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财经大学
摘要: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不断推进,缩小京津冀间的经济社会差距既成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民诉求,也成为增强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实现京津冀长效协同发展的迫切态势需求。而公共医疗卫生作为典型的民生公共服务,政府具有显性化的责任,为了探究京津冀间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绩效的差异诱因,以助推京津冀城市群医疗卫生的协同发展,本文选取2013——2018年间京津冀三地的公共医疗支出的绩效差异进行实证分析,探究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影响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的绩效差异的因素,并提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提升医疗卫生支出绩效的政策建议以及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绩效;回归分析
一、京津冀三地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现状及一般性认识
医疗卫生支出作为地方财政支出的重要领域,在促进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保障性的作用,随着财政支出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的不断提高,它的作用效果会变得愈加明显。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三地的医疗卫生支出绩效也需要协同考量。
为了保证数据统计的一致性和数据的有效性,本文选取2013——2018年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财政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数据来源为2014——2019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北京统计年鉴》、《天津统计年鉴》和 《河北经济年鉴》。
.png)
图12013——2018年京津冀地区医疗卫生支出
根据统计年鉴作出的柱形图显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的医疗卫生支出都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过低,北京市1.35%~1.53%、天津市0.74%~0.97%、河北省8.63%~9.55%。医疗卫生支出支撑民生发展的动力不足,财政改革仍需砥砺前行。通过三地人均医疗卫生支出的差异比较,河北省的人均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的比重远低于北京市和天津市两个直辖市水准,医疗卫生水平的差距巨大,显示了三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上的巨大失衡局面,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缩小医疗卫生支出的差距还是长远的目标。
二、实证方法与回归分析
(一)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依据以往的研究成果和受限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2013—2018年间京津冀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为表现京津冀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差异的因变量,以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财政支出为影响的自变量,数据来源为2014—2019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北京统计年鉴》、《天津统计年鉴》和 《河北经济年鉴》。
本文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设Y—医疗卫生机构数(个),X1—人均GDP(元),X2—财政支出(亿元),X3—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探索将模型设定为线性回归模型形式:Y=β0+β1X1+β2X2+β3X3+u
(二)模型构建
首先利用Eviews软件分别绘制X1、X2和X3与Y的相关图,通过相关图分析可知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为此可建立人均GDP、财政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Y=β0+β1X1+β2X2+β3X3+u
采用最小二乘法,通过Eviews软件可得估计结果如下:
.png)
=61672.75-0.479779X1+9.717371X2-1.026724X3
T= (5.7803)(-2.8786) (5.1834) (-2.4692)
.png)
2=0.9640 n=18 F=152.9235 DW=0.5261
(三)检验多元回归模型
给定显著水平α=0.05
1.拟合优度检验:R2=0.970387,
.png)
2=0.9640都接近于1,表明模型对样本数据拟合程度较高。
2.F检验:F=152.9235>Fα(3,18-3-1)=3.34表明模型线性关系显著,即解释变量人均GDPX1,财政支出X2,人均可支配收入X3对被解释变量医疗卫生机构数Y有显著影响。
3.T检验:人均GDPX1的T统计量的绝对值为2.8786>tα/2(18-3-1)=2.1448,表明人均GDP对Y有显著影响;财政支出X2的T统计量的绝对值为5.1834>tα/2(18-3-1)=2.1448,表明财政支出对Y有显著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X3的T统计量的绝对值为2.4692>tα/2(18-3-1)=2.1448,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对Y有显著影响。
(四)模型分析
由模型可知:京津冀三地的医疗卫生的绩效差异与人均GDP密不可分,在影响医疗卫生的绩效差异的诸多因素中,人均GDP是主要因素,除此以外,财政支出的数量也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医疗卫生支出的绩效差异有一定的影响。
三、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实证分析可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三地之间医疗卫生支出的水平和效率仍旧参差不齐,不仅河北省的人均财政总体支出逊于天津市和北京市两个直辖市,而且河北省各个城市之间财政支出投入医疗卫生建设的效益有差距。在影响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绩效差异的各个因素中,经济因素仍然是关键因素,经济的发展水平通过财政支出、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着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的总体效益,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于其他两个因素对于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的绩效差异没有显著影响,但是GDP的提高必然代表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财政支出的效率有所提高。之所以GDP 和可支配收入都以人均来衡量,是由于人口因素对京津冀三地的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差异也有影响,人口因素对于公共医疗卫生支出效用的发挥有利有弊,人口过少则不能充分利用财政投入的医疗卫生资源,造成资源浪费,但是人口过多会对社会的医疗卫生资源造成压力,影响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绩效的提升。
基于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绩效差异的实证分析,本文提出如下的政策建议:一是重新确定京津冀各个城市的定位,更好的发挥各自的功能优势;二是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注重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调整;三是实行均等化的公共医疗卫生政策,将协同发展的战略落在实处。综上所述,应基于协同的区域发展理念,构建京津冀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体系,统一进行三地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统筹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实现京津冀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供给的区域均等化,为协同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公共环境,从而缩小京津冀地区间差距、提高京津冀地区发展质量、改善城市群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时中,陈子玮,李婷.财政管理创新视角下省级公共财政支出绩效测度——基于31省2008年—2016年面板数据的实证[J].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18,41(04):72-77.
[2]张子雪.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绩效差异的实证分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03):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