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创”双域下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创新教学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5月   作者:容华明1 杜显发2
[导读] 在当今科技日益发达,5G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突显的时代,艺术设计教育中的文化创新教育显得更为重要,艺术设计基础课程要融合非遗文化,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设计基础、专业理论、非遗传承、文化创新、创意培养等方面实施互动教学、开放式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创新教学方法。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南宁  容华明1  杜显发2  530226 

摘要:在当今科技日益发达,5G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突显的时代,艺术设计教育中的文化创新教育显得更为重要,艺术设计基础课程要融合非遗文化,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设计基础、专业理论、非遗传承、文化创新、创意培养等方面实施互动教学、开放式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非遗+文创” 艺术设计基础课程  创新教学
        1、前言
        文化孕育文明,非遗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我国的非遗文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综合了历史和文学、艺术和科学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很多,象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民间文学、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体育吧、游艺与杂技、民俗等,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中传统技艺共有506个项目,国家级传统美术技艺共有359个项目。艺术设计教育必须要关注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民族文脉;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已经形成国家、地方协调的有效保护管理体系来发掘、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中国的经济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经济发展方向已转向文化引领旅游资源、文化带动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正在加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指来自来自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赋而产生的产业,其中旅游文创、旅游研学成为一种新的形式尤为显得突出。优秀的非遗技艺和非遗美术促进文化的创新,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文化创意产业跨区融合;非遗技艺和非遗美术都属于手工创作范畴,手工艺品非机器化大规模生产产品,它承载的是文化、是技艺、人的情感、人的审美;同时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必须要紧密结合经济的发展方向,提高“非遗+文创”双域下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创新能力。
        2、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的特点是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较多,专业方向领域知识内容不同,作为基础课程教学,主要是体现在对基本知识内容方面的掌握,基本知识理论、基本的造型能力、基本审美规律的把握和设计运用,如艺术设计专业的基本的造型基础的一般课程有素描、色彩、构成、设计表现课程等;目前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主要都是艺术设计类基础共性知识的掌握与培养,大多缺少优秀的非遗文化技艺的传承和文化创意创新的融合;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整合非遗文化和文化创意内容较为薄弱,学生掌握艺术设计基础知识的文化性和创新性不够,课程培育提升文化和创新能力方法不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非遗文化、及文化创新发展不够,教学创新不突出。



        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从造型、审美、形式、创意、文化等方面要取得综合的专业基础能力;在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中融合优秀的非遗文化技艺和文化创新,不但能增强了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更能够更好、更均衡、更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因此需要进一步改变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理念,探索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在非遗和文创双域下的课程教学体系、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改变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缺乏“非遗和文创”的现状,达到教学创新效果。
        3、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方法
        首先在教学目标上,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如造型课程,缺少非遗文化技艺传承、文化创意创新教学目标;我国民族多,具有非常多的非遗文化和技艺,将优秀的非遗文化结合基础课程教学目标上,可以让文化在基础课程阶段得到整合,在传承上达到延续不断。在课程体系上,基础课程中要增强非遗技艺、非遗文化应用,和进行文化创意设计;非遗文化的手工技艺一般形成一套独特技法,历史较长,手工艺不是机器大生产,手工艺靠的是传承,匠人的手艺是活的靠代代相传,机器生产与手工艺是不能相比的,手工艺具有生长的活性,具有更高的附加价值和文化价值,文创是文化创意,强调手工实践,强调工匠精神。非遗文化技艺实践操作性很强,强化实践才能增强应用;艺术设计基础课程要增加文创主题性设计,基础课程需要展开主题性、结合非遗文化技艺的课程实践活动,依托互联网+、大师工作室、非遗传承实践基地;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要融合非遗和文创,增强文化传承和创新应用。
        其次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要精心组织。中国地域文化具有鲜明的特征,形成地域文化集群,体现不同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化;这些都会使融合后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同时教学内容在一带一路建设和高新技术的背景下要有新的内涵,课程要依托背景发展融合推广非遗“基因”非遗技艺和发展文化创意;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内容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库平台、资源库,增加非遗与文创的教学内容,多创精品课程,课程整体融合体现出优秀的文化和技艺传承,文化创意。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互动体验式教学,开放式学习,以学生为主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有效性;建设线上资源,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总而言之,运用互动教学方式、开放教学方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等教学创新方法,把非遗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意设计、文化创新在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中有效整合。
         4、结语
         艺术设计教育在科技日益发达,人工智能突显的时代,更要传承非遗文化,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要融合非遗文化技艺和文化创意设计目标,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注重设计基础、专业理论、非遗文化技艺传承、文化创意,采用互动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教学方法,达到“非遗+文创”双域下的教学创新。
注:该文系2020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非遗”视角下的坭兴陶旅游文创工艺美术品的研发应用;项目编号:2020KY29026
参考文献:
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http://www.ihchina.cn/project.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年2月25日)http://www.ihchina.cn/zhengce_details/115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