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刘 薇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4月   作者:刘 薇
[导读] 在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之下,为了推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有效性发展,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要对当下历史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和探究,以此结合学生学习水平、学习思维、理解能力等差异化特征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十六中学  刘 薇  157000

摘要:在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之下,为了推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有效性发展,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要对当下历史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和探究,以此结合学生学习水平、学习思维、理解能力等差异化特征,进行针对性和全面性的教学创新,借助问题方式引导学生在历史课堂中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探究,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理念之下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目标,并帮助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和探索意识,初中历史教师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途径来进行问题的渗透,使得学生在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之时,能够具备一个探求精神,进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对问题的解决。在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之下,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通过优化教学结构和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在问题探究之中实现主观性的发展,以此彰显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并借助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相关的抽象化问题,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奠定良好的氛围基础。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在传统应试教学理念之中,初中历史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和枯燥,无法关注知识的获取和解答,造成师生互动几乎没有,难以彰显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所以,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学习知识的传输,使得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无法强化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导致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降低。而在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之下,通过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够极大化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教学弊端,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频繁,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问题环境。所以,初中历史教师通过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把问题当做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积极转化学生的学习地位,使得学生在问题探究之中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历史课程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为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
        1设置导入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之中,初中历史教师通常会选择硬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管理,让学生逐渐害怕教师,不敢与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完成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但是过于固化的教学模式必然导致学生思维发展受到限制。


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应在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之下,通过问题意识培养的方式,借助导入问题的内容,创新和拓展教学模式,巧用多元化教学素材丰富初中历史课堂。
并结合具体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历史问题,引导学生从自身的兴趣入手来进行互动和讨论。针对学生给出的不同答案或者意见,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肯定再结合实际的教学主题和教学内容来对其进行相应的引导。从而使学生树立较为良好的自信心和历史观念。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通过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使得学生历史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强化,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时,为了使得问题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便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思维进行科学合作小组的划分,让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之中对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并借助交流沟通的方式对问题内容进行深层次的讨论,以此在交流意见之中强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也可以在充分考虑整体教学进度之后,为学生安排一系列的课外时间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自主的收集一些与历史主题有关的资料,根据相关的要求来进行有效的拓展学习和辩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问题逻辑思维能力与合作探究精神。
        3在关心与倾听中,提升学生的提问频率
      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创新和优化过程中,便需要关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本身学生具有个性化特点,对于历史课程学习有着自己的想法,所以初中历史教师要学会倾听,通过倾听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多样化设计,让学生逐渐融入到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之中,产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沟通,在信任教师基础之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倾听的重要性,提出具有建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主题内容,进行知识的探究和分析,让学生逐渐放下对教师的戒心,完善学生问题意识。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着力培养学生查资料、问他人、交流观点的能力,从知识储备中对提出的问题找到更多更详细的历史依据来回答问题,提升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发展,并通过合理化问题的设计,确保学生在问题分析、问题解决过程中实现历史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彦华.试析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吉林教育,2016(5):67
[2]陈文修,陈成国.探讨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中华少年,2017(8):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