涤剂、香料,动物脂肪中的氯、钠、碘等微量元素;生活污水包括洗浴、洗涤和清洗用水,其污染源主要是洗涤剂中含有磷的化学成分;三是马桶废水,污染来源包括人畜粪便中的氮、磷、BOD、钾;第四,其他混合废水,包括无法通过畜牧和农村农产品加工进行分类的废水。
        2.2 农村生活污水特征
        为分析农村生活垃圾的特性,对X村的生活污水现状进行了现场调查,该村经济状况良好,自来水渗透率为100%,生活污水混排。通过对农村生活垃圾来源的分析,得出其来源特征。农村废水产生量大约为61L/人,不通明渠,土壤直接散开,自然蒸发废水。排放量参差不齐,每天变化巨大。一天有三个污水处理高峰,最大的是早晚两个。夜间几乎没有排放,而且三个高峰期的废水供应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上午主要来自洗衣、做饭、洗衣服;下午主要来自厨房用水;晚上主要来自厨房和洗浴用品。随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村污水供应的特点将发生变化。随着污水供应程度的日益严重,必须加大农村污水处理投资力度,解决农村污水问题,为今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打下基础。
        3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缺少针对农村的合理设计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及后期运营管理的主要问题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污水处理技术已不能满足农村的污水处理要求,造成资源浪费。部分农村地区,复制城市污水处理的模型,加工技术的成本过于昂贵,同时造成后期运维困难;科学技术设计相对不合理导致对农村污水处理的能力相对较低,并且处理效果较差。
        3.2 技术模式缺少创新
        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包括传统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集中水分生物技术、生物过滤等,对生活污水处理效果十分明显,但是对于总氮、总磷处理影响不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还不完善,其技术形式需要创新。实际上,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污水中有很大一部分可以用作肥料,技术创新也可以向此方向发展。
        3.3 基建工程质量偏低
        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废水处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农村废水处理的效率。但是从目前农村污水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来看,工程质量不高,不利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当前,农村污水处理基础设施项目的招标工作多流于形式,主要由村承包人来完成。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存在着许多隐患影响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比如,在村支部的领导下,大部分建筑工人都是村里的劳动力,缺乏专业的工程质量,增加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湿地植物层过大,卵石填料不规范等,直接影响到污水处理地基工程的效果。


        3.4 农村污水排放和监管工作标准缺乏统一性
        当前,国家对新农村建设这一工作目标的高度重视背景,对农村建设污水设施更是加大了资金投入,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从后期运营管理角度来看,实际农村污水排放和监管工作标准存在不统一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农村中各类生活污水出现乱排乱放的现象,对生态环境存在较大的污染,但缺乏相关人员和部门对这一情况缺乏监管。
        4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措施
        4.1 因地制宜,开展适用性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研究
        农村地区的废水管理措施应符合本地的条件。因此,要遵守环境优先、适应当地条件、经济投资和运输便利化等原则;第二,适应管理。必须充分考虑到农村和城市地区的综合发展以及地区废水处理方法的发展。农村地区的污水可通过安装污水排水管道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在废水处理率高的农村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集中、联网或建立独立的环境污水处理厂。并对农村地区的废水净化率进行全面鉴定和核实,从而确保在有效处理家庭废水的基础上保护农村环境。
        4.2 加强科技应用和创新
        强化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需要加强科技应用和技术创新,能够保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科学性:对工业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这一技术主要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对主要污水污泥进行处理,以达到净化的目的,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投资成本较高,主要应用在开发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对综合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这一技术在我国农村地区应用范围相对较广,其对土地资源的占用相对较少,并且具有自动化的优势;土壤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应用,这种技术最大的优势是运行简单。
        4.3 重视污水处理,强化环保意识
        分析目前农村污水处理的结果可知,农村污水处理除了技术应用不到位,还存在着基础设施和环保意识问题。因此,政府需要对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工程提供特别的支持,即通过资金支持以及其他多种方式在农村地区建设污水处理工程,同时派遣具有较高素质和技能的人员对农村地区环境监测站的技术人员展开培训教育,提升基层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此外,农村当地相关部门还应积极组织教育培训讲座,加强农村居民的思想教育,推广环保理念,从而促使农村居民学习生活污水排放的相关要求,同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坚持良好的环保习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案应结合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并坚持国家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和标准。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使其能正确地排放污水,从而积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4.4 加强监管,保证生活污水治理基建工程的质量
        要提高农村污水处理水平,必须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处理效果。在实际工作中,政府应发挥监管作用,在此基础上,明确污水处理工程施工单位的专业水平,并通过招标的方式,利用专业工程监测单位,对污水处理领域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进行有效的监测,保证污水处理基础设施项目能按工程设计施工。
        4.5 重视管理和改进生活污水处理运行维护效果
        加强农村城市污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运营维护,是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保护农村环境空间的重要措施。政府应负有监督职能,并聘请专业人员负责农村地区城市污水水质基础设施的运营和维护。建立农村污水处理专项工程,实行专款专用,以满足农村污水处理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的资金需求。应加强对农村劳动者基础设施操作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成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领域的骨干力量,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5 结束语
        总之,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组分和数量相差很大,因此,必须结合农村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提出适合本地区的经济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同时,要增强农村居民的节约用水及生活污水治理意识,尽可能从源头上减少污水排放,同时将生活污水回用,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参考文献:
        [1]许文卿.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与推进对策[J].环境与发展,2019,157(8):208-209.
        [2]包东洋,路振玲.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6):155-156.
        [3]朱志林,吴秉熙,姚益伟.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改善措施[J].乡村科技,2020(18):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