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下   作者:姚岚
[导读]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是提升课堂品质的重要的手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顺应教学教育活动的新趋势。本文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展开论述,目的是为教师在教学中提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以及教师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一个思路,使我们教学得到提升。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第四中学     姚岚

摘要: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是提升课堂品质的重要的手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顺应教学教育活动的新趋势。本文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展开论述,目的是为教师在教学中提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以及教师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一个思路,使我们教学得到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  课堂品质  多样化  
        正文: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探索的一个永恒话题是如何改变课堂的无效,提升课堂品质。目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提升课题质量的新需求。而课堂教学是实现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那如何围绕课堂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培育呢?
        一、进行激趣教育,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兴趣也是开启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等核心素养培养的闸门。
        那我们如何进行“激趣教育”呢?在教学中把握两个原则:一是“有趣”,即教师让教学内容有趣味,如果我们碰到枯燥教学内容时,不能使教学内容有趣,应该考虑让学习环节有趣; 二是“新颖”,即可以是选材的新,也可以是教学手段的新,甚至是教学环节的新。总之,就是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好奇心和探究心。   
        另外,教学目标的设计也直接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深刻领会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仔细研读课程标准,把握好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教学目标的指向性更具体、明确,而且增强操作性,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便会逐渐形成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核心素养形成的保障,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尤其进入高中后,知识点增多,考试难度加大,单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的。因此,学习习惯的养成就关系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堂上主动发言的习惯;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认真审题和验算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勤于动手、团结协作的习惯;归纳总结反思的习惯等。当然,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学生本人是主体,家庭环境和学校氛围是影响因素,所以,学生、家长、学校三方共同协作,保持交流探讨,才能有助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三、注重学习过程,转化学习方法。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学科学习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我们教师就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让学生“动起来”。那如何动起来呢?我个人经常使用的两种方法。
        第一种:创设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在具体学习目标指引下,通过提出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去分析、理解、归纳等达成目标的学习环境。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真正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学会”向“会学”的学习方式转变,这是实现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问题情境”这个切入点,创设形式多样的问题情境,挖掘学生的潜能,以提高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内驱力,又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的素养。
        第二种: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重要的核心素养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合作探究方式就是培养这种核心素养的着力点。
        因此,我们采用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不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并使每位组内成员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积极性都会调动起来。
        四、帮助学生整理和完成“错题集”。
        归纳总结的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必备素质。如何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呢?
        我们可以使用两种方式。一是让学生学会学科思维导图的整理,也就是知识提纲的归纳;二是整理错题集。
        错题集是用来提醒自己注意一些知识的漏洞,或者积累一些解题思路和方法,对学习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很多学生不会整理或者不愿整理、总结错题本,我们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学会整理错题,学生在经历这个过程后,就知道怎么整理错题集,逐渐形成独立思考,这对于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培养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很有作用。
        五、研读“核心素养”,提升教师素养。
        我们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我们也要注意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我们就不能不关注教师的素养。因为核心素养在教科书中呈现出隐蔽性与拓展性,教学目标中核心素养也具有模糊性与延续性。一般情况下,学科教师注重对知识的教学,即“教材教教材”,尤其是面对差生源,我们只关注学生的“双基”发展,而忽略了我们作为教师,应该用“教材教学科”,要实现“教材教学科”,我们教师的观念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而这种观念的改变必须依靠不同形式下的对“核心素养”的反复研读和学习,这样才会明白学科教学该把学生带向何方。
        六、培养学生形成学科思维能力,突破思维障碍。
        学科思维能力不仅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教育的一个终究目标。就如我们经常说得“,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得很"明白",但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下手;或者发现一点思路,做起来却丢三落四、错误百出,事实上,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学生出现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学生缺乏本学科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存在着障碍。
        因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首先,要学生必须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总结规律并掌握规律,从而实现思维水平发展到新高度。
        总之,在教学中聚焦核心素养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任重而道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终身事业。必须靠一线教师在观念上更新,在专业上提升,在教学中渗透,在日常中积累。唯其如此,才能一方面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变当前存在的“知识本位”现象,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与创新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褚宏启.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
[2]《新教学模式之建构》.查有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