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生活--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5月   作者:龚开全
[导读] 道德和法治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小学学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于道德以及法治方面的知识,并且还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宣化店镇中心小学 湖北孝感   龚开全  432825

摘要:道德和法治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小学学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于道德以及法治方面的知识,并且还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而其教学内容又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坚持将教育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实施生活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关键词:小学;道德;法治;教学
        引言:新课程理念认为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育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始,实施以生活为导向的教育,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解决人生中遇到的问题。小学的道德和法治教育的教学内容是关于社会知识、道德、常识等,大部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更引人注目,所以必须重视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其教学目标、内容、手段和活动等等,都要面向社会和生活。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
        教育目标是通过教育计划实现的目标,包括教育活动的方向、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等。教育目标的设定必须与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结果、国民整体质量的提高、国家进步和繁荣的发展相一致。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产物是统治国家的理念和基本战略,依法治国的本质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正义、全民守法。道德教育和法规课程的目标指出,所有教师都是道德教师,所有课程开发都应该以社会道德为基础。在当今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时候,人们的道德理念、意识形态和行为也在发生变化。道德和法治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和价值观的发展,影响着学生道德意识和标准的确立,决定着学生全面素质的水平。确立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目标必须完全反映“生活化”的特征,充分考虑社会现实和个人发展的特点,将教科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确立道德和法治的标准。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治精神,明确道德标准,区分社会生活中的善恶,遵守法律和法规,依法保护权利,提高生存可能性和生活质量。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实践指导表明大部分学生对指导意识形态的道德法治不太感兴趣,他们觉得指导内容无聊,知识点多,很难产生学习兴趣。确实,道德和法治的教导和其他科目的教导不同,不需要很强的思考力,当然无趣。因此教师必须注意指导过程中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热情和参加课堂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开端可以提高学生对参加课堂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一开始就结合生活现实和身边的生活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第四课《上学路上》时,教师可以从学生每天上学的方式开始教学,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学校,然而随着交通的发达,道路“拥堵”,安全就非常值得关注,需要让学生意识到什么行为才是安全的,让他们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小市民。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定相关主题,帮助学生利用生活资源,提高安全意识。教师在上学之前,可以设计出一种开放而有效的作业:在上学的路上,你知道了哪些交通标志?学生们必须收集上学路上看到的交通标志,或者在家长的帮助和指导下进行收集,然后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可以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开始学习,并且很容易地鼓励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活动“生活化”
        具体而言,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有意识地将一些知识融入生活中,比如一些小窍门、常识、做事的道理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教师所传递的信息的影响,在生活中不断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形成一定的生活观念和态度。当然,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通过生活指导式教育和生活实践式教育充分发挥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例如,在教学《春天在哪里》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着眼于超越教科书的更广阔的世界,让他们可以在自然中感受春天的美。教师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在大自然中漫步,在大自然中找到春天。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亲身体验自然的美丽,还可以感受到春天是充满活力的季节,体验自然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发现、观察、体验春天,不仅可以促进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还能让他们在自然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玩耍,从而真正感受到自然带来的喜悦,这也有利于形成一种微妙的保护自然的意识和理念。
        四、教学手段“生活化”
        教育手段是实现教育目标和任务的手段,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写作、图书、视听设备、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方法越来越丰富。随着社会科学和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学手段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改变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更新教学方法,积极尝试电化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健康过冬天》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北方冬季视频,从而让学生直观、清晰地了解北方丰富的冬季保护和预防措施,感受冬季的乐趣,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时,教师要注意扩大课堂学习,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直觉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国旗,国旗真美丽》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分配调查任务:第一,你在身边有看到过国旗吗?第二,你眼中国旗的样子是怎样的?第三,你知道国旗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通过调查活动,学生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国旗的形状、颜色和意义。同时也可以在教室里播放祖国周年大庆及天安门升旗仪式,通过震撼的视听效果,唤起学生的爱国心和对伟大祖国的敬畏之情。现代教学手段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可以缩短教材与生活的距离,进一步实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彩萍.试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J].文渊(小学版),2019(005):44.
[2][1]郑术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实践——评《小学道德与法治可以这样教》[J].食品科技,2020.
[3]臧秋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科普童话,2019(026):P.184-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