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开展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4月   作者:王贵彬
[导读] 高年级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相当重要的阶段。在该阶段,习作不仅仅关乎学生整体成绩的高低,对今后的升学、初中语文能否顺利衔接学习都十分重要。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雁江镇中心小学    王贵彬

摘要:高年级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相当重要的阶段。在该阶段,习作不仅仅关乎学生整体成绩的高低,对今后的升学、初中语文能否顺利衔接学习都十分重要。首先,习作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对汉语的运用也可以做到融会贯通,进而提升习作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共情能力,并为初中习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学生想象力的提升和感悟能力的训练都离不开作文的帮助。基于此,本文章对怎样开展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开展策略
        引言:习作是语文学习的重点领域,也是语文试卷分数比重较大的部分,无论是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还是升学考试总分的提升上,语文习作都不容忽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一些学生语文作文成绩不“漂亮”,对习作不感兴趣,究其原因,是学生只掌握了习作的真情实感,但是写出的作文却缺乏逻辑性和美感,这样的作文在高年级习作中很难获得高分。因此,在小学高年级中渗入一些习作技巧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一、挖掘生活,积累习作素材
        习作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获得源源不断的习作素材。小学生的生活圈比较简单,他们的生活主要围绕家庭和学校展开。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观察家庭生活,每天将家庭生活中发生的趣味小事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试着模仿家长说话的语气和动作,体会亲人之间情感表达的方式,并设置相应的课堂小练,让学生形成感知生活的意识,并注意将观察整理成习作材料记录下来。为了增加学生的生活经历,语文教师还要定期组织各种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为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创造条件。
        例如,在“生活中那些小事儿”作文的习作中,教师在讲解过程要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生活中的小细节,比如和同桌发生的小故事,比如回家和父母发生的小事儿,要求都是生活都是小细节,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细节描写能力,使得学生的故事更加生动形象,提高了作文的真实性。细节的描写可以提高学生的细心程度,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平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现阶段有不少的小学生的习作能力非常优秀,其主要的原因还是学生对生活细节的把控能力很强,当然也可以体现学生善于发现,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感
        在学习中,学生缺乏兴趣会导致其课堂学习变得枯燥乏味。现今,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提升习作水平。例如,在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读后感”习作专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著作阅读活动,也可以挑选一些课文的片段,如《祖父的园子》的片段进行精读。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写《祖父的园子》的读后感。教师可以适当提醒感悟点是“我”跟着祖父学种菜的温馨情景。总之,教师要让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要有内容可写。


这种习作方式能让学生在熟悉的氛围中提起对习作的兴趣、提升习作水平、提高课堂参与感。
        三、丰富习作内容,培养学生想象力
        语文教学中的习作教学是一项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部分,而创新离不开想象力,教师在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进行习作创作,而不是用一定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板约束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本中的人物与事件等内容,让学生进行拓展或者是续写,或者对当下的时事新闻进行自主总结和评价,也可以在网上寻找其他的习作主题等,为学生增加习作机会,丰富习作的主题,以多样化的习作练习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四、注重课内外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作文习作不能只注重课内知识,还要重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作文内容更加丰富、有内涵。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不仅要在平时多学习课内的知识、积累知识,还要注重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美文美句,即饱含深意或语言优美的句子,然后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素材,做到学以致用,使文章表达更有深度。在阅读时,学生不能对文章内容一带而过,要注意文章要表达的意思和意义。例如,在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习作专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并按照自己的思路将其整理在素材本上,方便以后使用;而且学生自己亲自查阅、摘抄的内容,会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这样的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系统,让学生在习作时有素材可用,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五、情境教学法,引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情境教学法不是一个新的教学方法,它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如今仍然被广大教师所推崇。此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创设情境来促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为习作教学开辟了新思路,引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有助于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例如,在六年级上册作文拓展课《成长的烦恼》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一组为受访的“热心市民”,一组为新闻记者,进行“成长烦恼”的新闻采访。在这样的采访情境下,学生会放松心情,在表演情境之中体会作文主题的中心思想,在情感受到冲击和感染之后,自然就会“下笔如有神”。
        结束语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积极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反复观察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制定符合学情的教学策略,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作文创作,提升语文素养。另外,语文教师还要在课下跟其他语文教师交流教学经验,虚心请教他人以优化作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麻贵.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探究[J].新智慧,2020(36):109-110.
[2]韩海文.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课外语文,2020(36):123-124.
[3]季希虎.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指导方法初探[J].基础教育论坛,2020(26):3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