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视野下高职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研究 王悦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下   作者:王悦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对于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对于我国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同时,也要逐步加强对于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培养的特点,要加强法律素养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结合,充分且有效的提升告知学生法律素养培养的水平和效益。

西安铁道技师学院     王悦   71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对于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对于我国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同时,也要逐步加强对于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培养的特点,要加强法律素养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结合,充分且有效的提升告知学生法律素养培养的水平和效益。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视野下;高职学生;法律素养  
        一、引言
        随着社会对于专业技术型人才的渴望不断增加,高职教育正在为社会输送着忠于国家大政方针的专业技术型人才。他们活跃在社会的生产、建设发展以及综合化管理与服务等各个方面。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培养具有较高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新时代依法治国思想有效且全面化落实,形成更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社会影响意义。
        二、什么是法律素养
        对于法律素养的定义,是社会成员对于法律知识和法律常识深入了解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实际适用法律的水平或素养。从内容上来划分具有四个层次,即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律的观念和法律信仰。对于任何一个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发展而做出贡献的人都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来行事以及要求自我。仅有如此,才能够有效避免思想的剑走偏锋而致危害社会的事实发生。但对于法律素养形成来讲,绝非一朝一夕便能思想意志与精神行动的统一,需要将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同实践能力充分结合。因此,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实际过程中,充分注重法律知识对于人才强基固本的效应,使学生能够对法律技能所具有的掌握水平达到社会所需要的标准,并能够在潜移默化的形成为个人成长的自身素养。[1]
        三、高职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困境
        (一)高职院校重视程度不足
        针对于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渴求度,高职院校将自我发展的关注力集中于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重点强调学生对于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性技能学习和掌握,对于、法律知识在学校的教育以及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未能形成充分的重视,使得学生法律法律素养的培养意识正在逐渐淡化、甚至于完全忽略。依照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对于法律知识的课堂教授仅仅停留于枯燥、单调的教学方法上,无法与高职院校学生对于法律学习的能力和理解力水平相结合,致使学生无论从学习的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处于被动化、教条化,最终导致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只是停留在片面化与肤浅化,无法达到法律素养培养的应有标准。[2]
        (二)法律理论课程教学过于单一化
        “积极促进学生就业,满足社会根本需求”,是高职院校学生培育的主导思路。因此,高职院校更加重视对于产教结合的教学培养内容。通常将专业课授课与技能性应用作为教学重点,课程的设置当中涉及法律内容相对较少,而学生仅能依靠选修法律类课程来进行知识的学习。


但受制于选课班级容量以及师资的限制,极难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对于法律知识获取的渴求度,并且课程评价方式手段也较为单一化,无法通过考查的方式获取学生对于法律知识掌握的真实程度和水平,无法有效实现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培养的积极效应。
        四、思想政治课视野下高职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途径与思路
        (一)增强教师的法律素养与业务能力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对于学生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学习进程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为了达到有效性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目标和水平,必须要不断增强高职院校教师在法律素养和业务方面的能力要求。充分发挥教师法律素养提升与业务能力引领性作用,对学生在思想与行为上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基于此种要求,高职院校在对教师进行招聘时,应当首选法律素养相对较高且业务能力较强的应聘者,并以定期培训的方式使教师队伍不断储备与提升法律知识教育的水平。[3]
        (二)不断丰富法治教学的内容
        以课堂线上教学为例,积极选取与行业、专业具有相关联性的实际化案例为学生讲解与分析,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利用多种样式的教学法增强课堂吸引性,例如,情景化教学、小组讨论、分组辩论等形式,较好的营造集体学习的环境与氛围,增强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探讨和深入挖掘,不断提升法律知识学习的独立性和创新分析性,做到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加强自我法治觉悟。
        (三)从学生思想入手,推进学校法治教育
        高职院校作为高职学生法治教育的阵地,首先应当从学生的思想予以入手,着重观察与分析学生对于法治理念、法律知识的认识与实践行为的偏差性,以积极开展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抓手,将思想教育在学生法律素养培养的实效性方面得到充分保障,使学生逐步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当中形成符合法治社会发展要求的法律素养。此外,以实际行动积极开展依法治校的相关举措,加强学生对于良莠不齐的社会信心甄别能力,全面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形态。与此同时,不断强化专业性法治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实现对于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双过硬的法律人才引进,并通过继续培养培养逐步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整体法治理念与认知水平。
        结语:不断强化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教育是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不仅要通过法律理论课程进行普法的基础性教育,还应当通过邀请专业性法律人才走进校园、走近学生,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实践效应,鼓励学生掌握法律、运用法律,实现自我合法权益的保护,并积极营造法治校园建设的氛围,逐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素养。
参考文献
[1]玮丽斯.高职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的养成机制研究——以内蒙古地区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08):56-57.
[2]丁慧.关于思想政治课视野下高职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研究[J].法制博览,2018(35):298.
[3]魏龙飞.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