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教融合,助推人才培养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5月   作者:闫运波
[导读] 订单培养、定向培养是现代技工教育的发展方向,国家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

济宁市技师学院  闫运波

摘要:订单培养、定向培养是现代技工教育的发展方向,国家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本文主要从校企合作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持续深化、新型学徒制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展开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企业冠名班
        创新办学模式,实施订单培养、定向培养是现代技工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根本出路,也是我院发挥人力资源和特色专业优势、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高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主动与市场接轨和企业合作,以“十强”产业重点,全力搭平台、提技能、强服务,注重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与针对性,竭力解决企业用工短缺问题,产教融合工作有序推进,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政策引导,鼓励先行先试,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总体形成,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基本解决,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显著增强。
        一、深化产教融合力度,服务企业发展需要。
        学院积极开展校地、校企合作,先后与高新区、微山县、泗水县、经开区等县市区政府、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大力实施订单式“企业冠名班”和“企校双制、工学一体”新型学徒制培养,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2019年10月,为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有效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指导和有力支持下,牵头组建了济宁市技工教育集团,搭建统一了招生就业、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师资调配和科研创新五大平台。经过一年多实质化运行,集团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持续深化,就业结构性矛盾有效缓解,服务社会发展能力明显提升。除继续与长期稳固的山东太阳纸业、辰欣药业、中国重汽集团济宁商用车有限公司等42家企业搞好合作外,先后与茂昌眼镜、晶导微电子、中北润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等34家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定向招收企业冠名班,企业冠名班达到71个。


根据市场需求,新增家政服务、健康服务与管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珠宝首饰鉴定与营销、电梯工程技术、高分子材料加工等专业。继续开拓创新,紧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遴选优势产业及企业,深化产教融合力度,把更多的知名大企业引进到学院。
        二、学徒制培养双方联动,实现"多赢"。
        深度研读国家企业新型学徒制相关政策,把握底线思维,严格按照文件要求,择优选择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合作对象。参照企业规模、行业属性、社会影响力等因素,积极进行宣传发动和政策引导,让企业真正认识到参与新型学徒制培养是国家提升职工技能水平、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从而增强企业参与学徒制培养工作的内生动力。学院抽调各个专业若干名骨干教师,并在学徒培训企业,精选若干名工程技术专家,采用“讲授、示范、实操、线上、线下”等多种教学方式,按教学计划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通过工学培养,员工技能实现提升,就业岗位逐步稳定,薪资水平得到提高,他们更有归属感和自豪感,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员工待遇与技能水平挂钩的双重激励机制,激发了员工技能提升的热情,从而快速助推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进程。
        三、实习实训基地效果彰显,人才培养层次稳步提升。
        学院始终把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作为服务济宁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办学水平的平台和载体。目前,已挂牌成立智能制造技能培训基地、应急安全技能教育培训基地、高端化工产业公共实训基地、京东校园实训中心、恒诚集团电子商务实训中心等。让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企业文化进校园,实施工学交替,共同探讨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对接洽谈与实地考察,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系与中国联通集团在电子商务、工业物联网与大数据应用、市场营销、现代物流四个专业共建通信运营服务实训基地;生物化工系与济宁康科视光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眼视光专业实训基地。将基地依托技工教育集团各专业的师资队伍、先进的实训设施等优势,不断探索创新培养模式,立足各大园区企业、面向全市、辐射全省,大力培养企业急需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全力打造市级一流示范性公共实训基地,助推济宁市乃至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   
        下一步,学院不断完善工作体制机制,通过济宁市技工教育集团,扩大交流合作,创新多元办学模式,调动各二级学院参与校企合作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办学活力。根据山东省和济宁市产业结构发展布局,提升智能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无人机应用、3D打印技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专业的建设能力,积极发挥好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科学预判办学进程中蕴藏的机遇和挑战,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拓宽产教融合新路径,为济宁市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
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