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吴丹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下   作者:吴丹
[导读] 思维导图也被称为概念图、脑力激荡图,通常以树形图或者其他方式来展现思维的导向和分化。它表示的是人思考的一种过程,清晰明了而且简单实用,往往一个思维导图能够解决许多令人头疼的抽象问题,因此思维导图也被应用到方方面面。

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        吴丹        213000

摘要:思维导图也被称为概念图、脑力激荡图,通常以树形图或者其他方式来展现思维的导向和分化。它表示的是人思考的一种过程,清晰明了而且简单实用,往往一个思维导图能够解决许多令人头疼的抽象问题,因此思维导图也被应用到方方面面。在英语教学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较为困难的写作环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应用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对初学写作的小学生而言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新的课堂角色,形成自己的写作方式和思维方式。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写作;应用探索 
        前言: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多读多背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多读多写,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一定要求,这也就间接要求学生写作能力达到一定水平,而这对于教师来说却有一定难度。思维导图作为一个思维工具,能够短时间内将抽象的实物具象化条理化,帮助人们能够一目了然认识一个事物的框架结构,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如果能够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就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建立起自己的写作框架,使得自己的写作或者语言表述变得有逻辑性、清晰明了。本文就结合教学实际,围绕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索这一主题,进行针对性、现实向的简单阐述。
        1.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特点
        1.1思维导图使得学生写作思维具有发散性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思维导图通常是以一点为基准而成为放射状的网状结构,就像人的思维一样。教师通过展示思维导图来教学,以一个中心话题为基准点,让学生进行讨论发散思维,同时展示的思维导图就会随着学生思维的分散而分支,这样就在学生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完成了一个思维导图,而教师只是在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那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外形的优势和作为思维引导工具的优点,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进来,这就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或者擅长的一部分会更加地发散思维,创造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教师教授的知识的同时,也在发挥完善自己的个性。思维导图是一棵大树,供学生的思维的小鸟栖居。
        1.2思维导图能够增强学生写作的直观性
        思维导图作为特殊的图像思维工具,就使得抽象的事物在图形的引导下变得清晰可见。图像永远比文字更加直观,因此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来讲,思维导图相比较于教师一字一句的言语更为具体,也就更好接受更加得心应手。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将关键词与思维导图相连接,引导学生去层层递进、慢慢拓展,从而使得小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够围绕中心词向外发挥拓展,从而避免了写作过程中常出现的内容空洞无物的问题,从而言之有物、条理清晰。换句话说,思维导图的直观性也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从我们自身的例子来说,图画确实比文字更加有吸引力,也更加的印象深刻。
        1.3思维导图的特殊性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互动
        思维导图作为一个很好的思维工具,如果没有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学习,那么思维导图就是“一纸空图”,毫无价值。从前文我们已经不难发现,思维导图的运用得好最重要的是老师的关键性领导作用。教师要提前明确自己的定位,即学生学习过程的引路人;思维导图,即一种值得利用的思维工具,也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公。在英语写作中,学生就是小作者,而老师就是对其进行检查和指导的“编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稳步提升。思维工具引导作用虽好,老师却也不能忽视自己的第二学习过程主体的身份。教师可以借着这个利用极强参与性的教学工具来增强自己与学生的互动性,从而增进自己与学生的感情,轻松自己的教学氛围等等。同时,这个互动的过程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和老师双方灵感的过程,这对两者今后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裨益。
        2.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可行性
        2.1有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形象性
        由于思维导图直观可见,对于小学生而言主题要求就更加明确,就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而言之有物,还会增添自己对于主题的看法和想象,这也就间接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同时,学生对此发表自己的想法就会衍生出很多有趣的事情,学生的课堂氛围就会活跃起来,教师教学氛围也会随之轻松。任何真正的学习必定是在积极而乐观的状态下完成的。课堂教学的生动形象会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才是提升小学生写作水平和教师课堂效率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学生也能够更系统地了解课堂知识。
        2.2有助于课堂教学难点问题的突破
