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如何构建生活化课堂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下   作者:施大宏
[导读]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教学目标。与传统认知型教学目标相比较而言,发展学生综合素养是高中阶段的重要教育方向,这不仅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效率,同时为学生创设了具有较强优势作用的学习氛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今后进入工作及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浙江省乐清市芙蓉中学 施大宏   325612

摘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教学目标。与传统认知型教学目标相比较而言,发展学生综合素养是高中阶段的重要教育方向,这不仅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效率,同时为学生创设了具有较强优势作用的学习氛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今后进入工作及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实践;构建生活化课堂
        引言
        政治课程是普通高中的主要课程之一,其所涵盖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思想性,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感觉晦涩、抽象和枯燥。但政治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学生思想和道德发展的基础。因此,高中政治课程对于学生而言必不可少。而政治源自生活,最终也要应用在生活中。基于此,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生活,以生活化的方式开展教学,以生活化的政治构建学生的思想,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提高学习质量。
        一、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政治课程所蕴含的知识比较抽象,而高中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和见识都比较少,所以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久而久之学生就容易对政治课产生排斥心理。再加上部分高中政治教师习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对知识进行单方面的讲解和灌输,导致高中生对知识的学习停留在表面,难以进行深入的探究和理解,使得学习难度加大,学习效率低下,更不利于学习积极性的激发。而生活化教学将生活案例引入课堂,能够使学生从生活入手理解政治理论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政治知识。
        第二,有利于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学科应该重视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然而,一些高中政治教师仍然固守教材,单纯讲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当前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环境下,这样的教学只会增加课堂的压抑感,无法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更不能带动学生积极地探索政治知识。而教师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开展政治生活化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借助对生活案例的讨论等能够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去收获知识,实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如何构建生活化课堂
        (一)通过生活案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最初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深刻认知到,经济政治生活在学习生涯中处处有体现,还有文化生活的建设需要每一个人共同维护。在教师教学工作中,高中政治理论包含着经济、文化、法律等多个模块,学习可以运用于生活,学习是为了奔向更美好的生活。


学生在生活化课堂的学习实践中,可以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了解其中的科学性和普遍规律,通过辩论和观察了解集体意识,国家意识,开发拓展个人价值观,通过对各种理论的辩证认识到政治学习的作用。因此,现如今只有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才能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化教学的美好,才能在打好理论基础的情况下,运用实践感知来学好课本知识。因此,为深化学生学习体验,打造热烈有趣的课堂氛围,在高中政治学科如此抽象复杂的知识体系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生活情感目标,让学生提出个人疑问,通过学生小组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来帮助理解复杂的知识,清扫学习过程中的阻碍,让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可以运用灵活的大脑体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首先教师在教学模块中不要过于发散问题,将问题集中,在授课过程中把问题目标具体化,并通过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二)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
        组织开展实践活动类型的政治教学,是促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很多学生对单调的政治知识学习兴趣并不强,其主要原因在于政治知识的概念型与单调性。为了提升政治教学趣味性与灵活性,组织开展生活化的政治教学活动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了保证实践活动开展的效果,教师要注重设计完整的活动流程,以多元化的发展目标作为基础,利用多样化的互动内容和活动环节对学生展开综合性的教学活动,从而促进提升政治实践活动的开展效果。例如,针对高中政治课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一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探究类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收集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相关的案例和资料,继而以合作探究的形式将其进行整理,并在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将资料进行分享,同时引导学生讨论各自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及其重要意义。在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不仅可以突出体现认知发展目标与技能发展目标,同时可以体现情感态度发展目标。教师将多元化的发展目标融入其中,从而保证实践活动的开展效果。因此,组织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是促进提升学生政治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措施。
        (三)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
        生活化教学模式同时可以体现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传统的课后作业布置,多以坚实教材内容基础为主,缺乏拓展延伸类型的作业,同时作业形式布置比较单一,进而导致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效率较低,同时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利用生活优化教学模式为学生设计课后作业,以拓展延伸类型的作业形式为学生创设作业内容是非常有效的作业布置方法。例如,在《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具有拓展性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并理解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其具体意义,从而促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束语
        在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提出,改变了高中政治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着教师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师要不断探索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措施,最大化地展现政治课程与生活的关联性,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政治课程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参考文献
[1]朱俊.生活化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应用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1(01):82-83.
[2]于爱军.高中政治课堂概念教学“生活化”初探[J].教师博览,2020,10(36):80-81.
[3]于爱军.高中政治课堂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0(35):9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