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外贸顺差问题的若干思考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下   作者:冯钰轩
[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外贸易额不断增加,贸易顺差也在快速增长,它对我国国际收支乃至整个经济业务产生了诸多深刻影响,引起各方关注。本文对我国外贸顺差的原因进行思考,提出了一些措施。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工程大学   冯钰轩  7106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外贸易额不断增加,贸易顺差也在快速增长,它对我国国际收支乃至整个经济业务产生了诸多深刻影响,引起各方关注。本文对我国外贸顺差的原因进行思考,提出了一些措施。
关键词:外贸;顺差;思考;国际收支
        1.前言
        贸易顺差是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共同阶段,贸易顺差必须更加全面和客观,对双方的利弊进行分析,以确保贸易逆差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巨大的贸易顺差对经济平衡构成了困难,还必须承认贸易顺差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必须承认贸易顺差的积极作用。同时全面分析其对我国经济运行的重大影响。
        2.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
        全球化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原因,中国充分利用了丰富的劳动力供给和完善的产业配套设施,以及逐步形成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成功地抓住了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通过吸收外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形成了高水平的制造业基地。对外贸易顺差是提高我国产业整体竞争力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在有限的国内市场容量下,增加国内生产能力和提高市场竞争力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国内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钢铁等某些产品的进口。国际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的外因。中国已经适应了国际产业适应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工资价格等生产要素低廉的优势和强大的产业支撑能力,进行了大量国际产业转移,外国公司起主导作用,结果是,外国公司对顺差的影响越来越大。
        3.应对外贸顺差的措施
        3.1优化结构
        外部增长的结构加速变化交易,交易贸易顺差不仅是当前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结果,能够产业转移和提高中国竞争力,也是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提高的事实。减少贸易顺差根本出路是进一步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进口方式。并将结构导出,以抑制低附加值产品过快增长;要控制低附加值产品出口。要在充分考虑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采取措施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使出口商品向高技术加工和高附加值方向转化。要通过产业转移来减少贸易顺差,按照产业政策的要求,促进我国向国际产业链分工,瞄准外资。非个人资料。
        3.2扩大进口和改善贸易
        首先,进一步采取措施,扩大进口部分资源性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关键零部件。第二以增加重要能源资源产品进口为契机,国内没有供应,长期进口,充实国家战略储备,一方面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与有关国家的贸易顺差和贸易争端; 第三建立健全进口促进制度,加强促进进口的金融政策支持,促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服务,积极做好进口信息服务和咨询工作,第四全面规范各类海关和非关税进口措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放市场,纠正阻碍进口的政策措施,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增加服务进口,鼓励居民到美国和欧洲旅游学习。



        3.3扶植产业
        一是在非公共财政领域,加大力度支持企业全球化发展,将部分加工业务转移到国外,二是建设国家战略资源和海外稳定的油气、天然气等初级产品供应基地,以及原料、原材料的生产和流通基地。鼓励家电、纺织服装、轻工等国内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和企业“走出去”,利用外商投资兴办企事业单位,增加国内过剩的生产能力,增加国外市场的原材料和零配件出口,第四促进有资质的公司在国际上开展业务,包括外国公司,获取专利和品牌,建立自主品牌营销网络。第五,借鉴日本、韩国等国的经验,假设对中国产业、出口和就业没有重大影响,不鼓励企业发展,转移加工能力,促进我国部分加工设备和预存产品的出口,开发附近市场或在当地市场上直接出口欧美和部分剩余产品。
        3.4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采取必要措施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首先建立加工贸易准入机制,既要促进又要限制,加工贸易中禁止和限制产品的范围也要扩大,第二完善加工企业分类标准,提高企业准入门槛,限制加工技术含量低、技术落后的企业,第三在加工贸易中优化制造业结构,引导企业转向一般贸易,促进加工企业加强产业支持,延伸产业链,促进国内消费品的增加使用。第四鼓励有条件的加工贸易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原则上东部沿海地区将成为新的加工贸易地区,
        3.5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考核体系
        提高环境安全标准,严格减少加工贸易环境污染转移的问题。创造一个减少贸易失衡压力的环境。一是双方大多有经贸往来,加强沟通合作,通过平等对话协商,妥善处理贸易顺差。第二,敦促美欧尽快取消对中国贸易国的歧视政策,放宽对中国高科技和产品出口的限制,促进对有关国家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为扩大我国进口创造良好环境。第三,积极应对贸易摩擦,高度关注有关国家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对中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和企业的作用,及早防范并有效应对。第四,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新一轮谈判。在多边场合,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在制定国际贸易规则时充分体现我国意见和要求,维护企业权益,维护国家利益。五是加强宣传,把握舆论导向。保持与国内外主流媒体、专家和研究机构的良好互动,充分宣传我们的立场和观点,重点关注我国为缓解贸易不平衡所采取的措施,防止一些国家对贸易不平衡大惊小怪。
        3.6完善规则
        针对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尽快完善现有的原产地标准和统计方法,客观反映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状况和贸易利益,消除误解,减少摩擦。同时,要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统一规范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衡量各国贸易状况,反映经常项目收支状况。
        4.结束语
        贸易顺差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性,尽管如此,目前,对外贸易顺差对我国经济的运作构成若干挑战,需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提高国内工业水平,促进技术进步和提高风险承受能力。
参考文献:
[1]于宏伟.中国经济贸易年鉴[J].现代商业,2012,(7):37-39.
[2]李薇辉.我国外贸顺差问题的研究[J].科技发展,2013,(1):15-16.
[3]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2008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75.
[4]黄慧玲.对我国外贸顺差问题的若干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106-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