        就算是在小学课堂,仍然会存在许多令小学生头疼的学习困难以及让教师束手无措不知从何教授的难点,很多学生不能对此知根知底。如果教师不能很好传授问题中的精髓,那么对于很多懵懂还玩心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就会选择性回避问题,最终造成了对问题的一知半解。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的直观性、生动性对英语写作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循循善诱,就很容易使得学生接受新思想,解决困难点,加深学生对此的理解。同时,教师在画思维导图的同时,也是在展示知识框架,由于其中掺杂了重点知识就成为教师较为方便优美的板书,便于学生学习和做笔记。
        2.3有助于弥补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带来的教学问题
        对于一个学生群体来说,学习水平绝对不是均衡的,必定有成绩的好坏优劣之分。而教师绝不能偏心敷衍,而是要统筹兼顾,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跟得上学习的大部队从而学有所获。教师要改善学生参差不齐的学习情况就可以引入思维导图的使用,举个例子,当教师在对一个单词进行图像构建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单词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范围和接受程度进行估量平衡,从而确定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差异性。教师可以将一些抽象的问题交由擅长的学生思考,而不擅长抽象思维思考的学生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知识点方面的考察。这样全方位、发散性、个性化的教学,不仅使得学生能够发挥所长、学有所获,同时也教会学生更加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这对学生今后发展大有裨益。
        3.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3.1借助思维导图,教师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英语写作实际上就是在引导学生将心中所想用英语表述出来。然而很多小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不是没有东西可写,而是“没有单词可写”,即学生的词汇积累量十分匮乏。在小学英语写作中,学生经常出现“卡壳”现象,不能对同一类型的词汇进行引申运用,学生的写作水平由于词汇量的限制始终维持在“低龄化”表述。教师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带领学生进行词汇的思维发散,为其写作奠定基础。举个例子,教师可以将“dog”作为思维导图的基准点,然后让学生进行同类词衍生,那么学生在参与进来的同时就会慢慢积累许多动物一类的词汇,例如“cat”“fish”等,还可以针对“dog”本身衍生出食物“hot  dog”,即热狗的意思。当然,教师还可以就此延伸出一些与“dog”有关的俚语,例如“You  are  a  lucky  dog”意味着“你是一个幸运的人”诸如此类,那么学生今后在见到“dog”这个单词就会自动在脑海中建立思维导图,脑海中就有了储备的“干货”,就会大大规避“言之无物”,写作低龄化的现象。
        3.2借助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小学英语写作中,即使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词汇储备量,然而在理解一些语言、组织文章内容使之变得有逻辑性一方面还是力不从心。由于小学生心智不成熟,很容易受母语以及环境的影响,其英语写作就有各种各样的盲点而不能得心应手。教师可以引入思维导图解决这个问题。英语写作虽然不是母语写作,但其写作内容中的每句话仍然是前后逻辑照应、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层层递进的特点,将每句话都分配在直观的思维导图中呈现出来,使之具有一目了然的联系性,合理搭配句子关系便于学生理解。这个过程,教师不要只是自己讲解,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举个例子,教师可以列举出不同但有前后关联的英语句子,打乱它们的顺序,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思考进行排序。教师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选择不同的学生上讲台摆放句子在思维导图中,然后让台下的学生进行比对分析。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也让学生之间有了探讨交流,这就比教师自己强行灌输更让学生信服。
        3.3借助思维导图,学生写作可以合理谋篇布局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在写作中经常会出现用词混乱、牛头不对马嘴的现象,这与其缺乏全面观、没有统一的规划有关系。为了帮助小学生解决以上难题,教师就可以引入思维导图来帮助小学生构筑思维的大厦。教师可以教引学生试着把自己想写的主题提炼为思维导图的核心,按照一定的逻辑推理对其进行合理的推理和想象,这样文章的大致框架就会在思维导图上呈现,接着再在其基本骨架基础上进行细节的填充,这就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同时,这也有助于小学生进行自我写作的创新。举个例子,教师通过观察小学生们的英语写作,会发现基本都是英语课文的翻版,时态的运用也略微死板,这就跟小学生的全局观不强、难以应付多种时态有关。而思维导图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它让小学生有了整体观念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想象创新的补充,使得小学生的写作表述不仅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这对其今后的写作发展等具有深远的影响。
        结语: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让学生生硬地学习英语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教学中去,不仅为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而且更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维、打破学生受固化思维影响的限制,同时也为培养国家优秀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教师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抓住新兴的教学方法并勇敢加以实践,借助思维导图教学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理解能力、抽象思考能力,提升小学生的英语写作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相瑞, 袁华莉.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0, 000(008):49-51.
[2]于洪芬. 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中的应用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3]吴悦.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 家长(下半月), 2018, 2018, (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