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王德凤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5月   作者:王德凤
[导读] 数学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的智慧结晶。数学能够全面的把书本的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互串联,大大增加了学习情境的真实性,促使学生自发地探究数学的奥秘。近年来,随着新课革的要求,任教老师也面临着教育方式的改革。

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门源县东川镇寄宿制小学   王德凤  810399

摘要:数学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的智慧结晶。数学能够全面的把书本的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互串联,大大增加了学习情境的真实性,促使学生自发地探究数学的奥秘。近年来,随着新课革的要求,任教老师也面临着教育方式的改革。小学阶段的教育应该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提升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这样能够大幅度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度,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成果。进而令孩子们自身构建出合理的数学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中将其灵活运用。老师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从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学生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引言:学生的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关键阶段。在当下,随着教育界对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学校对于培 养学生的自主发展十分重视。虽然小学阶段的学生各方面发展还不够全面,但是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因此,任课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摒弃传统倾倒式的教学模式,转而注重孩子们的想法,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和相互协作。
        一、数学学科的特点
        抽象和简洁是数学的主要特点,它呈现了客观世界的内在美,吸引着无数人孜孜不倦地探究其中的奥秘。数学是一种符号化的知识类型,同时它也是与生活相结合的产物。其严密的逻辑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定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运算能力。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开发大脑,寻找探索的乐趣,充分激励出他们对数学的追求。
        二、在日常讲习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以孩子们的发展为本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和学习习惯,多用他们成长的角度看待问题,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可以有效激励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2.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潜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成功的教育。每个孩子的潜能都是无限的,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发现有天赋的学生重点培养,但对于暂差生也不能一味的批评教育,只要孩子们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数学老师都要表扬他们,一视同仁。
        3.促进日常授课中老师与学生的交流,营建人性化的课堂环境。教师要摒弃以往的教学模式,明白孩子才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接纳他们,为他们创建趣味性、人性化的课堂氛围。
        三、现阶段数学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1.数学老师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就当下的教育形式来说,大部分的数学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往往过于形式化,通常都是照搬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传授最基本的知识,课堂氛围枯燥,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致使孩子们出现消极的学习心态。



        2..数学概念抽象。它对孩子们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尤其是一些数学公式过于抽象,学生无法理解和掌握。而且数学的串联性很强,学生一小部分的知识点的困惑,会影响整个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在很大程度地增加了老师的教学难度。
        3.孩子们缺乏学习兴趣,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爱玩的年纪,自主学习意识较差,由于数学知识点对他们来说过于抽象,使得大多数孩子对数学缺少学习热情,导致数学教学成果较差。
        四、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1.数学老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行为品德。小学阶段的孩子各方面都处于萌芽期思维和智力都还没有全面发育,因此这个阶段的孩子,常常对身边的人物行为进行模仿,而老师作为和孩子相处时间最长的角色应该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质。如若数学老师本身拥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并且有很高的文化造诣,用自己的言行来带动学生,就能提高孩子们对数学教学模式认可。而如果数学老师本身缺乏专业素养,教学方式简单粗暴,那么孩子就会口服心不服,从而产生逆反心理。比如,在学习《数学归纳法》时,有的孩子在日常中擅长总结归纳学习这一篇章就相对于得心应手,而有的孩子不擅长,学习起来较困难,这就要求老师耐心地从多个方面入手,不断找寻适合孩子们学习的方法,不能暴力教学从而降低孩子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老师在日常讲习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教学。老师必须根据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体验,站在他们的角度贴近日常,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教学。而故事和游戏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对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营造情境氛围,老师要足够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点。老师在策划有效问题情境时,还可以在讲解中穿插有趣的游戏及故事等引导问题。不但可以提高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发地学习数学,展开探究和解答难点。
        3.数学老师讲课方式诙谐幽默化。如果数学老师能够合理地运用趣味性的语言来为学生讲解知识,提升语言的魅力,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注意力,就能激发出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具有感染力的,老师将死板的数学知识用趣味性语言表达出来,可以引导孩子们在欢愉的的课堂氛围中积极学习数学。与此同时,数学老师在上课时要学会捕捉学生的内心想法,在讲述中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语气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结束语:数学老师需要贯彻执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念,不但可以激发出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品质以及思辨能力,还能在日常工作中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与此同时,数学老师还需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多站在学生的观点看待问题,给他们创建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我们要在教学中,将当下学生的思想与知识的接收能力相结合,不断寻找更优异培养孩子们个性化发展的新途径,秉持为孩子尽责,为教育尽职的精神,为孩子全面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也为推动数学教育教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华.新课标背景下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
[2]杨洁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6).
[3]徐珊珊.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J].学周刊,20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