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如何渗透红色文化教育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5月   作者:黄艺华
[导读] 小学作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树立正确三观的黄金初始阶段,如何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中融入红色文化变得尤为重要。

湖南省宁远县第五完全小学  湖南宁远   黄艺华  425600

摘要:小学作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树立正确三观的黄金初始阶段,如何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中融入红色文化变得尤为重要。要改革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满足学生的需要提升老师的素质,优化改良小学道德法治课堂教学,从根本上加强社会道德风气的养成。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教育;红色文化
        引言: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和实践,留给中华儿女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精神追求。红色文化对于树立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的红色文化教育对于人的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增强小学生的红色文化修养是非常重要的。
        一、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渗透红色文化的困难
        1、课堂内容乏味,缺少趣味性
        道德与法治走进小学生的课堂时间虽然长,但是教学思想老旧,教学的形式比较固定。许多教龄老的教师,没有跟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一些教龄比较老的道德与法治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虽然课堂上会有伊俄歇例子的出现,但是讲解的方式生硬,与现实联系不大,很难渗透红色文化的真正含义。也很难让学生从中吸取经验和知识应用到现有的生活当中。这种教育方式没有办法深入学生的道德、法治素养,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渗透红色文化。
        2、内容与时代联系不大,缺少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是衡量一个课堂效率的关键,优良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并积极地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这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状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解把握的程度。一些老师在讲授一些红色文化和红色事迹的时候,往往不能与现实的实际情况相连,导致学生的思想断层。没有办法真正察觉历史中的事件和思想对于现在的指引作用,不能将其运用到现在的生活中。老师在其中扮演的主导作用太强,没有认识到学生要发挥主动能动性。这样不仅无法深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反而造成了教学时间的浪费。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渗透红色文化教育的途径
        1、创新课堂形式,优化设计
        在新课改下,道德与思想的教材内容过于浓缩和有限,有些事实和例子没有办法讲清楚,理解明白。老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也很难教实践与历史结合起来,学生不能从中获得红色文化的真正内涵和认识,也很难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应用于现实的生活中。这样无法深化学生的道德政治水平和红色文化素养。因此需要老师创新课堂的形式,优化课上有限时间内的课堂设计,使得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和意义,不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不断理解和树立红色精神。
        例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可以借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有效学习道德与法治提供有利的条件,达到良好的效果。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播放与红色文化、红色精神有关的内容视频,利用多媒体的技术播放相应的视频时,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重要性和对现实的影响。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将课堂中的内容融入到现实的生活中,结合生活的实际与红色文化教育 充分利用红色文化中的事实案例在课堂上活灵活现的展示出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联系自身。
        2、开展实践活动,弘扬红色精神
        许多小学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只是老师讲授理论知识的方式进行授课,缺少实践。部分老师忽略了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性,也忽略了实践的重要作用。一些老师虽然尝试着让学生深入生活去做一些与红色文化有关的社会实践,但是采取的方式比较单一,往往都是简单的形式,这种效果也不明显。老师应该在课堂上不仅仅扮演理论的讲授者,也应该成为促进学生实践的推动者。让学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意义,在实践中理解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为了让学生更接近红色文化,更深刻理解红色文化,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体验性质的实践活动,让同学身临其境感受红色文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重走长征路”的活动,通过让学生游览一些红色景区,了解一些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作为教师也要参与其中,与同学在一起体验。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红色革命基地,通过解说和近距离接触,让学生了解更多革命先辈的故事、生活,想象战场上的激烈场面,理解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明白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道理,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3、以人为本,打造有趣课堂
        如果在道德与法治融入红色文化的课堂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这些教育是无用的。有些老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也尝试着与学生进行互动,倾听学生的声音,但是采取的方法比较单一,往往都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这种方式效果往往不佳,也没有能够真正的让学生理解课堂中的内容,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课前,让学生预习相关知识内容并适当联系生活实际,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同学分享自己的内容,并且教师做出适当的点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学生自己初步掌握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较轻松,对相关案例的分析也能和学生情感产生一些共鸣。在课程的结尾部分,可以进行引申和升华,不断理解深层次的含义。
        结语
        适应时代的发展,对于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红色文化教育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的变公司为不断的完善教育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操作,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与时俱进,不断进步。更加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的优化教育内容,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红色文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陆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渗透浅谈[J].读写算,2020(19):154.
[2]叶彩青.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初探[J].当代家庭教育,2020(33):152-153.
[3]贺敏.浅析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79-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