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4月   作者:索汪晖
[导读] 中职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阅读对中职生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创新阅读教学方式,帮学生培养阅读思维,拓展阅读视野,提高阅读和审美鉴赏能力,优化阅读教学效果,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教师进修学校  索汪晖 046600

摘要:中职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阅读对中职生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创新阅读教学方式,帮学生培养阅读思维,拓展阅读视野,提高阅读和审美鉴赏能力,优化阅读教学效果,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本文主要分析新课标背景下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生;阅读教学;问题;策略
        引言:中职语文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阅读教学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阅读也是学生学好语文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新课标对中职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师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可以为学生成长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一、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综合中职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数量、阅读习惯等因素,对中职生语文阅读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大多数中职生很少阅读经典名著,甚至认为阅读可有可无。部分学生有阅读的想法,但是由于基础知识薄弱,思辨力不强,阅读时往往盲目选择书籍,阅读内容质量不高,且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采用浏览阅读的方法,浅尝辄止,没有深度阅读的兴趣。
        (二)阅读材料局限于单篇短章
        大多数中职生的阅读面窄,阅读范围局限于课上所学的单篇短章,或者手机微信、微博中转载的简短文章,很少阅读整本书;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选取的内容也以教材节选文章为主,没有尝试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读片段,如果不加以整本书的阅读引导,是一种文学阅读的破坏,很难给孩子们以完整感”。“碎片化”的阅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积累阅读经验;单篇短章的程式化讲解,教师难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不利于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语文学科素养的形成也会受到影响。
         (三)对教学文本的理解深度不足
        大多数语文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总是将目标放在对学生的个人能力展开培养上,而对其内在素质的提升有所忽视,从而使学生很难做到对文本的全面理解。所以,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如果教师对文章本身的理解不够深刻透彻,实际分析也是不到位的。同时对学生们也很难提出较高要求,认为其只要完成分析即可,无需完全掌握,进而导致教学质量下滑。
        二、新课标背景下提升中职生阅读水平的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
        在中职校,多数师生不重视文化课学习,所以,语文教师要有摆正语文学科基础性地位的意识,正确认识语文的学科特点,明确语文教育对于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阅读能力提升对于中职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拓宽教学思路,根据学生的学情和阅读体裁、题材等特点,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阅读、合作阅读、趣味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激发阅读热情,培养自主阅读能力。例如,在《最后一片藤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任务,引导学生以“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为中心,自主分析小说的人物、环境、情节等要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复述小说故事,多角度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在熟读小说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将小说内容改编为剧本,并请同学进行表演。通过改编剧本、分场景表演,让学生以编剧、演员、观众的身份主动参与课堂,深刻体会小说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感受小人物间相濡以沫的温情,感悟人性之美。通过表演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体悟贝尔曼舍己救人的美好品质,帮学生树立爱的信念,鼓励学生做富有爱心、善良无私的人。
        (二)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增强阅读兴趣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能力。语文课堂上,无论是哪种教学模式,无论运用哪种教学手段,最后的落脚点都应该落实在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上。但是,在中职校甚至是普高校,“读”的能力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其实,“听、说、读、写”能力不是孤立的,是息息相关的。读书的能力对其他能力影响甚大。读不好,说不好。因此,应该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大声朗读,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更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信息化环境下,读书不再是像以前一样只有领读、齐读等方式,学生可以利用读书软件,如“为你诵读”等,进行对比朗读。利用软件朗读,有范读,有配乐,可以录制,可以打分,大大提高了朗读的效率。在教学《荷塘月色》这一经典美文时,教师提前布置学生预习并完成朗读作业,记录在朗读软件上,发送到班级群里,学生可以点击同学的朗读音频,听听别人的朗读,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朗读兴趣。课堂上,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范读视频,音像结合,学生在舒缓音乐的感染下,看着眼前静静的月光如流水一般泻在叶子和花上,听到蛙鸣和蝉叫,很容易沉浸其中。教师讲解完毕后,再布置朗读作业给学生,学生二次朗读,比第一次加入了更多的情感,读起来也更有韵味,朗读软件会对每次朗读水平以及字的发音进行打分,这不仅延伸了课堂,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进而对散文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
        (三)回归阅读主体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其中的主体人物。如果教师成为了核心,学生们就只能被动聆听,对其个人兴趣的激发没有任何帮助。因此,教师需要将活动全部交给学生自己。但由于学生的个人经历单一,同时知识面非常狭窄,因此教师还需要做好引导工作。当学生们完成阅读,在进行探究的时候,教师应当在班级中来回行走,认真观察和聆听,把握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如果发现有任何问题,可以积极与其沟通,为其点拨。或许初始阶段,学生们会有些不适应,会出现诸多问题。但经过长期努力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得到增强后,便会更好地进行方法应用,深入文章之中,和作者在情感层面产生共鸣,逐步实现情感升华,提升自我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的整体语文素养。因此,教师理应对早期存在的问题积极思考,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有效指导,促使学生们更好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进而使自身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增强。
参考文献:
[1]毛舒燕.“整本书阅读”理念驱动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新探[J].阅读与作文,2017(33):137
[2]向成俊.情境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46-4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