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高晓斌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4月   作者:高晓斌
[导读] 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养者,塑造什么样的人呢?我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当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情怀及担当。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独李镇中学   高晓斌

摘要: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养者,塑造什么样的人呢?我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当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情怀及担当。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简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引言: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数不清的历史人物,为了建设美好生活而无私奉献。他们身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都是家国情怀教育的优秀史料。因此,借助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是非常重要且意义深远的。本文首先介绍了家国情怀的概念,接着分析了家国情怀培养跟历史之间的关系,接着论述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教学实践,希望这些实践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家国情怀的观念,让家国情怀理论教育与实践的指导结合起来,进而将家国情怀教育落到实处,落实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当中,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家国情怀”教育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学习历史方法、养成正确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强调了初中历史教学的学科育人功能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历史教材包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教育素材,为德育提供了有力帮助。英雄人物、民族发展历程的学习既可以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又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自身价值取向,树立远大理想,从而提升道德修养。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体现。一个具有家国情怀的人,对国家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对民族和社会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在历史的沧桑变化中,无数的爱国人士作出了牺牲与奉献,教师应带领学生探究历史事件背后蕴含的真理,感悟英雄人物身上所传递的民族精神,从而让学生以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指导人生,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并以拼搏进取的姿态向着梦想前进,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措施
        (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品质
        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心有大义的品质,注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承教育。在八年级学习中,通过教授林则徐、邓世昌、孙中山、张謇等人的爱国事迹,让学生体会近代中国人为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勇于担当的民族气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也有张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造福社会造福家乡的人文情怀。爱国主义精神薪火相传,在教学中我通过讲述抗击八国联军、讲述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教育学生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国家民族尊严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主权意识,特别是融入海洋主权意识的教育,增强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民族尊严的关注以及民族使命感。



        (二)正确理解课程标准中家国情怀的教育思想
        随着教育的不断变革,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对初中历史有了明确的要求,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的思想境界上升到国家的高度和层面,这不仅是为了顺应新课标的改革要求,更是为了顺应社会的改革需求。其中着重突出了初中历史教育的功能,初中历史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提高学生历史成绩的层面上,初中历史老师应当充分挖掘历史课本的思想价值,以及情感教育内涵,在历史教学实际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思想,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学生的思想态度以及价值观。这要求初中历史老师准确地理解初中历史教学新课标中的具体要求,不断挖掘历史教材当中的精神情感,尤其是需要挖掘历史教材当中家国情怀的要素,对相关内容进行提炼和总结。
        (三)发掘乡土资源,引发思想共鸣
        注重发掘当地历史遗迹、乡土资源、红色文化在“家国情怀”教育中的作用。这些都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容易引发情感和思想升华的有效资源。以陕西铜川为例,铜川有“姜女祠”、唐代避暑胜地“玉华宫”、古“同官”旧址、红色照金、军台岭战斗旧址,且在国家工业化起步之初铜川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些都是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在讲农民大起义前,笔者组织学生参观“姜女祠”。学生对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很感兴趣,记忆深刻,之后在学习农民大起义一课时,学生对于秦的暴政理解非常透彻,也进一步使学生产生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思想。因此,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是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有效途径。
        (四)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与时代同呼吸,热爱科学,立志为国家科技发展作贡献的精神品质在讲世界近代铁路的发展时,我又联系中国高铁的发展,又讲到张家口高铁通车,学生兴趣盎然,热情高涨,很好地引导学生热爱科学,立志将来也为国、为家乡做贡献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历史知识是丰富多彩且相互联系的,历史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单个的历史事件、人物、历史现象等,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把握历史主流,梳理知识脉络,构建体系。还应该关注历史的古今联系,中外对比,比起单纯的灌输,要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教学设计,运用趣味性的、感染性的语言,教材中家国情怀素材的优势是显性的,如致力于科学研究为祖国的发展做出卓越的科学家的事迹、为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而辛勤耕耘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的事迹、为抵制外国的侵略而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的事迹、为推翻反动统治建立新制度而前仆后继斗争的革命家的事迹。
        结束语
        “家国情怀”教育是一项关乎人才振兴、国家发展、乃至人类进步的重要且复杂的工程。初中历史学科肩负着在学生人格发展、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使命与任务。身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探索适应现实需要的“家国情怀”教育策略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姚俊英.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J].教育观察,2019,8(42):135-136.
[2]崔丽娜.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4):59.
[3]魏玲霞.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J].科普童话,2019(45):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