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随堂习作教学的现状及策略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4月   作者:廖寒梅
[导读] 提升写作能力,目的不仅在于提高语文成绩,更有利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和内心情感的交流。教师在教授写作技巧的时候,要将学生作为学习和写作活动的主体,注重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避免在纠正学生写作问题的时候打击他们的写作自信。

重庆市垫江县桂溪小学  廖寒梅

摘要:提升写作能力,目的不仅在于提高语文成绩,更有利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和内心情感的交流。教师在教授写作技巧的时候,要将学生作为学习和写作活动的主体,注重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避免在纠正学生写作问题的时候打击他们的写作自信。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语文高年级随堂习作教学的现状及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随堂习作;教学现状
        引言:随堂习作指的是以课文作为基础材料,将文中的内容和语言形式进行有机的结合。依靠随堂习作的驱动进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利用,通过这种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和写作题材的方式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读与写一直都是重点教学内容,但是在实际的课程设置当中,读写结合的教学内容明显不够,课堂上的教学氛围也不够融洽。而从当前的教学情况上看,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过程中指导方法明显不够到位,对读写结合这一教学形式也不够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只是单纯地阅读与写作,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一、小学语文高年级随堂习作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语文的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比较枯燥,随堂练习也不例外,无法像其他游戏活动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再加上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课堂教学比较传统单一,缺乏趣味性,随堂练习需要训练的内容和项目较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发挥,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不高。在随堂习作过程中,学生无法做到在课堂训练中集中注意力,其写作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习作结构和教学内容较为死板
        在习作教学工作开展中,其教学大都较为死板,过于强调规范标准的习作结构和写作表达方式,缺乏创新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在随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遵循三段式的习作结构,对学生的习作要求过分注重开篇点题以及结尾升华主题等,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挥和发展。同时,对字数的要求也让一些写作素材积累相对较少的学生在习作中为了凑足字数而“注水”,导致学生习作思路不够清晰,无法自由表达,不仅对学生的写作能力造成影响,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随堂习作教学策略
        (一)留心观察生活,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的作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几个因素影响:一、能否准确细致地描写事物;二、能否生动刻画人物的形象和心理;三、写作思路是否明晰,文章结构是否合理。而以上三点都离不开学生的亲身实践和对生活的感悟。加深对生活的感悟,离不开对生活细节的观察。比如身边亲友不经意间的表情和动作、上学途中看到的情景,或是旅行途中的所见所闻,处处体现出细节之美。


此外,教师应通过改变授课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授课氛围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通过创新的教学形式来提升随堂习作的趣味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随堂习作是很多语文教师都十分青睐的一种教学方式。部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练笔时,由于教学理念与形式的落后导致师生关系变得紧张,很多学生对随堂习作并不感兴趣,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而在随堂习作的教学开展过程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因此需要创新教学形式,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尝试着将随堂习作与多媒体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呈现重点教学内容,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教师的习作教学方法要不断进行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才能使教学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才能提升学生的习作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将生活资源运用到教学中,使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丰富写作内容,提升学习效果。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一些优秀的写作素材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现,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习作素材。最后,可以以开展各类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学习兴趣和习作水平。总之,教师可以多样化的形式开展教学,更多地让学生走进生活,给学生一个题目,让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对生活的体验等,去挖掘素材,并把这些亲身经历融入习作中,让写作更加生动。
        (四)强化思维能力,掌握写作技巧
        作文内容在情节发展、感情演变中是否符合逻辑,关系到读者是否能流畅地阅读,是检验作文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正确、准确地表达思想。写作的本质是通过文字传达信息,所以学生要明确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充分运用逻辑思维。如果想要尽可能地将信息完整地传达给读者,让读者领会自己的意思,就要运用更加符合语言规范、生动的表达技巧和句式结构。例如讲述一个故事,是使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再比如,事件的发生有其前因后果,中间各个段落要有连接词。作者叙述的时间顺序,有的是正序,有的是倒叙,不同的叙述方式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节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随堂习作驱动下进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能够对传统的习作方式进行有效的创新,从而改变那种以教为主的传统写作模式,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读、写、思、学有机结合起来,养成良好的写作思维和写作习惯。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随堂习作。
参考文献
[1]王美红.小学语文高年级随堂习作教学的现状及策略初探[J].小学生(中旬刊),2020(10):53.
[2]吴丽玲.小学语文高年级随堂习作教学的现状及策略初探[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3]魏月凤.小学语文高年级随堂习作教学的现状及策略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13):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