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学习方法的语文课堂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下   作者:杨建琴
[导读] 秋雨空山后,天气晚来秋。10月11日,我们迎来了来自无锡新吴区硕放实验小学名师团队的四位专家老师,有幸聆听了蒋雅娟老师和邹晓来两位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统编版教材语文示范课。我听得聚精会神,记得一丝不苟,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道:“真实朴素的语文课,让人意犹未尽”。

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教研室  杨建琴   716200 

        秋雨空山后,天气晚来秋。10月11日,我们迎来了来自无锡新吴区硕放实验小学名师团队的四位专家老师,有幸聆听了蒋雅娟老师和邹晓来两位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统编版教材语文示范课。我听得聚精会神,记得一丝不苟,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道:“真实朴素的语文课,让人意犹未尽”。让学生喜欢老师的课,让学生喜欢老师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如果一名教师能做到这些,他一定是名优秀的教师。蒋老师和邹老师都做到了,而且在学生学习中种下了思维的种子,培养了他们受益终生的学习习惯。
        一、识字方法的有效渗透
        《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遵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启发学生们的潜能,“学贵得法”就是强调了这一点。蒋雅娟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语文《纸船和风筝》,识字教学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1.猜字游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直击学习。猜字谜:“两座小山叠在一起”(出)“大雨下在横山上”(雪)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学生兴趣盎然,一猜就对,化解枯燥的认字,在猜读中巩固方法。猜一猜:出示“鼠”的字形演变,抓住象形字的特点,教师随机粘贴“松鼠”图片,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在猜读中认识事物。出示“祝”的字形演变,说出“示子旁”表示什么(祭祀、祖先)并联系生活,还有什么字?在猜读中观察拓展。
        2.抓关键字。分别出示“折、扎、抓、取”4个字,由认字——组词——联系生活——归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用一用,教师不仅抓住文本中关键字,而且让学生经历识字的过程,加强了同一类字的记忆,丰富了学生的思维。说到底,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3.区别形近字。出示“漂与飘”,让学生观察,“漂”与什么有关?文中指漂什么?(漂纸船)还有什么在水里漂?(橡皮瓶、漂流瓶等)“飘”与什么有关?文中指飘什么?(风筝飘)还有什么在空中飘?(云朵、树叶等)像这种一半表意、一半表形的汉字,我们称它们形声字。一个教学细节,让我们看到蒋老师强烈的“方法”意识,形近字辨析,历来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难点,联系语境理解,在猜读中体会情感,应该是有效使用的方法。
        邹晓来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语文《盼》,处理词语把握得恰到好处,既是归类训练,更多的是教会学生根据关键词语、循序渐进、层层推进、利用想象连成句子,便是课文主要内容。
        1.抓词想象。出示“绿色 袖筒 透明 雨帽”一组词语,观察这是一组描写什么的词语?(雨衣)启发学生想象,如果你有件雨衣,会怎样?指导朗读,读出对雨衣的喜爱,读得再喜爱点。邹老师点燃学生思维,适时自然,总在不经意间,让我们闻到了语文的芬芳。



        2.读词连句。出示“仰起头 甩打 跑进  嚷着  奔进 嘟囔  央求 瞟”一系列动词,发生在什么时间?一系列动词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学生在文本中找出来。再出示“理直气壮 挺着脖子 跑下楼梯 甩着袖子 起劲跳跃”这组词语是描写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事情?教师每次出示的词语都是紧扣文本主要内容,让学生读读、想想、说说,关注语言表达形式,找准语言训练点,让学生品味语言美,更为学生打开了阅读之门。
        两位老师折射出一种教学理念,不是“教一个”,不是单纯地教词语,而是“教一类”,不仅理解了词语,更能理解词语的方法与规律,教学生举一反三运用规律学习的能力。如此,学生才能越学越聪明。
        二、单元主题的巧妙融合
        站在学生学习需要的角度,两位老师紧扣单元主题,适度开掘教学资源,研制教学内容,有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梳理脉络结构,了解故事主要内容。看不出别出心裁的设计,但每一个环节都着力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清简的教学流程,丰满的教学内容,直观的板书设计,直抵语文教学的本质与核心,删繁就简,这是教学的大智慧。
        1.抓中心句。蒋老师抓中心句“纸船让它们成为好朋友”,巧妙处理1-6自然段,呈现两组句子对比感悟,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语言美。情景创设,展开想象,概述内容,语言训练,情感朗读,带领学生学习游刃有余,“祝你快乐,祝你幸福”所蕴含的意蕴,学生不仅会读,更会应用,情感价值观教育潜移默化。
        2.写法指导。邹老师自始至终帮助学生打开阅读之门,提纲挈领式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将篇幅冗长的20个自然段的文章以四组26个词语压缩成三句话:“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我盼望穿上新雨衣。”“我终于穿上了新雨衣。”围绕一个中心意思“穿雨衣”,选择三件典型事例“盼雨天、盼出门、盼雨停”,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概括,自己感悟,突出中心意思,紧扣单元主题,既是写作提纲,也是写法指导。感叹于邹老师强烈的语文课程意识和适时的点拨艺术,指导学生梳理文脉,理清文章结构,概括内容的方法,写作指导的适度点拨,选材的拓展延伸。总是在不经意间,授知识,导方法,步步紧扣,丝丝相连,渗透出为“学”而“教”的理念。正像北方缺水那样,我们缺少这样的语文教学。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妙处很多,比如细节入手,“风筝”的“筝”轻声朗读,“盼”组词、说话训练;板书的精心设计;情感指导朗读等,循着文路,猜猜、读读、想想、讲讲、说说。这些学习方法都那么朴素、简单,但是这些方法却让孩子们学得有趣味,让孩子们走进文本,感受了动物之间的美好友谊;体会了“蕾蕾”盼望穿上雨衣的急切心情。让孩子们进行了字音法、词法和章法的有效积累。这些都是语文的方法,且与语文教材所包含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情”自然结合。所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仔细揣摩,用心学习。
每一节课都会影响学生的生命质量,让我们与学生一起成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