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医学留学生跨文化学习适应状况与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5月   作者:阚氏海 冯国营 王志强 赵冬梅 李京敏△通讯作者
[导读] 国际医学教育是跨文化教育,影响整个学校的教育生态。医学院如何建设具有开放性、支持性、包容性的国际医学教育生态系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打造适合医学留学生跨文化学习的环境。

滨州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阚氏海  冯国营  王志强  赵冬梅  李京敏△通讯作者

摘要:国际医学教育是跨文化教育,影响整个学校的教育生态。医学院如何建设具有开放性、支持性、包容性的国际医学教育生态系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打造适合医学留学生跨文化学习的环境。文章分析了国际跨文化适应的概念,讨论了来华医学留学生跨文化学习的适应状况,并就此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医学留学生;跨文化学习;适应状况
        引言:据教育部数据统计,截止到2018年,中国就已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来华留学吸引力与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的匹配度进一步提升。留学生选择到中国学习医学是因为他们认为该项目能为他们提供取得职业生涯成功的最佳准备。然而留学生来学学习要面临跨文化环境的挑战,如何帮助这些留学生尽快适应环境,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是医学院面临的难题。
        一、跨文化适应概念
        跨文化适应,又称文化适应,由美国人类学家Robert Redfield 于1936 年最先提出,其主要是指“由个体组成的具有不同文化的两个群体之间,发生持续的、直接的文化接触,导致一方或双方原有的文化模式发生变化的现象”。基于这一概念,Ward 将跨文化适应分成两个维度,即心理适应和社会文化适应。心理适应是指幸福感和满意度,受性格、适应方式和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影响。社会文化适应限定于行为技巧,如改变自己去适应东道国文化或与东道国人们进行有效互动。社会文化适应涉及东道国文化背景下影响学习及社交的诸多因素,比如语言能力、跨文化策略、居住时间、文化距离等。
        二、来华医学留学生跨文化学习适应状况
        1 社会文化适应状况
        跨文化适应是个体在经历环境文化变化时所做的个体心理及行为的调适,使其能在工作、学习或生活等方面减少冲突及压力,在心理上增加舒适感及自在感,并能够做出相应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可分社会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两方面。来华医学留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文化适应状况较好。我国在为留学生提供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和照顾他们的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做得较为完善,有助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
        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必需品,留学生与当地学生交往的能力和意愿是影响适应的其中一个关键。不管是结交不同国籍的朋友或是留学所在国的朋友,彼此之间的交流都有助于提升跨文化适应能力。而多数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同国或邻国的留学生朋友接触较多,交际圈单一。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倾向于首选本国同胞。文化的差异使得留学生在与中国学生交往过程中很难找到共同话题,交流多停留在问候、闲聊等方面,难以建立深厚友谊。此外,中国人倾向于含蓄的表达方式,这也影响了来华留学生与中国人有效沟通交流。而留学生在面对中国社会文化时,如果社会文化的表相符合其价值取向,留学生会更容易接受、融入,其社会文化适应较好。
        2 文化适应压力状况
        文化适应压力中最难的是思乡之情,其次是感知歧视。作为世界各地的来华留学生,他们受着不同的教育、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留学生离开自己国家来到一个在文化、语言、生活习惯等各方面都较为陌生的国度学习生活,会产生不适应感和孤独感,而对家乡的思念会成为留学生文化适应的主要压力。此外,留学生在感知歧视这一方面适应压力也较大。


留学生时常会因为当地人们不理解他的文化价值观而感觉受到伤害。其次,留学生来源国别较多,地域差异明显,且大部分留学生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这使得来华留学生容易因为强烈的文化差异而产生孤独感,进而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加大了跨文化适应的难度。此外,留学生还会因为在社交场合受到不同的对待、与留学生相处时存在较强的戒备心理甚至刻意躲避而感到不适,这可能与部分人群对留学生母国形成的刻板印象有关。
        三、来华医学留学生跨文化学习适应对策
        1.入学教育中增加跨文化适应教育
        大多数人都是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触之后,才形成对自身文化和价值观的认识,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文化的产物。两种文化的差异形成冲突时,便会产生跨文化适应障碍,如果能够正确认识文化差异,以包容的心态理解不同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会对跨文化适应起到正向促进作用。在入学教育中加入跨文化适应教育,提高文化共感性。
        2.重视开发中国文化及汉语的隐性课程
        知识产生并且应用于一定的情景与文化。只有在这样的情景与文化中学习,才能获得对知识真正的理解,真正掌握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文化的学习不应仅限于课堂中显性的教学活动,社会文化的实践活动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更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求,增进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可以定期举办校园“国际文化节”。鼓励留学生在文化节筹备过程中精心布置国家文化展区,通过美食品鉴、自然与人文风光图片展示、民族服饰介绍等多种方式帮助全校师生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结交新朋友,促进中外文化碰撞与交流。或者常态化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大赛”。选拔留学生代表参加“校园中华经典诵读大赛”,营造积极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潮,帮助他们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国悠久历史与文化的魅力,更好地融入到大学校园文化生活中。还可以鼓励留学生校园田径运动会各项赛事。开展丰富多样的大学校园文体活动,对培养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篮球赛、足球赛、羽毛球赛、游泳比赛、拔河比赛等等文体活动都能帮助留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和结交中国朋友。
        3.注重留学生心理咨询服务建设
        留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生活阶段,会出现不同的心理及文化适应困难。因此,医科大学应建设以跨文化适应心理咨询为主、学习规划和心理建设等为辅的留学生心理咨询服务,帮助留学生尽快化解心理问题,从而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在华学习生活中。
        结语:
        对于高校管理者来说,跨文化适应是一种双向适应的过程,这不仅要求留学生个体不断进行自我调节,提升意志品质,也要求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逐渐优化留学生跨文化干预策略,采取高效的措施促进留学生更好地融入中国文化,减轻跨文化压力,提高医学留学生的在华体验以及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孟醒.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过程中教育问题探讨[J].知识文库,2021(07):166-167.
[2]吴迪,常亮.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J].现代交际,2021(02):38-40.
[3]张红静,张灿灿,姜启海.在华医学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现状调查与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06):39-40.
基金项目: 滨州医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基金资助项目(JYKT202015);山东省高等医学教育科研规划基金资助项目(YJKT2017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