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缪争筝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5月   作者:缪争筝
[导读]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以创新型的教学方式更换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在教学改革中的一项共识。初中阶段的教学已经摆脱小学教学的基础性和单一化,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福安市民族中学  福建宁德  缪争筝   355017

摘要:伴随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以创新型的教学方式更换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在教学改革中的一项共识。初中阶段的教学已经摆脱小学教学的基础性和单一化,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学生的逆向思考能力是可以被用来帮助学生迅速找到解题思路,并且拓展解题方式,逆向思维的养成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数学显然百利而无一害,所以本文将着重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逆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目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已经成为诸多教学过程的教学目标,逆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拓展知识理解方式,从多角度给学生提供解题思路,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来提高教学成绩在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下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契合新课改的要求,激发学生潜力,逐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思维逻辑是不容忽视的,逆向思维能力是一种对传统解题思维的延伸,给予学生多角度的解题思路,并且培养全面化思考的方式。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逆向思维能力的现状
        一方面,初中数学已经涉及到了较为复杂的题型,在解题中或许并不只有一种解题方式;而且初中属于学生接触复杂题型的初步过程,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而在目前初中数学的教学中,仍有教师未认识到逆向思维能力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并且不重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学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毫无数学思维以及逆向思维能力相关概念,对于数学学习兴致缺缺。
        另一方面,教师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及逆向思维能力并没有一套完整的体系。简单的给学生布置题型让学生思考或者直接不给学生留思考时间,单纯站在教师的角度来传授给学生解题的思路,也没有关于如何破题的讲解,学生无从了解数学思维以及逆向思维,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是有害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影响逆向思维培养的因素
        (一)思维定势的影响
        思维定势在现实生活中也被称为惯性思维,有时是人们对于某一事物的刻板印象,有时也能帮助人们快速处理某一事物。在数学学习中,惯性思维是学生在解题中难以避免会使用的思维,初中数学题型多简单重复,有时只是数字的变化,学生在解题时可套用之前所做题型的解法,快速解出正确答案;而有的时候却也影响学生的思考,对于有些题型相似但是解法却有差别的题,学生容易陷入思维定势的循环,从之前遇到过的题型中去寻找解题方式,这不免限制学生的思维拓展。
         (二)传统数学观念的影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普遍教给学生的是应试的技巧,在破题、解题时难免跳过了思维的培养,而学生在长期如此的教学影响下,思维已经僵化,习惯性的不去思考,而简单套用解题公式或者简易的求解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缺少对于思维的运用,可能数学成绩有所提升,但是综合素质却在原地踏步。而对于考试当中遇到的新颖化题型,学生却无从下手,不知道从何破题、解题。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逆向思维的策略
          (一)课堂中合理引入逆向思维
        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合包括课堂,同时学生也在此快速接收新事物、新知识、新思维。通过在课堂当中利用一些方式引入逆向思维,能够让学生快速接受逆向思维,并且学会利用逆向思维去思考。
        比如在七年级下册学习全等三角形时,教师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向学生讲解具体怎样才能算全等三角形,然后给出一组有多个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全等三角形,哪些不是全等三角形,紧接着让学生对比全等三角形有哪些相同点,例如三边相等三角形即全等,那么依据逆向思维三边不相等即不全等。这样的方式引出逆向思维,不仅帮助学生认识了解逆向思维,而且帮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逆向思维,可以加深学生对逆向思维的印象,从而带领学生在学习时更多利用逆向思维。
         (二)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逆向思维
        带领学生认识逆向思维之后,要调用学生运用逆向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学习、破题、解题中运用逆向思维,通过快速或者题型的准确破解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对逆向思维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了速度的变化后,教师在随堂练习中可以带领学生去思考如果一人停在原地,那么速度曲线该如何表现?通过一个人的运动轨迹可以画出他的运动曲线,那么也可以依据一个人的运动曲线来判断该人的运动轨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小组一起讨论。从两个反方面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快速理解速度的变化,并且通过两个方面的思考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逆向思维。
         (三)创新教学方式训练学生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的运用不仅需要学生在做题时不断应用,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置更多有关逆向思维的教学桥段帮助学生加强应用。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增加逆向思维的训练。
        比如在学习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时教师可以组织竞赛,让学生分小组寻找教室当中的轴对称图案,也可以小组内自行创作轴对称图案,其中能够找到或者创造出最多轴对称图形的小组获胜,获胜组的组员可以作为组长再次带领其他小组成员一起探讨所有的轴对称图形有哪些性质,就是找出相同点。通过将课堂交给学生,并且加强课堂当中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逆向思维,去发现轴对称图形和性质,而不再是被动的接收教师给予的知识,不仅加强了师生在课堂间的互动、契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四、结束语
        总体而言,加强对初中学生学习数学运用逆向思维能力是不可或缺的,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加强应用和训练,逐步改变传统教学带来的不利影响,锻炼学生在学习中使用逆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数学的深层兴趣并且有效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能力。而对于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不松懈,坚持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逆向思维。
参考文献
[1]张小燕.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养成路径[J].新课程,2021(11):149.
[2]宗华.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中学生(初中版),2021(Z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