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策略 刘继报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4月   作者:刘继报
[导读] 所谓课内外阅读衔接,就是以课内阅读文本的某特征为纽带,延伸、拓展课外的阅读文本,以弥补语文教材文本数量少、题材狭窄等不足,进而起到拓展学生阅读面的作用。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东前进小学   刘继报  710032

摘要:所谓课内外阅读衔接,就是以课内阅读文本的某特征为纽带,延伸、拓展课外的阅读文本,以弥补语文教材文本数量少、题材狭窄等不足,进而起到拓展学生阅读面的作用。但是,课内外阅读衔接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点阐述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意义和有效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内与阅读; 课外阅读; 有效连接
        引言: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指的是让学生可以通过课上学习到的知识方法来阅读课外的文章或者书籍,提高阅读的效果,从而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课内外阅读和谐发展,相互促进的教学机制。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采取措施有效衔接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将课本知识方法作为基础,将阅读延伸到课外。
        一、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好课内外阅读的衔接工作,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气息浓厚的学科,课内外阅读教学衔接能够带领学生进行拓展性积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与作者、文本产生情感共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培养。另外,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将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进行衔接是必经之路,也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手段。因此,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合理使用阅读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课内外衔接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以教材为依托,进行阅读资源的挖掘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课堂教学的相关知识点作为依托和线索,找到和教材有关的课外读物,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拓宽其知识面,深入了解文本相关内容,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框架的构建。比如学习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中的《示儿》《题临安邸》前,教师可以推荐学生查找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靖康之变”带给国家和老百姓的苦难和屈辱历史,了解北宋灭亡后,南宋统治者苟且偏安,寻欢作乐的生活。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能更深刻感受到诗人陆游的迫切希望祖国统一,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感受到诗人林升的愤恨和对国家民族命运深切忧虑的爱国之情。课内和课外阅读衔接,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切实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也变得更加轻松。教材中的文章很多是名家名篇或名著的节选或缩写,如五年级上册《草船借箭》、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等课文。在教学的前后,教师把原文、原著推荐给学生,引导学生阅读,使它们与教材衔接起来,这样学生会将课本与原文进行比较,探究,不仅能使学生更立体地、更深刻地理解课文,还能使学生的阅读更有广度和深度。



        (二)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小学语文教师在连接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小学生正确地理解阅读的价值。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中,阅读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阅读的价值也越来越明显,其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具有多元化的价值。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事物,同时还可以开拓小学生的视野,并且还可以切实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技能,有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现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到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促使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并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素养,已经成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重点研究的一个问题。教师在具体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应该促使小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帮助小学生逐步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从而更好地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连接
        (三)鼓励多元化阅读,有效进行课内外衔接
        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授语文时,所阅读的内容一般都是课本教材,虽然课本教材内容质量高,趣味性强,但难免单一,无法满足小学生在其年龄阶段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衔接阅读,可以很好地拓展学生的阅读量。例如,教授六年级语文《少年闰土》一文时,课前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鲁迅,阅读他的个人事迹和著作;课中,引导学生阅读鲁迅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帮助理解“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这句话;课后为学生推荐阅读鲁迅先生其他作品,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等作品。通过多元化的阅读,对于学生阅读量的有效提升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也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有更加宏观的认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拓展阅读活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阅读需求,为学生列出可供选择的阅读书单,使学生积累阅读经验,提升个人的文学修养。例如,大多数小学生喜欢阅读漫画书,生动、形象的画面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自由想象。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适合他们阅读的绘本,让学生在阅读初期对阅读活动产生期待,激发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做好铺垫。另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阅读兴趣为学生制定阅读计划,组织课外阅读实践,使学生在完成阅读计划时获得成就感,让学生热爱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强调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地认识到课内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地加以改进和优化,同时还应该意识到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效连接的重要性,并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连接在一起,在不断拓宽小学生视野,增加小学生阅读量的同时切实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宋维玲,葛玉娟.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策略[J].中华辞赋,2019(08):127.
[2]巫红苗.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J].试题与研究,2019(27):193.
[3]洪淑娟.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探究[J].考试周刊,2019(6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