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4月   作者:管艳琳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进入课堂,使教科书“活”起来、动起来、形象起来、发出声来,让“活”的教科书震撼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课堂上的精彩会不断呈现。

四川省中江县小南街小学  管艳琳  618100

内容提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进入课堂,使教科书“活”起来、动起来、形象起来、发出声来,让“活”的教科书震撼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课堂上的精彩会不断呈现。多媒体给语文课堂带来了精彩,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新的局面。但是,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语文教学为本,相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多媒体的广阔世界里淘到属于自己的“金子”,在语文课堂上演绎出属于自己的那份精彩。
关键词:多媒体 兴趣  情境   精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教学“一张嘴、一本书、一枝粉笔、一块黑板”的单调教学逐渐改变,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进入课堂,从而让教科书“活”起来、动起来、形象起来、发出声来,让“活”的教科书震撼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课堂上的精彩不断呈现。多媒体给语文课堂带来了精彩,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新的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双赢目标的实现。
      一、导入新课显精彩
      我们都知道写文章有个“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旨在说明文章写作开头的重要性,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课堂教学。一堂40分钟的语文课,“导入”工作做好了,整堂课就易于成功,在这里,“导入”扮演了“凤头”的角色。那么如何塑造好课堂的“凤头”呢?这其中采用多媒体导入是方法之一。如教《长江之歌》一课时,课前播放《长江之歌》,屏幕上出现波涛汹涌的长江活动画面,上课时,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一边欣赏波涛汹涌的长江,一边倾听老师激情澎湃的导语:同学们,你们见过长江吗?长江水浩浩荡荡,奔腾不息,它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唐代诗人漫步长江边时曾吟诵这样的诗句。”(这时屏幕上出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诗),引导学生即兴带有豪情的朗诵,进而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这样的导入新课,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是成功的导入,也就是课堂教学的“凤头”了。
     二、创设情境显精彩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择的大多是叙事、写人、写景、状物的文章,每篇文章都是对客观情境的具体描述,而多媒体又是将形、声、光、色有机结合的载体,能引导学生深切地感受语言描述的情境,在情境的创设中促使学生凭借语言形象的展示、语言情境的显示、语言场景的显现、语言内容的显露,深化语言的理解,捕捉文章的情感,升华课文中心。
      1、图像再现情境
      图像包括幻灯、电影、动画等。课文内容通过活生生的画面再现出来,具有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的特殊效用,有效地营造了学习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生出精彩。如教《船长》一课,适时播放了和电影《泰坦尼克号》有着相似之处的场面:船被撞后,海水汹涌澎湃,无情地涌入舱内,船上一片混乱,人们争着逃亡的片段。在这样的情况下,船长是怎么做的呢?由于画面的真实再现,特殊环境下的特殊人物的特殊行为在学生心中已初步生成,这时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逐一讨论,体悟,船长的英雄行为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会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


最后动画演示船长屹立舰桥,和船一同徐徐沉入海底的画面,并让画面定格,想,船长那忠于职守、舍身救人的精神更会在孩子心中扎根,并永古长存。
       2、音响渲染情境
      美妙的音乐,动听的歌曲,能引领学生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体味语言美,情感美;引领学生与语言共舞,与人物精神共歌。如教《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课的开始播放《好汉歌》,激情豪迈的歌声在教室里飞扬,在孩子心中播种,这时一系列问题也会在孩子脑里盘旋:什么样的人称得上好汉?文里的好汉会是谁?学生满怀激情,带着思考,带着对人物的探究好奇地到课文中神游,好汉林冲的高大形象也会随着教者讲课的深入渐渐地在孩子脑中明朗化、个性化。再如教古诗《凉洲词》时,适时地穿插这样一个场景:播放色彩鲜明的画面,配上一段古典音乐,再有老师声情并茂地描绘。这时学生观其景、想其画、述其景,呈现眼前的是人与画、情与景的有机交融,相得益彰,课堂上营造的却是诗意般的意境。
      由此可见, 语文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会使师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身心俱在其中,人、本、情、智融合一体,学生凭鱼跃、任鸟飞的空间来得更广、更阔。
        四、突破难点显精彩
        教学中有些重点、难点往往不易突破,主要原因是少年儿童的生活经验不丰富,观察事物不全面具体。因此教师要采用比较容易使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来突破难点,其中多媒体的合理使用是方法之一。合理使用多媒体能使学生知识得到迁移,使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而且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的特征,尤其重要的是教师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实现了教学目标。
        五、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过多运用多媒体教学,很多板书用屏幕展示,放录音代替教师范读。这不利于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和提高。其实语文多媒体教学对教师要求更高,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时,必须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不能忘记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新课程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①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教材承载着大量的教学信息,学生是信宿,只有对教材、学生这两头都有深入的了解,才知道用什么媒体最合适,以及怎样用这种媒体。多媒体教学特别强调“功在课前”,原因就在这里。
        ②选择最恰当的媒体,准备好软件。在深入了解教材、学生的基础上,教师要事先准备好“软件”,包括板书设计、投影片、教学挂图、录音带或录像带等。有时教师需自己动手,制作“软件”。另外,教师还应事先考虑好教学效果的检测手段。如组织全班作练习,需对答案作订正,就可以让学生把答案写在投影胶片上;通过投影,在全班订正,如用五色反应卡来检测,就要事先设计好选择题、判断题等。
        ③课堂上认真观察学生的反应,作出正确判断,迅速采取调整措施。这一点是增加课堂信息量,增加密度,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脑力劳动强度大大增加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这无疑是教育的一大进步。多媒体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精彩,而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中,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语文教学为本,相信我们定能在多媒体的广阔世界里淘到属于自己的“金子”,在语文课堂上定会演绎出属于自己的那份精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